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專家說:“任性的孩子愛學習”

經常見到這種情景, 孩子吵著去什麼地方, 不讓去就鬧, 有的孩子不只是哭, 還大吵大嚷。 有時候他想玩什麼, 父母不滿足, 就鬧小性子, 這使很多父母煩惱不已。  

任性是幼兒常見的一種心理反應, 具體表現為自我意志不願受制約, 一味要求從心理上、行動上得到滿足, 而此一滿足又刺激著更多、更大的不滿足的心理衝動。 幼兒之所以不願受約束, 主要是由於幼兒缺乏必要的社會知識, 不懂得社會的行為準則和道德規範, 對是非和利害觀念還分不清。 事實上任性的孩子自尊心很強, 他們需要的是父母的正確引導,

Advertisiment
而不是呵斥。  

大凡脾氣強、任性的孩子, 都自我意識強, 好勝心重, 有某種程度的韌性。 父母要善於發現並利用這些“閃光”點, 正確引導。 3-6歲是孩子智力發展的關鍵期, 如果父母這時注意培養孩子這方面的能力, 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尤其是任性的孩子, 他們有一種不達目的不和甘休的天性, 而且經驗證明這樣的孩子一般有很強的注意力, 對同樣一個事物, 他比其他孩子關注的時間更長。 他們愛思考, 不輕易去盲目服從, 對喜歡的事情非常執拗, 有鑽研精神。 這樣學習同樣的知識時, 任性的孩子由於注意力集中, 就容易理解記憶。 與不任性的孩子一比就顯得比較聰明, 就很容易受到父母和老師的鼓勵。

Advertisiment
在好勝心的作用下, 他們自然就愛學習了, 如果父母以“強”非要砍掉他的“棱角”, 那麼, 就有可能使孩子形成固執、違抗的性格。 一旦父母與孩子的感情對立, 孩子就易產生逆反心理, 凡事總逆著大人行事, 教育就難了。 因此, 當任性的孩子發脾氣時, 節不可用簡單、粗暴的態度來“熱處理”, 要學會使用某些具體有效的辦法來分散並轉移他的注意力。 不要當著小朋友或全家人的面大聲呵斥孩子, 以避免挫傷孩子的自尊心。 正確的做法就是對於孩子提出的正當合理要求, 大人要盡可能予以滿足, 並且說到做到。 一時無法達到的, 也要向孩子解釋清楚。 做到既不卡又不縱, 使其任性行為走上有節制、受制約的軌道。 這樣, 幼兒的任性行為才有可能逐漸轉化為理智的正常的行動。
Advertisiment
(文/南丁)

摘自:資訊與家庭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