在小孩子的世界裡, 自己就是獨一無二的。 所以對於“分享”這件事情, 毫無感覺的他們自然而然的就成為了“小氣鬼”!
典型代表
小雅馬上就三歲了, 可是總顯得有點“霸道小氣”, 小朋友來家裡了, 她霸佔著所有的玩具不讓別人玩;自己喜歡吃的東西不允許別人吃;在幼稚園裡面她也會霸佔一些自己喜歡的玩具, 不讓別人玩;別人拿了她的玩具一定要搶回來, 還會因此打別的小朋友。
這樣發展下去
會不會成為一個自私自利的人呢?
心理學分析
家長見到孩子不懂的分享, 會擔心孩子因此會養成自私的毛病,
Advertisiment
- 1 -
兒童心理理論水準較低導致不懂的分享。 心理理論(TOM), 是幼兒關於自己和他人心理狀態(如願望、意圖)的理解和認知。
簡單來說,
就是幼兒站在他人立場上
來思考問題和理解他人感受的一種能力。
一般來說, 三歲之前孩子的心理理論水準還處在初級階段, 共情能力非常有限, 所以她沒有辦法體會到別人也想玩玩具, 也想吃美食的心情, 所以這個階段的孩子不懂的分享是非常正常的現象。
也有一些孩子雖然心理理論也非常有限, 但為了獲得父母的喜愛, 老師的表揚等原因, 也願意分享, 此時的分享並不是孩子自發自願的分享行為。
- 2 -
蒙台梭利的理論研究指出, 孩子2歲多進入物權意識敏感期,
Advertisiment
這並非孩子自私,
而是孩子發展的一個階段而已。
- 3 -
家庭教養方式也會影響孩子的行為。 現在每個家庭可能父母和祖輩都把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 很容易溺愛孩子, 強化孩子以自我為中心。
孩子也自然而然認為一切都要圍著他轉, 和別的孩子交往過程中也不會與他人分享。
專家支招
1> 不要強迫孩子分享她的個人物品
如果有別的小朋友想要玩她的玩具, 應當先徵求她的意見。 如果她不同意, 就不能勉強她或著喋喋不休的給她做思想工作, 以達到讓她分享的目的。
尤其是孩子特別喜歡的一些物品,
寄託著孩子深厚情感的物品,
不要強迫孩子分享。
Advertisiment
只能告訴別的小朋友, 自己的孩子不同意, 請先玩別的玩具或等到她同意時再分享, 或者鼓勵小朋友們自己想辦法解決。
2> 尊重和徵詢孩子的意見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要使用她的東西時, 也要先詢問她是否同意。
反過來,
如果她要用其他人的東西,
她也要詢問別人的意見, 經過同意了才能用。
3> 遊戲方式, 讓孩子體會到分享的快樂
通過情景設置和角色扮演的遊戲, 讓孩子體會到和別人分享的快樂, 逐步培養孩子的分享意識。
比如某個小朋友的生日會上, 讓孩子切蛋糕分給爸爸媽媽扮演的小朋友, 大家開心的吃蛋糕, 做遊戲, 讓孩子感受到和大家一起分享可能會比獨佔更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