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其他>正文

專訪:CCTV《智慧樹》欄目

CCTV《智慧樹》專訪:兒童電視節目和兒童教育

主持人:各位網友大家好, 今天很榮幸請到了CCTV《智慧樹》欄目制片人倪娜女士還有《智慧樹》主持人紅果果陳蘇、綠泡泡耿晨晨來作客我們搜狐。 恰逢六一兒童節, 也是希望在《智慧樹》創建三年的時候, 給我們小朋友一份新的禮物。

大家都知道:少兒頻道《智慧樹》欄目是面向兩到六歲學齡前兒童的益智類欄目。 基本是以生動活潑的形式, 把科學的教育理念放在有趣的游戲當中, 讓孩子在游戲中學、游戲中樂、游戲中健康成長。

我們都知道最近的一次2004年中國少年兒童素質調查數據顯示:城市的少年兒童周一到周五平均每天接觸電視、廣播、書籍、電腦網絡媒體時間長達86.7分鐘,

Advertisiment
其中日常看電視57.8分鐘, 閱讀課外書22.7分鐘, 周末的時間更長。 所以這個數據表明電視的在所有孩子們的娛樂成分當中占越來越多的比例, 這是04年的數據, 三年之后, 今年沒有接著做, 肯定這個比例會越來越大, 現在這些動畫節目、兒童節目、電視劇、電影已經成為小孩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糧, 電視作為現代的傳播媒介, 對孩子的影響會越來越大。 雖然眾多的研究都顯示了電視對兒童的存在負面影響, 主要是集中在說服性的廣告和暴力鏡頭上, 但是也有同樣大量的數據顯示證明電視對兒童成長起著積極作用。
Advertisiment
很好的優秀的兒童教育電視節目能夠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 提高語言文學素養, 加強數學問題的解決能力, 會增長各種各樣的知識, 增強與別人合作、分享, 助人為樂的行為能力。 兒童和電視節目無論在孩子的心智啟蒙、情感的培養、個性的塑造、社會的了解等諸多方面都會有潛移默化的巨大影響。 這就是一個不可回避的現狀。

我們今天非常高興能夠有機會和大家聊一聊兒童電視節目和兒童教育之間的關系, 也希望節目組的制片人、主持人聊一聊他們心目中電視節目和兒童教育, 他們有什么樣的設計和用心在里面。 首先有請制片人倪娜女士給大家聊一聊:《智慧樹》作為很完整的在央視從03年開播到現在已經三四年的欄目,

Advertisiment
在06年被評為央視十佳欄目, 非常成功的兒童電視節目, 他們在節目中的安排和設計是什么樣的, 這個節目具體是有什么樣的支持在里面?

倪娜:剛才講到的電視媒體從教育專家角度有兩方面的分析, 一方面有不好的地方, 當然也有好的地方。 我們在設計欄目的時候, 研究是兩方面的。 一方面是從你應該怎么設計教育理論的研究著手。 我們有的時候還是逆向的, 我們也看專家對電視媒體, 從反面上的分析, 它有什么不好的地方, 比如說剛才你講到的那幾點, 因為看電視不太需要思考, 容易養成被動, 很多家長認為是這種學習是被動, 老在那里看電視, 就是坐在那里看, 也不需要動腦子, 也不需要太多的努力,

Advertisiment
就在那里看。

主持人:跟隨這個結果就可以了。

倪娜:對。 因為我最近遇到幾個家長, 我覺得遇到這種類型家長的密度比較大, 對這方面感觸挺深的我就問他你看不看中央電視臺的少兒節目, 看不看《智慧樹》?這類家長說我基本上不讓我們家孩子看電視, 碰到這樣的家長內心很受打擊。 因為大多數小孩都喜歡, 而且說《智慧樹》發亮, 我說我在《智慧樹》工作的阿姨, 對你的眼神是崇拜的眼神。 尤其是最近頻繁遇到好幾個都說我們家孩子基本不看。 我問為什么不讓看?他就說看電視節目太多了, 會讓孩子喪失主動學習的興趣。

主持人:而且也不太專心了。

倪娜:但是我是這樣認為的:剛才你也講到了電視作為現代社會發展的現代化的產物,

Advertisiment
確實是有兩方面, 但是有一句話是不要因噎廢食, 他確實有弊端, 不是所有的電視節目都是這樣。 當時在策劃《智慧樹》欄目的時候, 也研究了它的負面因素, 我們設計的時候, 針對負面因素, 就想給二至六歲的孩子看的節目, 怎么能夠回避這些不好的方面。 比如說被動, 孩子已經坐在那里看, 可能一看看半天甚至兩個小時、三個小時, 我們在節目設計上是30分鐘的節目, 在開場的時候有開場歌舞, 每天有一首歌。 我們的設計以前有一些歌舞, 是非常難, 這些孩子比如說像藍天的歌舞, 你讓一般的孩子跟著學, 是做不到的。 后來我們就考慮到了, 因為電視是一個大眾媒體, 我們《智慧樹》當初的定位要面對最廣大的年齡段的孩子, 包括在家不上幼兒園的或者偏遠的農村的,教育條件不是很好的孩子,希望《智慧樹》是一個中國幼兒園教育體系的延伸,你去不了幼兒園,看我們的節目,也能夠差不多受到同等教育的內容。我們開場歌舞設計的動作非常簡單的,而且我們臺上的孩子都不是整齊劃一的,有部分人不大接受,你看這個亂七八糟,我們也溝通過,大部分的家長和教育者都是非常贊同這個。覺得這是最普通的孩子最自然的表現,而且有很多家長覺得,你看這孩子跳得不如我們家孩子,他感覺電視并不是非得要非常專業的人才可以參與。所以有很多家長給我們打電話寫信,說我們家孩子能不能和你們一起跳,覺得這樣特別親切。有很多孩子年齡很小,一歲半、兩歲多的孩子也特別愛看這個節目,因為語言沒有發展很好,但是孩子的肢體語言比較早,剛剛開始一歲多、兩歲多看我們節目,主要看開場歌舞。因為有朋友說,我們家孩子到點了就指電視,“樹,樹”,要把電視開著,跟著我們動。播到15分鐘左右,有一個環節叫體操吧,用體操無法去改過它,因為它屬于必須核心的,主持人面帶微笑帶著小朋友一起跳,也是特別簡單的,一般的孩子都可以跟著學會的。這兩段的設計,說明你我們的節目不能不能只坐著,主持人都會說,小朋友你還坐著嗎,趕快站起來跟我們一起活動活動吧。

每天固定的是開場是歌舞,中間是一個操,每天都是動靜結合,在這之間會穿插其他的板塊相對安靜,可能需要坐在那里盯一會,還有動手的節目,教小朋友做東西之類的。我們在設計之初是有意地研究了電視的負面因素,在設計的時候,盡量打破這個,讓它沒有這方面的缺陷,盡量地把它壓縮到最小。我們當時設計《智慧樹》就是希望能夠成為中國幼兒園教育體系的延伸。

我們最初節目的設置,因為《智慧樹》七天是七天不同的重點,每天都有固定的,每天會有一個教育功能的幾大板塊,星期一是劇,劇是比較綜合的東西,對孩子的語言,這個劇更重點是強調孩子的情商方面的培養,譬如怎么和小朋友相處,怎么分享,怎么寬容別人,別人跟你說賠禮道歉,你應該怎么辦。 簡單來講,就是生活當中怎么和別人很好相處。此外,小孩子喜歡聽故事,。在中國,家長和老師一般比較重視智力方面,我們在星期一的劇里,因為是故事,孩子最喜歡聽故事,我們用故事的方法,非常細致的編出一個個小題目,讓小孩在觀看的過程中,很高興地看完了以后,能夠體會到我們教給他這些道理。

星期二是巧巧手,教小朋友做手工。在這個節目里和以往不一樣,因為這個節目是傳統的形式,《大風車》、《七巧板》以前有大量的節目,但是在這里不重視技巧(-小孩會繪畫或者折紙的技能技巧),更重視孩子在這個過程中能夠創新,所以大部分都是用一些廢舊的物品,讓孩子來做,自己動手做玩具,還有環保的概念在里面。《智慧樹》一直在強調親子教育的重要,這也是因為這些年經濟發展非常快,差不多適齡有孩子的父母都是30多歲,正是忙于事業的時候,很多人光忙于事業,和孩子相處的時間比較少,不是給扔給保姆就是放在寄宿幼兒園,在節目里有一個形式的變化,不僅主持人帶著小朋友,同時還有家長參與。這與《七巧板》、《大風車》節目有所不同。我們整個節目形式,是希望提出一種理念,父母不要光忙于工作,一定要多分配出時間陪著孩子一起做一些游戲、手工、看書,要多了解孩子,多與孩子溝通。有時候愛孩子不是你給說愛、給錢,他就能感受得到的,關鍵是你要關注他,和他有多的時間在一起。 被“愛”包圍的孩子給錢,孩子感受不到,孩子希望你才能形成非常健全的心理。??

主持人:我們和一個調研機構合作要做兒童快樂指數的調查發現,家庭月收入到達一定比例之后,反而孩子的快樂指數是下降的,說明高收入家庭的孩子并不快樂,你們節目里親子概念非常好。

倪娜:現在已經有很多家長認識到這一點了,在西方比較發達的國家,比如美國、日本,他們早就認識到這點,有的時候父母會準備出特別多的時間去陪孩子,一般星期六、星期天,都是全家人在一起,有時候騎自行車。很多爸媽跟著孩子一起踢球時特快樂。有時候孩子有什么比賽的話,全家一起出動。我們說人家發達國家的昨天就是我們的今天。每個國家無論經濟的發展狀況,有很多對教育,對很多的事情的認識,都有這么一個過程。現在我們在與很多家長溝通過程中,發現他們是有這方面認識的。比如我們周六有一個寶貝2+1,看著很多家長我們很感動:很多家長陪著孩子面試,面試的時候準備了很多節目,家長準備了音樂、小刀具,小頭飾,做得特別地好,就陪著孩子一起來參加我們節目,有時候我們看著這些父母不僅用心,而且跟孩子之間很有默契,而且像這種幸福家庭的孩子,孩子心理不會不健康。孩子的健康成長是需要這種特別和諧的家庭的。

主持人:孩子成長的很多方面教育比純智力教育的影響更大。

倪娜:對,現在有一個說法,說一個人的成功在智商都很正常的前提下,情商有時候占80%。現在大家對于情商,對于孩子將來能不能跟社會建立很好的關系,大家都是非常重視的。

星期三是福娃來了。我們欄目向北京奧組委申請了福娃的使用權,我們做了五個福娃,通過福娃向小朋友介紹體育項目、知識,我們把很多專業的項目降低難度,讓孩子能夠參與進來。比如乒乓球,那么點孩子會打乒乓球不太可能。我們就有類似的游戲,比如說拿乒乓球拍子端著球跑。

主持人:讓他在這個年齡段也能參與奧運。

倪娜:對。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就想:它不僅是講點體育知識的節目,而更重要的是體育精神,奧運精神,在這個過程中要知道成敗,你也可能贏,也可能輸,輸的時候怎么對待。這也是挫折教育的一方面,成長要面對這個。要知道一分成功一分汗水,我們還特別到少年體校拍攝小朋友訓練。那次我們看到個練吊環的小孩,小手伸出來全都是繭子,問他疼不疼、苦不苦?他說疼,你有沒有想過放棄?我沒有,只要用功刻苦地訓練才能有好成績。我們讓小朋友感受這些。此外還有團隊合作,我們的游戲是兩個幼兒園的PK,就會有團隊的精神、團隊合作和協作。你看似是一個簡單的奧運項目、體育節目,我們更希望的是讓孩子在這個過程中能夠體會到奧運精神,。他通過這個活動大致體會到乒乓球是怎么回事,運動是怎么回事,在這個過程中,你會失敗,你也要吃苦,還要團隊合作,這些東西是更重要的。我們在做節目的時候發現體育項目的專業知識太深了,有的時候我們編導也不是特明白,但是我們希望他大致了解,因為他畢竟才六歲,他大致了解怎么回事,大致了解什么時候可以得分,什么時候失分,到這里就可以了。更重要在這個過程中讓他體會奧運精神,真得能參與一些游戲,在游戲很快樂過程中,就體會奧運精神。

星期四是我創意,我做主。實際上是比較創新的節目,我們在這里有孩子的思維訓練,比如拼圖,孩子可以用幾種最基本的形狀,三角、方形拼出所有想象的東西,現在有很多家長,我注意觀察過不是太善于利用游戲和這些玩具培養孩子思維能力。很多家長有這樣的誤區:認為越貴越高級的玩具越好。其實不是這樣的,通常最簡單的,比如積木就是非常好的,我們拍攝節目的時候用的積木都是我們自己做的,不是買現成的。兩個主持人每次給孩子一個主題,好像給過風,孩子們就會拼出一些跟風有關的東西。

紅果果:還有快樂是什么?

倪娜:有個孩子弄了一個冰淇淋,說我吃冰淇淋的時候最快樂。孩子的想象力特別豐富。我們在節目里有這些設計,希望家長說積木可以這樣玩,有的時候你可以和孩子邊交流,一邊自己做。后面我們更強調創意,小朋友有一些自己創意,或和家長一起創意的小作品可以拿到我們節目來,給大家講,我是怎么做。

星期五是一個科學的節目,叫科學泡泡。 做這個節目之前,我們對國內國外類似的節目都做過研究,發現他們基本上都是對小學生,不是對低幼的孩子。我們當時比較困惑是不是學前的孩子就不可以講科學。

主持人:我個人的經驗,在六歲之前,我兒子更容易問為什么。

倪娜:四歲、五歲有時候問你為什么都問得受不了。我們想要勇敢地要給幼兒講科學,其實什么東西都可以教給小朋友,只是看你的方法得不得當。我們這檔節目在《智慧樹》算比較老的欄目,已經做了一百多期,小朋友都是很歡迎。假設我們用專業理論給低年齡的孩子去講,肯定不會完全理解的。

主持人:是生活當中的嗎?

倪娜:是生活當中,用游戲的方式給孩子講科學。對于孩子來講一旦變成游戲中,去選取原材料或者這些東西,生活中很容易找到的。做一些小游戲,比如我們原來做的,拿一個盤子擱上水,這里放一個蠟燭,拿杯子一點著,往那兒一放,水就吸上了。這種現象,小孩看見特神奇。

主持人:這個時候不需要他了解為什么及其原理,而是讓他看到現象。

倪娜:真正的科學家做科學研究的時候,就是要不斷觀察現象反反復復地控制條件,實際上我們的游戲和真正的科學家做科學實驗是一樣的。這個節目是激發孩子對科學的興趣,能夠掌握科學的實驗方法。參加過這個節目以后,對小孩的思維方式都是有影響的。對于表現非常好的小朋友,第二次拍攝的時候,會把他作為優秀小嘉賓請到節目來。第二次參加的時候,他們就會向現場的小朋友問一些問題,假如說這兩種液體放在一起,你們覺得會有什么反應嗎?其他小朋友說,我覺得會這樣,這個小朋友說我們試不試就得了。這是科學的思維方式,你說半天,還不如試一下。后來我們覺得特別欣慰,他已經掌握了我們希望他掌握的。

主持人:我們希望他無非掌握這樣邏輯,有這樣的態度對待科學。

倪娜:從終身學習角度來看,二至六歲的孩子,我們的任務并不是給他教授完整系統的知識,而是培養對學習的興趣和習慣,掌握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習的能力,就可以了。因為有些家長會具問參加完這個節目,我們家孩子有什么變化呢他們希望看到孩子具體學會幾道題和認識多少個字。

主持人:家長都有一種盲區,希望量化,非常具體的。

倪娜:我們覺得很功利的。 實際上學習的能力更重要,而不是學了多少東西。我們搞節目的創新就像搞科學發明,有的時候是思維方式帶來的。是創意也好,是什么也好,不是說你會一百首詩,我提前會十道題,后面上小學都會學到,在幼兒階段,對學習感興趣,掌握良好的習慣,到后邊就不需要,他對學習感興趣,還用逼他嗎,他不感興趣,天天24小時,你也看不住。我們認為在幼兒階段,把良好的學習興趣、習慣和方法建立起來了,這是最重要的,包括思維方式。像平時我們成年人了,工作以后說去辦什么事,說這樣辦那樣辦,都在這樣說,沒有人試一下。就跟做科學泡泡試驗,小朋友說你試試就可以了,如果他一直保持這種思維方式,他以后工作,不用在這里空想,我真得去落實,去試一下,行不行就知道了。有時候我們坐辦公室,有的人還沒有做某一個工作之前,就說好像聽說不行,說什么什么的。說你去試試。而且現在的社會在不斷變的,昨天不行的事,今天就可以了。科學泡泡就是在培養孩子這種思維方式,工作都不會差。

星期六是寶貝2+1,2是兩個大人,1是孩子,我們希望家長有更多的時間陪小孩做游戲,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但是我們這種方式不是像電視訪談節目。我們直接具體做,親子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親子行,我們設計很多游戲都是讓家里有些廢舊物品做成道具,可以跟孩子一起玩。我們就是培訓如何形成良好親子關系

主持人:這可以理解的,大部分做父母之前都沒有太充分的思想準備,昨天在我們新書的發布會,他們說講兩句,當時我就說什么崗位都得培訓上崗,父母這個崗位沒有經過培訓,無論是我們網絡還是電視節目,都是在提供各種各樣的培訓,肯定要學習之后,才能夠從事這個。

倪娜:我們很理解現在的父母,工作和生活上的壓力都非常大,確實沒有時間拿本書自己學習。告訴家長怎么做而不是理論,才是最有效的。

主持人:剛才說的從設計這塊,制片人、編導方面投入很多的精力和研究了很多的東西。 在節目的主持這三年過程中,像剛才倪老師講的,你們有什么很特殊的經驗想要跟大家分享的嗎?

紅果果:我們倆個和以往的主持人不一樣,以往的主持人可能給孩子的感覺就像大哥哥、大姐姐,我們紅果果、綠泡泡給孩子的感覺比較真實,就在他們身邊,是平等的,而不是作為哥哥、姐姐面對他。我們跟孩子是平等的,紅果果、綠泡泡有鮮明的人物特征,紅果果小女孩有的特征基本都有,愛臭美,愛打扮,但是心地善良,但是整個來說是非常好的人物性格。

綠泡泡:在我們三人組里屬于偏正面的角色,我是屬于相對來說調皮一些,性格也是很聰明,有的時候搞一些小的惡作劇。

紅果果:愛睡懶覺,愛好吃。

倪娜:有的時候不能讓著咕咚,還跟咕咚搶書、玩具。

紅果果:唯一的特點綠泡泡撒謊的時候會長驢耳朵,必須道歉,這個驢耳朵才能消失。

倪娜:在設計過程中,以往的鞠萍姐姐、董浩叔叔還有其他的主持人,一般展現給觀眾是特別正面的,不知道他有什么缺點,他的缺點是不在屏幕上展現的。當初我們設計紅果果、綠泡泡的時候,我們覺得應該展現給他們是一個真實的人,每個人沒有十全十美的。

他也會有缺點和毛病,但是他努力改就可以。包括他長驢耳朵,有時候在某種特殊情況下,他也可能會撒個小謊,但是撒謊的時候會冒出驢耳朵。我們就想通過他們,讓小朋友對很多東西有一個非常具體的認識,他才明白就比較容易改。三年下來,他們兩個人很受歡迎也是得益于他們的定位。他很真實,小朋友覺得你看綠泡泡也會說瞎話,但是每次綠泡泡都會改。我們就想這對小朋友是一種暗示。你有錯誤沒關系,只要承認和改了,就是好孩子。因為有的孩子不敢承認我自己說謊或者這個東西是我弄壞了,他不敢,但是讓我們展現出來沒關系,你只要說,大人可以諒解你,你只要改就可以了。所以小朋友喜歡他們,也是因為他們很真實的,有時候也會犯錯誤。剛才果果說的平等也是一種教育理念的體現,以前的主持人都是成年人,成年人要掌控所有的一切,基本上沒有孩子發言權,我們就想過去那種是俯視教育,他從心理上跟孩子之間是不平等的,我們講的平等是從尊重兒童角度出發,雖然他們年齡大,但是他們跟孩子就像平等的朋友一樣,和他們平等的,跟孩子做什么事情有時候需要商量的。這里有三人組,還有一個咕咚,咕咚設計的時候是4歲小朋友,和他接觸的時候就是孩子的代表,他們兩個人和他做事情的時候是要商量的,不可以命令他。這是我們的理念在里面。我們寫的所有劇本都是按照這個理念來設計的。

綠泡泡:像我個人的綠泡泡的角色定位,經常做一些錯事、犯錯誤,就通過反面教育,因為過于完美,第一不接近,第二可能只能通過正面的引導,但是有的時候反面的教育也非常地立竿見影。 我記得有一次到幼兒園的時候,我記不清楚犯什么錯誤,是不愛干凈還是又騙了別人,小朋友就圍上來了,說你昨天說什么話,我快記不清,因為節目每天在播,我一回憶確實是這樣。他就說你這樣做是非常不好的。通過我自身的例子至少讓這些小朋友明白了,知道有是非觀念并且還語重心長跟我說,以后千萬不能這樣。這也是挺好的,通過豐富多彩的人物性格,給他們很好的影響。

主持人:而且二到六歲這個階段相當于第一個逆反期,反面的襯托,這樣的引導,對孩子來說更容易接受,他可能更愿意這樣去接受這個原則,而不是正面告訴他應該怎么樣或者不應該怎么樣。

倪娜:有的時候從教育研究角度來講,你想讓孩子了解這件事不好,一種方式你可以告訴孩子這個不可以做,你要這樣做的話摸這個東西會扎你手、會疼的;另一種方式,就讓他摸,疼完以后就知道了。有的時候教育方式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包括我們研究事情,有的時候是正著推,有的時候是逆向的。包括我們做節目,先要研究電視媒體有什么不好的地方,我們針對這些不好的地方,怎么去更正。有的時候從來都是雙向來思考的,這樣的話更深刻。

紅果果:而且每天主持都是有一個串連,串連不是像播報,小朋友每天吃蔬菜,我們是講述一個有劇情的故事比如小咕咚不愛吃蔬菜,演一個故事,到最后紅果果說,你看小咕咚不愛吃蔬菜,結果怎么樣,把這個結果演出來,一定要吃蔬菜。我們反饋到家長朋友就說,你看紅果果說了要吃蔬菜,不吃蔬菜就像小咕咚一樣怎么辦,小朋友就很聽話地吃蔬菜。

綠泡泡:有家長打電話來信說,看來你們的方式比較容易讓孩子接受,希望你們在節目設置當中多提提合適的飲食搭配。經常做運動,這樣的方式挺好的。

倪娜:因為這樣的方式家長做不到的,我們通過講戲劇的方式可以做到。家長說你必須吃,越讓吃越不吃。

紅果果:節目的內容比較豐富,有時候紅果果、綠泡泡會演一些角色,比如像公主、王子之類的,因為小朋友比較喜歡。

主持人:小孩更喜歡這種方式,跟他的思維方式很接近,經常把自己想象成什么樣。

綠泡泡:沒錯,也是通過這種戲劇表演,得到小朋友的喜愛。

主持人:各種設計都是和孩子拉近距離,通過一些非常淺顯的方式給他們一種從正面上很困難的教育。

綠泡泡:通過今天這個機會確實和大朋友說一下,因為我們是在試圖跟孩子做到平等交流,希望父母平時能夠真正從內心尊重孩子,合理平等地引導他們。你跟他平等交流的時候,孩子確實很容易接受你的要求,但是,以命令的口吻可能會得到相反的結果。如果父母能夠以尊重的態度真正聽他們的意見,孩子的回答往往會出乎你的想象,我們不能小看孩子們,他們真得是祖國的未來。

紅果果:一定要經常贊揚他們,而不是經常批評他們。

綠泡泡:多一些鼓勵,多一些傾聽,對孩子的成長非常有幫助。

主持人:比如加強他們的自信,他們會有更好的表現。像剛才綠泡泡說的,那是對家長的引導,我們也都設計在節目當中。這節目不是完全給小孩看的,有很大一部分是希望大人跟著一起,能了解一些早教的正確的科學的觀念,。

倪娜:有的時候一個談話的方式也表達了一種教育理念。有一次一堆朋友聚餐,有點擠。一個小朋友面前放了兩個盤子,他爸爸說你看你擱了兩個盤子,本來大家都很擠,你把它拿走。他就不拿走。后來我就說你這個拿走一個,咱們倆不用那么擠了,你覺得呢?他說那好吧,我就拿走。爸爸覺得你說了他就聽話。首先他用命令的口氣,你讓我拿我就不拿,但是我跟他商量,你看咱倆胳膊沒有地放了,少一個盤子,咱們倆地就大了,你說拿走好不好?那就拿走。孩子是講理的,大人的方式首先不尊重他,你要尊重他,跟他商量,你要拿走了,什么好處跟他講。在節目中,紅果果、綠泡泡,所有跟孩子的交流方式都是平等的,從來他倆不會說命令小朋友去做什么,都會跟他很平等的談話,而且經常是給孩子,一般節目不給這么大的孩子發言權,他們經常提一些問題,讓孩子暢所欲言,他們怎么說,我們都是自然狀態,沒有說讓孩子去背。我們去問他一些問題,節目上所有的都是孩子自己說。

綠泡泡:并且我們提問的時候都是盡量提一些開放性的問題,目的讓孩子打開心扉,表達他的想法和觀點。

倪娜:《智慧樹》有一個原則,不向孩子提封閉式的問題,你根本沒想讓人家回答,說對不對。我們覺得既然跟孩子交流,你提的問題一定要讓自己去回答。孩子無論回答成什么樣,我們覺得是真實的就好。

主持人:至少在回應你,說明在注意這個事情的進展。

綠泡泡:如果光問一個封閉的問題,孩子的思維不是全部集中在這里,他覺得沒有什么意思,他沒有參與感。 如果讓他在場上成為主角的話,對于他的自信各方面都有好處。

主持人:接下來問一下我之前有一些了解,美國比較有名的《芝麻街》欄目,都有非常強大的早教專家,包括前期的支持、市場調研,這樣的機構在做支持,那么我們作為央視比較成名的欄目,時間比較長的欄目。有這樣的前期輔助嗎?

紅果果:我們倪導本身就是早教專家。

倪娜:我本身是在北師大學前教育和幼兒心理方面的專家都是有的,《智慧樹》三年成績比較好,收視比較平穩。以前我在《七巧板》、《大風車》做節目很久,在做節目很少做這方面的研究,以前都是做手工節目,。《智慧樹》幾天不同的主題,都是根據多元智能,《智慧樹》是按照幼兒園的中國現行的教育體制和比較先進的理論,在這個基礎上去設置的。你看我們每天是不同的主題,三年下來很多主題實際上就像一本教材一樣。現在有一定的量的積累,根據不同的孩子特質或者愛好,可以在我們節目里都可以找到他需要的。所以本身有個完整的體系。我們在之前有非常深入的研究和大量的材料準備,每一個節目都是非常系統的,每天看的是不同的主打板塊。三年下來,像科學泡泡做了一百多集,巧巧手做了不止一百多集。幾年積累下來,有非常大的篇幅,就像教科書一樣。我們節目播出的表有點像課表,你看它就像課表一樣,每天有不同的內容,一天下來是動靜結合。《智慧樹》我們看過收視波線圖形,是很平的,不會30分鐘之內上下波動,只要孩子開始看這個節目,基本上都是看完了才會離開。也是說這設計,動靜結合,是比較有吸引力的。

主持人:你們也會根據收視效果的調查,對節目設計、編排也會做調整。

倪娜:現在也是在反反復復的,這個節目開播了以后,就會一直在關注收視率,收視率高和低都會找原因,就會去調整。我們現在做每一個節目都要求編導去做調研,直接拿著這個片子到幼兒園去。不同年齡班的孩子看我們節目,就會觀察哪一段孩子注意力特別集中,哪一段孩子特別高興在笑,哪個地方孩子容易走神,我們就要研究讓他走神是什么原因。哪個地方孩子注意力特別興奮,特別集中,我們也都會研究分析。我們的節目是在不斷做、不斷地在調整,比如說科學泡泡,剛開始的那幾期節目和現在的節目已經差別很大了,無論從場景、主持人的服裝、包裝和節目的結構,都是在不斷地變。科學泡泡5月25號又有一個新版,比以前要好看多,戲劇的色彩更強了,還增加了虛擬的船長,科學泡泡是飛船的船長,小朋友更喜歡他,比以前更吸引他,戲劇的成分更多。還有保留科學的試驗。

主持人:據我們所知,美國《芝麻街》每周超過在美國超過600萬的收視率,你們肯定大過好幾倍吧?

倪娜:對,因為我們收視基數大,06年平均收視率是0.85,每天同一時刻,抽樣一天1700萬同時一個時刻在看,。 現在整個《智慧樹》收視群是1億2千萬。

綠泡泡:節目類型決定是伴隨式收看,很多父母包括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陪著一起看,這也是對家長有一些引導,希望他們接受新的東西。

主持人:有的網友問你們的播放時間,因為學齡前小孩,喜歡看重復的內容,周一至周六的內容都是不一樣的,小孩更喜歡看重復,是不是這樣?

倪娜:在國外是這樣,有時候周一到周日是一樣的節目在那兒重播。《智慧樹》里也有一些重播的。

主持人:你們時間安排,首播在什么時間?

倪娜:每天晚上7:30到8:00。第二天上午還有重播。

綠泡泡:在CCTV七套也有重播。

倪娜:CCTV七套是隔周重播,至少有兩次重播,在少兒頻道第二天有重播,在七套下一周重播。

綠泡泡:但是一天當中,所有在中央電視臺出現我們節目至少是三次,最多的時候有四次。

主持人:你們對這個有沒有想法?

倪娜:《智慧樹》的那種重播,在我們走在首播時間里有反復播放的,就是開場歌舞是不動的.原來我們開場歌舞是一個季度更新,后來發現孩子學不會,所以我們開場歌舞固定下來了,一年之內是不動的。中間的操也是重播的,平均一個月一換。

綠泡泡:這個操是紅果果帶著小朋友做的一版和我帶著小朋友做的一版。

倪娜:一個月才會換,輪回地做。這種就是希望孩子能夠跟著一起做。

主持人:經常能看到自己熟悉的片斷。

倪娜:很多小朋友你說下一集,下一集就接著做起來了。

主持人:這個年齡段的特點,沒有太大的能力掌握太復雜了,你變化很快他掌握不來。經常重復的動作當中更容易掌握,可以得到成就感。

倪娜:這也是掌握孩子喜歡重復。因為就是在反反復復過程中,才能夠完全掌握,可能第一次就看著沒什么反映,可能看到第十次的時候學會某一個動作,今天又會了第二個動作,第三個動作,因為孩子的學習規律就是反復的,《智慧樹》在結構中也有一些重復。

主持人:對小孩的教育有時候在情商方面有一些信息是復雜信息,比如說上次六一晚會來,我們也問過,他們叫愛的分享,怎么就能夠把愛分享傳遞給這么多小孩子,他們也做了他們的解釋。在我們這樣一個固定欄目里也有很大的挑戰,比如說我們怎么傳遞愛,結婚呀,死亡呀,現在的社會環境是這樣的,他們的信息量非常大,他從各種渠道都能夠了解到這個,在我們很專門的兒童節目里,肯定不能回避這樣的問題,對這塊設置安排的時候,甚至在最初的理念上有沒有想法?

倪娜:這個東西我們不回避的,以前對這么點小孩說愛,有很多的家長和專家都覺得這怎么能提,我們覺得愛是這個世界上最美好的東西。你看《智慧樹》的LOGO,是八只的手,是英語的啞語的愛,在這么小的孩子的教育當中,愛是最最重要的一個成分,我們自己說《智慧樹》是愛之樹,有八只I LOVE YOU的手勢。

主持人:為什么是八只呢?

倪娜:是多元智能里的八大智能,是國際上最先進的教育理念,是80年代美國哈佛大學的教授,是兒童心理專家,認為人的智能分八個方面,節目設置也是根據這個,所以是八只這樣的手,是愛的教育。星期一開場歌舞就叫“我愛你”,你跟孩子講的愛和愛情還是有差異的,可能父母對孩子的愛,因為我們歌詞是童話方式的愛的表達。

綠泡泡:我們有青蛙對著池塘說我愛你,葵花對著太陽說我愛你,星星對著月亮說我愛你。問題是你怎么很好地把它傳達給小朋友,這樣的方式比較具體,比較能夠接受的方式。

倪娜:我們節目里經常有童話劇,公主和王子,因為這種故事,像童話故事,給孩子講愛情也是有的,孩子都特別地喜歡。我們覺得孩子本來是最美好的事情,過去好像說愛怎么能夠跟孩子去講,就看你怎么去講。

主持人:等他到一個階段,從很多不好的渠道知道,還不知道我們從很早的時候很正面地推理。

倪娜:對將來談戀愛、生活,因為覺得愛本來是很美好的事情,為什么你捂著蓋著,不去講。還做過一個代替,四五歲孩子提問最多的年齡,我到十個幼兒園做過收集問題,孩子愛提問,最多的問題是問媽媽我從哪里來,我們認為家長沒有必要回避這樣的問題,你就直白地跟他講 主持人:現在很多地方都有這種指導,兩歲的小孩怎么回答這個問題,三歲的小孩怎么回答。

倪娜:原來我們問過小朋友你們知道什么叫愛嗎?小朋友的回答特別多,小朋友說愛就是我要和你結婚或者說我們倆好,愛情就是我們兩個人好或者我們要拉著手。因為他可能看爸爸媽媽戀愛,在國外有很多爸爸媽媽就說在一起,手拉手或者比較親密,他不回避孩子的。孩子就覺得這是很美好的事情。一說愛情躲躲閃閃,我覺得沒有必要。我們在節目里他們兩個人演王子和公主,說他們相愛了,他們結婚了,我們在節目里就這樣演。

紅果果:還要經歷各種磨難才能在一塊。都是通過故事的方式,通常兩個人之間出現了有魔鬼,但是我們經過重重難關,到最后他們兩個能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了

倪娜:你看《智慧樹》,我們提倡愛的教育,提倡大人對孩子無比地關愛,這樣關愛他,有安全感才會有自信心,才會有責任感。

主持人:比如說你們也有社會技能、社會行為環節里,像小孩的自信,包括彼此的尊重、自尊的養成,是不是也有一些什么樣技巧的手段來實現?

綠泡泡:從主持人自身來講,就是很好的例子,你怎么尊重別人、別人就尊重你,你真正尊重孩子,給他發揮的空間,讓他樹立自信。

主持人:我們欄目里,包括節目設計還是用最簡單的事實或者最簡單的環節情節來傳遞大人看來比較復雜的信息。這應該也是早教的原則。

綠泡泡:這是最好的方法,給孩子講理論沒有用,太生硬了。通過自身的行為或者像孩子能接受的方式,讓他們受到引導,這是比較好的。

主持人:有網友問,《智慧樹》我們跟著看了好幾年,有沒有新的嘗試,這可能是海歸的家長,美國有一個很好的閱讀節目,叫閱讀彩虹,不光是推薦新書,會把新書的場景設計成小劇,比如在田納西州發生什么事情,把攝制組搬到哪里,在那里找什么場景,把這本書的背景引出來,等于在閱讀方式上給孩子很好的啟發,給家長好的推薦,這個家長想問這個,我們會不會也有這樣的想法,在最初早期教育當中,用新的形式給孩子新的感受?

倪娜:要培養孩子對閱讀的興趣。

主持人:上個月是我們頻道的閱讀月,也請了了很多專家做寶寶早期閱讀的指南,我看了這個東西之后,我覺得我們的閱讀停留在一個比較簡單的階段“號召大家來關注閱讀”,因為很多父母沒有時間來讀,至少在一個初級階段我們來讀吧,國外閱讀已經成為國家的風氣,每個家庭都有自己很鐘愛的書目,有自己固定的閱讀時間,有自己的閱讀方式,我們現在這個階段想來推廣這個東西,大家抽出一定時間來讀書。這個家長的說法也挺好的,把國外的新的節目告訴我們節目制片人或者編導,是不是能夠在《智慧樹》里有可能攙雜新的嘗試?

倪娜:原來參加21世紀有套新書的發布會,他引進德國一套書,德國的作家也來到現場,當時問他,因為他這些書寫給小學生的,講的小學年齡段孩子喜歡偵探的故事。后來我們就問他,您年齡40多了,為什么能寫出來接近孩子的內容,我們就問他的素材來源于什么地方。他就說來源于兩個地方,一個是他的孩子,因為他有三個孩子,還有一個來源,他有一個誦讀活動,每個月會到德國各個地方的小學,會拿著他寫的一部分,讀給小學生,那些小學生跟他聊,他說我做這個活動是沒有固定模式,有時候我讀一半的時候,就跟孩子溝通,有時候上來孩子先跟我講,介紹自己或者說他喜歡什么書。他一年做的誦讀活動的時間,我一聽非常吃驚的,天數非常多,誦讀的活動經費來源于出版社和國家,國家就是掏錢讓你們作家做這種活動,來激發所有的孩子,所有的人喜歡讀書。當初就說我們來研究電視反面因素的時候,專家和家長都認為大量的去被動地看電視的時候,不愿意去讀書了。所以當時開播的時候有一個小欄目叫智慧小寶典,我們和出版社合作,把它的圖書變成簡單的flash動畫,播出的時候把這個書改編,整個節目的包裝就是一本書,每天節目開始就翻開了,就開始講這個故事,做了簡單的動畫,我們也希望孩子看這個節目,知道讀書是有很多樂趣的,而且也能給你很多支持。《智慧樹》節目在不斷地更新,現在的版本和剛開播的時候不一樣,我們在整個的過程中,在定位不變前提下,是在不斷更新,你給孩子上課,也要更新的。我們希望還能夠多做,但是由于各方面的時間、精力和播出時間的限制,我們得一步一步地做,還需要的這樣的家長給我們支持。

主持人:我們可以考慮用一些別的渠道來支持這個內容,在你們平臺上播放。

倪娜:讀書這個事情,這個社會發展飛速,大家挺浮躁的,我們也希望人要永遠保持學習性,一個團隊必須是學習型的團隊,在《智慧樹》我們一直提倡大家在讀書,我們編導每個月要定期完成一本、兩本要讀書,你做電視的人不讀書,新的想法從什么地方來。

主持人:在一個行業里做久了挺封閉的。

倪娜:以前和其他行業人打交道的時候,尤其是出版界,他們都說電視臺的人是最沒文化的。 我們覺得搞教育的人千萬不能沒文化,因為你沒文化,可能影響中國下一代。因為我們從校門出來還能不能保持學習心理,就是要讀書。希望這個家長能把reading 這個節目告訴我們。

主持人:因為國外做閱讀非常專業了。美國有一個朗誦手冊,就是做兒童閱讀的推廣,里面列了很多電視,批駁應該放棄電視,他們孩子看電視的時間比我們長多了,平均看電視時間在5個小時以上,因為大人和孩子相處時間肯定比我們少,基本學齡的兒童和小學階段的孩子很長一段都是在電視前渡過,電視上大段的時間在做閱讀的節目,也是希望能把孩子們盡量拉回書本身邊。

倪娜:面對學齡前兒童節目到底應該怎么做會更好?中央臺前前后后我看到過兩到三個閱讀節目,現在都已經消失了,不是很容易能把它做成功。因為在國外這種欄目,有欄目做得非常成功,多年來一直在延續,但是我還是沒有看到過真正面對學齡前的,而且是比較近些年做的。

主持人:寓教于樂,老是說,真正的寓教于樂。

倪娜:我是88年進電視臺,一聽教育類節目一聽就是印象,坐著說教,這么多看下來,包括看國外的芝麻街、天仙寶寶,我們認為教育類的節目,是把教育放在最先的,你說給孩子蹦蹦跳跳也好,讓他做游戲也好,都是他在學習,因為游戲是他學習的方式,在定位的時候,把它定位為教育類的娛樂節目,教育在先,娛樂只是一種形式,是一種載體,你說教,孩子不喜歡看,遙控器都是攥在他手里,家里幾十個臺,這個時間都是動畫片,電視劇,怎么讓孩子喜歡他的節目,喜歡了以后教育目的才可以達到。我們在設定每個節目的時候,都是先有教育目標,才是哪種形式更有效,孩子能夠接受。原來我們看芝麻街的節目,人家說我們是教育類節目,教育類的節目能做成這么好看,也是在不斷地研究國外非常優秀的兒童節目。

《智慧樹》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也是不斷地跟國外的優秀兒童節目學習,真正學習到節目的理念,而不是說簡單的去復制,實際上還要根據中國孩子的狀況,像芝麻街跟上海臺合作過,效果不是特別好,我們也是在反思這種現象,為什么在國際上那么受歡迎,到中國不是特別好,可能因為他沒有更多的去研究中國孩子的狀況,他需要什么樣的說話節奏,每個板塊什么樣的的長度,幼兒節目在國際上都不是那么長,到底短到什么程度。這些我們都仔細研究過,我參加過這個研討會,主要討論為什么做得不成功在北京請了很多教育工作者和一些做兒童節目的人來探討,大家分析他的板塊太碎,碎到了中國的孩子不習慣,雖然美國孩子很喜歡,但是到了中國,就是要按照中國人的特點來做這個。實際上是本土化做得可能是不夠好。

《智慧樹》之所以能做好,是研究了大量的國外節目,研究了中國孩子的狀況,還有很多國際上最先進的教育理念,我們在這些研究基礎上,一點點地做。 我們不是說做得最完美,我們在過程中不斷地把我們的一些節目子欄目的板塊不斷地提高、不斷地研究。像科學泡泡光場景就做了三個,節目結構也在不斷地變,剛才說5月25號又有一新版的科學泡泡。那天審片子的時候,包括兩個主持人,后期他們沒有跟進,那天審片子的時候一看,他們覺得和以前不一樣。那種可看性,吸引別人的因素就更多了。但是我們最核心的內容,科學游戲,孩子動手體驗,是沒有變的。只是說加大了更能吸引孩子、孩子更喜歡看的戲劇色彩,包括孩子喜歡的機械人、太空的感覺、整體的包裝,都做了非常大的調整。也希望網友們不斷地給提意見,包括剛才說閱讀的網友。在國外欄目性的節目是買不到的,你出國到書店都看不到,只有一些有孩子的家長有心錄下來,給我們很大的支持。我們特別感謝他們。

主持人:由于時間的關系,今天的訪談就到這里,非常感謝三位嘉賓給我們聊了這么長時間,讓我們了解《智慧樹》幕后的一些事情,包括《智慧樹》的設計上、節目安排上,也解答了一些網友的問題,從兒童電視節目對兒童教育影響角度上,我們也進行了一些分析,在這里還是祝愿《智慧樹》能夠越做越好,有更多的粉絲,也經常能來我們這里做客。謝謝倪娜,謝謝陳蘇,謝謝耿晨晨。

綠泡泡:希望大家更加關注《智慧樹》欄目。

紅果果:每天晚上7:30關注《智慧樹》欄目。

編輯:芯蕊

包括在家不上幼兒園的或者偏遠的農村的,教育條件不是很好的孩子,希望《智慧樹》是一個中國幼兒園教育體系的延伸,你去不了幼兒園,看我們的節目,也能夠差不多受到同等教育的內容。我們開場歌舞設計的動作非常簡單的,而且我們臺上的孩子都不是整齊劃一的,有部分人不大接受,你看這個亂七八糟,我們也溝通過,大部分的家長和教育者都是非常贊同這個。覺得這是最普通的孩子最自然的表現,而且有很多家長覺得,你看這孩子跳得不如我們家孩子,他感覺電視并不是非得要非常專業的人才可以參與。所以有很多家長給我們打電話寫信,說我們家孩子能不能和你們一起跳,覺得這樣特別親切。有很多孩子年齡很小,一歲半、兩歲多的孩子也特別愛看這個節目,因為語言沒有發展很好,但是孩子的肢體語言比較早,剛剛開始一歲多、兩歲多看我們節目,主要看開場歌舞。因為有朋友說,我們家孩子到點了就指電視,“樹,樹”,要把電視開著,跟著我們動。播到15分鐘左右,有一個環節叫體操吧,用體操無法去改過它,因為它屬于必須核心的,主持人面帶微笑帶著小朋友一起跳,也是特別簡單的,一般的孩子都可以跟著學會的。這兩段的設計,說明你我們的節目不能不能只坐著,主持人都會說,小朋友你還坐著嗎,趕快站起來跟我們一起活動活動吧。

每天固定的是開場是歌舞,中間是一個操,每天都是動靜結合,在這之間會穿插其他的板塊相對安靜,可能需要坐在那里盯一會,還有動手的節目,教小朋友做東西之類的。我們在設計之初是有意地研究了電視的負面因素,在設計的時候,盡量打破這個,讓它沒有這方面的缺陷,盡量地把它壓縮到最小。我們當時設計《智慧樹》就是希望能夠成為中國幼兒園教育體系的延伸。

我們最初節目的設置,因為《智慧樹》七天是七天不同的重點,每天都有固定的,每天會有一個教育功能的幾大板塊,星期一是劇,劇是比較綜合的東西,對孩子的語言,這個劇更重點是強調孩子的情商方面的培養,譬如怎么和小朋友相處,怎么分享,怎么寬容別人,別人跟你說賠禮道歉,你應該怎么辦。 簡單來講,就是生活當中怎么和別人很好相處。此外,小孩子喜歡聽故事,。在中國,家長和老師一般比較重視智力方面,我們在星期一的劇里,因為是故事,孩子最喜歡聽故事,我們用故事的方法,非常細致的編出一個個小題目,讓小孩在觀看的過程中,很高興地看完了以后,能夠體會到我們教給他這些道理。

星期二是巧巧手,教小朋友做手工。在這個節目里和以往不一樣,因為這個節目是傳統的形式,《大風車》、《七巧板》以前有大量的節目,但是在這里不重視技巧(-小孩會繪畫或者折紙的技能技巧),更重視孩子在這個過程中能夠創新,所以大部分都是用一些廢舊的物品,讓孩子來做,自己動手做玩具,還有環保的概念在里面。《智慧樹》一直在強調親子教育的重要,這也是因為這些年經濟發展非常快,差不多適齡有孩子的父母都是30多歲,正是忙于事業的時候,很多人光忙于事業,和孩子相處的時間比較少,不是給扔給保姆就是放在寄宿幼兒園,在節目里有一個形式的變化,不僅主持人帶著小朋友,同時還有家長參與。這與《七巧板》、《大風車》節目有所不同。我們整個節目形式,是希望提出一種理念,父母不要光忙于工作,一定要多分配出時間陪著孩子一起做一些游戲、手工、看書,要多了解孩子,多與孩子溝通。有時候愛孩子不是你給說愛、給錢,他就能感受得到的,關鍵是你要關注他,和他有多的時間在一起。 被“愛”包圍的孩子給錢,孩子感受不到,孩子希望你才能形成非常健全的心理。??

主持人:我們和一個調研機構合作要做兒童快樂指數的調查發現,家庭月收入到達一定比例之后,反而孩子的快樂指數是下降的,說明高收入家庭的孩子并不快樂,你們節目里親子概念非常好。

倪娜:現在已經有很多家長認識到這一點了,在西方比較發達的國家,比如美國、日本,他們早就認識到這點,有的時候父母會準備出特別多的時間去陪孩子,一般星期六、星期天,都是全家人在一起,有時候騎自行車。很多爸媽跟著孩子一起踢球時特快樂。有時候孩子有什么比賽的話,全家一起出動。我們說人家發達國家的昨天就是我們的今天。每個國家無論經濟的發展狀況,有很多對教育,對很多的事情的認識,都有這么一個過程。現在我們在與很多家長溝通過程中,發現他們是有這方面認識的。比如我們周六有一個寶貝2+1,看著很多家長我們很感動:很多家長陪著孩子面試,面試的時候準備了很多節目,家長準備了音樂、小刀具,小頭飾,做得特別地好,就陪著孩子一起來參加我們節目,有時候我們看著這些父母不僅用心,而且跟孩子之間很有默契,而且像這種幸福家庭的孩子,孩子心理不會不健康。孩子的健康成長是需要這種特別和諧的家庭的。

主持人:孩子成長的很多方面教育比純智力教育的影響更大。

倪娜:對,現在有一個說法,說一個人的成功在智商都很正常的前提下,情商有時候占80%。現在大家對于情商,對于孩子將來能不能跟社會建立很好的關系,大家都是非常重視的。

星期三是福娃來了。我們欄目向北京奧組委申請了福娃的使用權,我們做了五個福娃,通過福娃向小朋友介紹體育項目、知識,我們把很多專業的項目降低難度,讓孩子能夠參與進來。比如乒乓球,那么點孩子會打乒乓球不太可能。我們就有類似的游戲,比如說拿乒乓球拍子端著球跑。

主持人:讓他在這個年齡段也能參與奧運。

倪娜:對。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就想:它不僅是講點體育知識的節目,而更重要的是體育精神,奧運精神,在這個過程中要知道成敗,你也可能贏,也可能輸,輸的時候怎么對待。這也是挫折教育的一方面,成長要面對這個。要知道一分成功一分汗水,我們還特別到少年體校拍攝小朋友訓練。那次我們看到個練吊環的小孩,小手伸出來全都是繭子,問他疼不疼、苦不苦?他說疼,你有沒有想過放棄?我沒有,只要用功刻苦地訓練才能有好成績。我們讓小朋友感受這些。此外還有團隊合作,我們的游戲是兩個幼兒園的PK,就會有團隊的精神、團隊合作和協作。你看似是一個簡單的奧運項目、體育節目,我們更希望的是讓孩子在這個過程中能夠體會到奧運精神,。他通過這個活動大致體會到乒乓球是怎么回事,運動是怎么回事,在這個過程中,你會失敗,你也要吃苦,還要團隊合作,這些東西是更重要的。我們在做節目的時候發現體育項目的專業知識太深了,有的時候我們編導也不是特明白,但是我們希望他大致了解,因為他畢竟才六歲,他大致了解怎么回事,大致了解什么時候可以得分,什么時候失分,到這里就可以了。更重要在這個過程中讓他體會奧運精神,真得能參與一些游戲,在游戲很快樂過程中,就體會奧運精神。

星期四是我創意,我做主。實際上是比較創新的節目,我們在這里有孩子的思維訓練,比如拼圖,孩子可以用幾種最基本的形狀,三角、方形拼出所有想象的東西,現在有很多家長,我注意觀察過不是太善于利用游戲和這些玩具培養孩子思維能力。很多家長有這樣的誤區:認為越貴越高級的玩具越好。其實不是這樣的,通常最簡單的,比如積木就是非常好的,我們拍攝節目的時候用的積木都是我們自己做的,不是買現成的。兩個主持人每次給孩子一個主題,好像給過風,孩子們就會拼出一些跟風有關的東西。

紅果果:還有快樂是什么?

倪娜:有個孩子弄了一個冰淇淋,說我吃冰淇淋的時候最快樂。孩子的想象力特別豐富。我們在節目里有這些設計,希望家長說積木可以這樣玩,有的時候你可以和孩子邊交流,一邊自己做。后面我們更強調創意,小朋友有一些自己創意,或和家長一起創意的小作品可以拿到我們節目來,給大家講,我是怎么做。

星期五是一個科學的節目,叫科學泡泡。 做這個節目之前,我們對國內國外類似的節目都做過研究,發現他們基本上都是對小學生,不是對低幼的孩子。我們當時比較困惑是不是學前的孩子就不可以講科學。

主持人:我個人的經驗,在六歲之前,我兒子更容易問為什么。

倪娜:四歲、五歲有時候問你為什么都問得受不了。我們想要勇敢地要給幼兒講科學,其實什么東西都可以教給小朋友,只是看你的方法得不得當。我們這檔節目在《智慧樹》算比較老的欄目,已經做了一百多期,小朋友都是很歡迎。假設我們用專業理論給低年齡的孩子去講,肯定不會完全理解的。

主持人:是生活當中的嗎?

倪娜:是生活當中,用游戲的方式給孩子講科學。對于孩子來講一旦變成游戲中,去選取原材料或者這些東西,生活中很容易找到的。做一些小游戲,比如我們原來做的,拿一個盤子擱上水,這里放一個蠟燭,拿杯子一點著,往那兒一放,水就吸上了。這種現象,小孩看見特神奇。

主持人:這個時候不需要他了解為什么及其原理,而是讓他看到現象。

倪娜:真正的科學家做科學研究的時候,就是要不斷觀察現象反反復復地控制條件,實際上我們的游戲和真正的科學家做科學實驗是一樣的。這個節目是激發孩子對科學的興趣,能夠掌握科學的實驗方法。參加過這個節目以后,對小孩的思維方式都是有影響的。對于表現非常好的小朋友,第二次拍攝的時候,會把他作為優秀小嘉賓請到節目來。第二次參加的時候,他們就會向現場的小朋友問一些問題,假如說這兩種液體放在一起,你們覺得會有什么反應嗎?其他小朋友說,我覺得會這樣,這個小朋友說我們試不試就得了。這是科學的思維方式,你說半天,還不如試一下。后來我們覺得特別欣慰,他已經掌握了我們希望他掌握的。

主持人:我們希望他無非掌握這樣邏輯,有這樣的態度對待科學。

倪娜:從終身學習角度來看,二至六歲的孩子,我們的任務并不是給他教授完整系統的知識,而是培養對學習的興趣和習慣,掌握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習的能力,就可以了。因為有些家長會具問參加完這個節目,我們家孩子有什么變化呢他們希望看到孩子具體學會幾道題和認識多少個字。

主持人:家長都有一種盲區,希望量化,非常具體的。

倪娜:我們覺得很功利的。 實際上學習的能力更重要,而不是學了多少東西。我們搞節目的創新就像搞科學發明,有的時候是思維方式帶來的。是創意也好,是什么也好,不是說你會一百首詩,我提前會十道題,后面上小學都會學到,在幼兒階段,對學習感興趣,掌握良好的習慣,到后邊就不需要,他對學習感興趣,還用逼他嗎,他不感興趣,天天24小時,你也看不住。我們認為在幼兒階段,把良好的學習興趣、習慣和方法建立起來了,這是最重要的,包括思維方式。像平時我們成年人了,工作以后說去辦什么事,說這樣辦那樣辦,都在這樣說,沒有人試一下。就跟做科學泡泡試驗,小朋友說你試試就可以了,如果他一直保持這種思維方式,他以后工作,不用在這里空想,我真得去落實,去試一下,行不行就知道了。有時候我們坐辦公室,有的人還沒有做某一個工作之前,就說好像聽說不行,說什么什么的。說你去試試。而且現在的社會在不斷變的,昨天不行的事,今天就可以了。科學泡泡就是在培養孩子這種思維方式,工作都不會差。

星期六是寶貝2+1,2是兩個大人,1是孩子,我們希望家長有更多的時間陪小孩做游戲,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但是我們這種方式不是像電視訪談節目。我們直接具體做,親子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親子行,我們設計很多游戲都是讓家里有些廢舊物品做成道具,可以跟孩子一起玩。我們就是培訓如何形成良好親子關系

主持人:這可以理解的,大部分做父母之前都沒有太充分的思想準備,昨天在我們新書的發布會,他們說講兩句,當時我就說什么崗位都得培訓上崗,父母這個崗位沒有經過培訓,無論是我們網絡還是電視節目,都是在提供各種各樣的培訓,肯定要學習之后,才能夠從事這個。

倪娜:我們很理解現在的父母,工作和生活上的壓力都非常大,確實沒有時間拿本書自己學習。告訴家長怎么做而不是理論,才是最有效的。

主持人:剛才說的從設計這塊,制片人、編導方面投入很多的精力和研究了很多的東西。 在節目的主持這三年過程中,像剛才倪老師講的,你們有什么很特殊的經驗想要跟大家分享的嗎?

紅果果:我們倆個和以往的主持人不一樣,以往的主持人可能給孩子的感覺就像大哥哥、大姐姐,我們紅果果、綠泡泡給孩子的感覺比較真實,就在他們身邊,是平等的,而不是作為哥哥、姐姐面對他。我們跟孩子是平等的,紅果果、綠泡泡有鮮明的人物特征,紅果果小女孩有的特征基本都有,愛臭美,愛打扮,但是心地善良,但是整個來說是非常好的人物性格。

綠泡泡:在我們三人組里屬于偏正面的角色,我是屬于相對來說調皮一些,性格也是很聰明,有的時候搞一些小的惡作劇。

紅果果:愛睡懶覺,愛好吃。

倪娜:有的時候不能讓著咕咚,還跟咕咚搶書、玩具。

紅果果:唯一的特點綠泡泡撒謊的時候會長驢耳朵,必須道歉,這個驢耳朵才能消失。

倪娜:在設計過程中,以往的鞠萍姐姐、董浩叔叔還有其他的主持人,一般展現給觀眾是特別正面的,不知道他有什么缺點,他的缺點是不在屏幕上展現的。當初我們設計紅果果、綠泡泡的時候,我們覺得應該展現給他們是一個真實的人,每個人沒有十全十美的。

他也會有缺點和毛病,但是他努力改就可以。包括他長驢耳朵,有時候在某種特殊情況下,他也可能會撒個小謊,但是撒謊的時候會冒出驢耳朵。我們就想通過他們,讓小朋友對很多東西有一個非常具體的認識,他才明白就比較容易改。三年下來,他們兩個人很受歡迎也是得益于他們的定位。他很真實,小朋友覺得你看綠泡泡也會說瞎話,但是每次綠泡泡都會改。我們就想這對小朋友是一種暗示。你有錯誤沒關系,只要承認和改了,就是好孩子。因為有的孩子不敢承認我自己說謊或者這個東西是我弄壞了,他不敢,但是讓我們展現出來沒關系,你只要說,大人可以諒解你,你只要改就可以了。所以小朋友喜歡他們,也是因為他們很真實的,有時候也會犯錯誤。剛才果果說的平等也是一種教育理念的體現,以前的主持人都是成年人,成年人要掌控所有的一切,基本上沒有孩子發言權,我們就想過去那種是俯視教育,他從心理上跟孩子之間是不平等的,我們講的平等是從尊重兒童角度出發,雖然他們年齡大,但是他們跟孩子就像平等的朋友一樣,和他們平等的,跟孩子做什么事情有時候需要商量的。這里有三人組,還有一個咕咚,咕咚設計的時候是4歲小朋友,和他接觸的時候就是孩子的代表,他們兩個人和他做事情的時候是要商量的,不可以命令他。這是我們的理念在里面。我們寫的所有劇本都是按照這個理念來設計的。

綠泡泡:像我個人的綠泡泡的角色定位,經常做一些錯事、犯錯誤,就通過反面教育,因為過于完美,第一不接近,第二可能只能通過正面的引導,但是有的時候反面的教育也非常地立竿見影。 我記得有一次到幼兒園的時候,我記不清楚犯什么錯誤,是不愛干凈還是又騙了別人,小朋友就圍上來了,說你昨天說什么話,我快記不清,因為節目每天在播,我一回憶確實是這樣。他就說你這樣做是非常不好的。通過我自身的例子至少讓這些小朋友明白了,知道有是非觀念并且還語重心長跟我說,以后千萬不能這樣。這也是挺好的,通過豐富多彩的人物性格,給他們很好的影響。

主持人:而且二到六歲這個階段相當于第一個逆反期,反面的襯托,這樣的引導,對孩子來說更容易接受,他可能更愿意這樣去接受這個原則,而不是正面告訴他應該怎么樣或者不應該怎么樣。

倪娜:有的時候從教育研究角度來講,你想讓孩子了解這件事不好,一種方式你可以告訴孩子這個不可以做,你要這樣做的話摸這個東西會扎你手、會疼的;另一種方式,就讓他摸,疼完以后就知道了。有的時候教育方式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包括我們研究事情,有的時候是正著推,有的時候是逆向的。包括我們做節目,先要研究電視媒體有什么不好的地方,我們針對這些不好的地方,怎么去更正。有的時候從來都是雙向來思考的,這樣的話更深刻。

紅果果:而且每天主持都是有一個串連,串連不是像播報,小朋友每天吃蔬菜,我們是講述一個有劇情的故事比如小咕咚不愛吃蔬菜,演一個故事,到最后紅果果說,你看小咕咚不愛吃蔬菜,結果怎么樣,把這個結果演出來,一定要吃蔬菜。我們反饋到家長朋友就說,你看紅果果說了要吃蔬菜,不吃蔬菜就像小咕咚一樣怎么辦,小朋友就很聽話地吃蔬菜。

綠泡泡:有家長打電話來信說,看來你們的方式比較容易讓孩子接受,希望你們在節目設置當中多提提合適的飲食搭配。經常做運動,這樣的方式挺好的。

倪娜:因為這樣的方式家長做不到的,我們通過講戲劇的方式可以做到。家長說你必須吃,越讓吃越不吃。

紅果果:節目的內容比較豐富,有時候紅果果、綠泡泡會演一些角色,比如像公主、王子之類的,因為小朋友比較喜歡。

主持人:小孩更喜歡這種方式,跟他的思維方式很接近,經常把自己想象成什么樣。

綠泡泡:沒錯,也是通過這種戲劇表演,得到小朋友的喜愛。

主持人:各種設計都是和孩子拉近距離,通過一些非常淺顯的方式給他們一種從正面上很困難的教育。

綠泡泡:通過今天這個機會確實和大朋友說一下,因為我們是在試圖跟孩子做到平等交流,希望父母平時能夠真正從內心尊重孩子,合理平等地引導他們。你跟他平等交流的時候,孩子確實很容易接受你的要求,但是,以命令的口吻可能會得到相反的結果。如果父母能夠以尊重的態度真正聽他們的意見,孩子的回答往往會出乎你的想象,我們不能小看孩子們,他們真得是祖國的未來。

紅果果:一定要經常贊揚他們,而不是經常批評他們。

綠泡泡:多一些鼓勵,多一些傾聽,對孩子的成長非常有幫助。

主持人:比如加強他們的自信,他們會有更好的表現。像剛才綠泡泡說的,那是對家長的引導,我們也都設計在節目當中。這節目不是完全給小孩看的,有很大一部分是希望大人跟著一起,能了解一些早教的正確的科學的觀念,。

倪娜:有的時候一個談話的方式也表達了一種教育理念。有一次一堆朋友聚餐,有點擠。一個小朋友面前放了兩個盤子,他爸爸說你看你擱了兩個盤子,本來大家都很擠,你把它拿走。他就不拿走。后來我就說你這個拿走一個,咱們倆不用那么擠了,你覺得呢?他說那好吧,我就拿走。爸爸覺得你說了他就聽話。首先他用命令的口氣,你讓我拿我就不拿,但是我跟他商量,你看咱倆胳膊沒有地放了,少一個盤子,咱們倆地就大了,你說拿走好不好?那就拿走。孩子是講理的,大人的方式首先不尊重他,你要尊重他,跟他商量,你要拿走了,什么好處跟他講。在節目中,紅果果、綠泡泡,所有跟孩子的交流方式都是平等的,從來他倆不會說命令小朋友去做什么,都會跟他很平等的談話,而且經常是給孩子,一般節目不給這么大的孩子發言權,他們經常提一些問題,讓孩子暢所欲言,他們怎么說,我們都是自然狀態,沒有說讓孩子去背。我們去問他一些問題,節目上所有的都是孩子自己說。

綠泡泡:并且我們提問的時候都是盡量提一些開放性的問題,目的讓孩子打開心扉,表達他的想法和觀點。

倪娜:《智慧樹》有一個原則,不向孩子提封閉式的問題,你根本沒想讓人家回答,說對不對。我們覺得既然跟孩子交流,你提的問題一定要讓自己去回答。孩子無論回答成什么樣,我們覺得是真實的就好。

主持人:至少在回應你,說明在注意這個事情的進展。

綠泡泡:如果光問一個封閉的問題,孩子的思維不是全部集中在這里,他覺得沒有什么意思,他沒有參與感。 如果讓他在場上成為主角的話,對于他的自信各方面都有好處。

主持人:接下來問一下我之前有一些了解,美國比較有名的《芝麻街》欄目,都有非常強大的早教專家,包括前期的支持、市場調研,這樣的機構在做支持,那么我們作為央視比較成名的欄目,時間比較長的欄目。有這樣的前期輔助嗎?

紅果果:我們倪導本身就是早教專家。

倪娜:我本身是在北師大學前教育和幼兒心理方面的專家都是有的,《智慧樹》三年成績比較好,收視比較平穩。以前我在《七巧板》、《大風車》做節目很久,在做節目很少做這方面的研究,以前都是做手工節目,。《智慧樹》幾天不同的主題,都是根據多元智能,《智慧樹》是按照幼兒園的中國現行的教育體制和比較先進的理論,在這個基礎上去設置的。你看我們每天是不同的主題,三年下來很多主題實際上就像一本教材一樣。現在有一定的量的積累,根據不同的孩子特質或者愛好,可以在我們節目里都可以找到他需要的。所以本身有個完整的體系。我們在之前有非常深入的研究和大量的材料準備,每一個節目都是非常系統的,每天看的是不同的主打板塊。三年下來,像科學泡泡做了一百多集,巧巧手做了不止一百多集。幾年積累下來,有非常大的篇幅,就像教科書一樣。我們節目播出的表有點像課表,你看它就像課表一樣,每天有不同的內容,一天下來是動靜結合。《智慧樹》我們看過收視波線圖形,是很平的,不會30分鐘之內上下波動,只要孩子開始看這個節目,基本上都是看完了才會離開。也是說這設計,動靜結合,是比較有吸引力的。

主持人:你們也會根據收視效果的調查,對節目設計、編排也會做調整。

倪娜:現在也是在反反復復的,這個節目開播了以后,就會一直在關注收視率,收視率高和低都會找原因,就會去調整。我們現在做每一個節目都要求編導去做調研,直接拿著這個片子到幼兒園去。不同年齡班的孩子看我們節目,就會觀察哪一段孩子注意力特別集中,哪一段孩子特別高興在笑,哪個地方孩子容易走神,我們就要研究讓他走神是什么原因。哪個地方孩子注意力特別興奮,特別集中,我們也都會研究分析。我們的節目是在不斷做、不斷地在調整,比如說科學泡泡,剛開始的那幾期節目和現在的節目已經差別很大了,無論從場景、主持人的服裝、包裝和節目的結構,都是在不斷地變。科學泡泡5月25號又有一個新版,比以前要好看多,戲劇的色彩更強了,還增加了虛擬的船長,科學泡泡是飛船的船長,小朋友更喜歡他,比以前更吸引他,戲劇的成分更多。還有保留科學的試驗。

主持人:據我們所知,美國《芝麻街》每周超過在美國超過600萬的收視率,你們肯定大過好幾倍吧?

倪娜:對,因為我們收視基數大,06年平均收視率是0.85,每天同一時刻,抽樣一天1700萬同時一個時刻在看,。 現在整個《智慧樹》收視群是1億2千萬。

綠泡泡:節目類型決定是伴隨式收看,很多父母包括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陪著一起看,這也是對家長有一些引導,希望他們接受新的東西。

主持人:有的網友問你們的播放時間,因為學齡前小孩,喜歡看重復的內容,周一至周六的內容都是不一樣的,小孩更喜歡看重復,是不是這樣?

倪娜:在國外是這樣,有時候周一到周日是一樣的節目在那兒重播。《智慧樹》里也有一些重播的。

主持人:你們時間安排,首播在什么時間?

倪娜:每天晚上7:30到8:00。第二天上午還有重播。

綠泡泡:在CCTV七套也有重播。

倪娜:CCTV七套是隔周重播,至少有兩次重播,在少兒頻道第二天有重播,在七套下一周重播。

綠泡泡:但是一天當中,所有在中央電視臺出現我們節目至少是三次,最多的時候有四次。

主持人:你們對這個有沒有想法?

倪娜:《智慧樹》的那種重播,在我們走在首播時間里有反復播放的,就是開場歌舞是不動的.原來我們開場歌舞是一個季度更新,后來發現孩子學不會,所以我們開場歌舞固定下來了,一年之內是不動的。中間的操也是重播的,平均一個月一換。

綠泡泡:這個操是紅果果帶著小朋友做的一版和我帶著小朋友做的一版。

倪娜:一個月才會換,輪回地做。這種就是希望孩子能夠跟著一起做。

主持人:經常能看到自己熟悉的片斷。

倪娜:很多小朋友你說下一集,下一集就接著做起來了。

主持人:這個年齡段的特點,沒有太大的能力掌握太復雜了,你變化很快他掌握不來。經常重復的動作當中更容易掌握,可以得到成就感。

倪娜:這也是掌握孩子喜歡重復。因為就是在反反復復過程中,才能夠完全掌握,可能第一次就看著沒什么反映,可能看到第十次的時候學會某一個動作,今天又會了第二個動作,第三個動作,因為孩子的學習規律就是反復的,《智慧樹》在結構中也有一些重復。

主持人:對小孩的教育有時候在情商方面有一些信息是復雜信息,比如說上次六一晚會來,我們也問過,他們叫愛的分享,怎么就能夠把愛分享傳遞給這么多小孩子,他們也做了他們的解釋。在我們這樣一個固定欄目里也有很大的挑戰,比如說我們怎么傳遞愛,結婚呀,死亡呀,現在的社會環境是這樣的,他們的信息量非常大,他從各種渠道都能夠了解到這個,在我們很專門的兒童節目里,肯定不能回避這樣的問題,對這塊設置安排的時候,甚至在最初的理念上有沒有想法?

倪娜:這個東西我們不回避的,以前對這么點小孩說愛,有很多的家長和專家都覺得這怎么能提,我們覺得愛是這個世界上最美好的東西。你看《智慧樹》的LOGO,是八只的手,是英語的啞語的愛,在這么小的孩子的教育當中,愛是最最重要的一個成分,我們自己說《智慧樹》是愛之樹,有八只I LOVE YOU的手勢。

主持人:為什么是八只呢?

倪娜:是多元智能里的八大智能,是國際上最先進的教育理念,是80年代美國哈佛大學的教授,是兒童心理專家,認為人的智能分八個方面,節目設置也是根據這個,所以是八只這樣的手,是愛的教育。星期一開場歌舞就叫“我愛你”,你跟孩子講的愛和愛情還是有差異的,可能父母對孩子的愛,因為我們歌詞是童話方式的愛的表達。

綠泡泡:我們有青蛙對著池塘說我愛你,葵花對著太陽說我愛你,星星對著月亮說我愛你。問題是你怎么很好地把它傳達給小朋友,這樣的方式比較具體,比較能夠接受的方式。

倪娜:我們節目里經常有童話劇,公主和王子,因為這種故事,像童話故事,給孩子講愛情也是有的,孩子都特別地喜歡。我們覺得孩子本來是最美好的事情,過去好像說愛怎么能夠跟孩子去講,就看你怎么去講。

主持人:等他到一個階段,從很多不好的渠道知道,還不知道我們從很早的時候很正面地推理。

倪娜:對將來談戀愛、生活,因為覺得愛本來是很美好的事情,為什么你捂著蓋著,不去講。還做過一個代替,四五歲孩子提問最多的年齡,我到十個幼兒園做過收集問題,孩子愛提問,最多的問題是問媽媽我從哪里來,我們認為家長沒有必要回避這樣的問題,你就直白地跟他講 主持人:現在很多地方都有這種指導,兩歲的小孩怎么回答這個問題,三歲的小孩怎么回答。

倪娜:原來我們問過小朋友你們知道什么叫愛嗎?小朋友的回答特別多,小朋友說愛就是我要和你結婚或者說我們倆好,愛情就是我們兩個人好或者我們要拉著手。因為他可能看爸爸媽媽戀愛,在國外有很多爸爸媽媽就說在一起,手拉手或者比較親密,他不回避孩子的。孩子就覺得這是很美好的事情。一說愛情躲躲閃閃,我覺得沒有必要。我們在節目里他們兩個人演王子和公主,說他們相愛了,他們結婚了,我們在節目里就這樣演。

紅果果:還要經歷各種磨難才能在一塊。都是通過故事的方式,通常兩個人之間出現了有魔鬼,但是我們經過重重難關,到最后他們兩個能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了

倪娜:你看《智慧樹》,我們提倡愛的教育,提倡大人對孩子無比地關愛,這樣關愛他,有安全感才會有自信心,才會有責任感。

主持人:比如說你們也有社會技能、社會行為環節里,像小孩的自信,包括彼此的尊重、自尊的養成,是不是也有一些什么樣技巧的手段來實現?

綠泡泡:從主持人自身來講,就是很好的例子,你怎么尊重別人、別人就尊重你,你真正尊重孩子,給他發揮的空間,讓他樹立自信。

主持人:我們欄目里,包括節目設計還是用最簡單的事實或者最簡單的環節情節來傳遞大人看來比較復雜的信息。這應該也是早教的原則。

綠泡泡:這是最好的方法,給孩子講理論沒有用,太生硬了。通過自身的行為或者像孩子能接受的方式,讓他們受到引導,這是比較好的。

主持人:有網友問,《智慧樹》我們跟著看了好幾年,有沒有新的嘗試,這可能是海歸的家長,美國有一個很好的閱讀節目,叫閱讀彩虹,不光是推薦新書,會把新書的場景設計成小劇,比如在田納西州發生什么事情,把攝制組搬到哪里,在那里找什么場景,把這本書的背景引出來,等于在閱讀方式上給孩子很好的啟發,給家長好的推薦,這個家長想問這個,我們會不會也有這樣的想法,在最初早期教育當中,用新的形式給孩子新的感受?

倪娜:要培養孩子對閱讀的興趣。

主持人:上個月是我們頻道的閱讀月,也請了了很多專家做寶寶早期閱讀的指南,我看了這個東西之后,我覺得我們的閱讀停留在一個比較簡單的階段“號召大家來關注閱讀”,因為很多父母沒有時間來讀,至少在一個初級階段我們來讀吧,國外閱讀已經成為國家的風氣,每個家庭都有自己很鐘愛的書目,有自己固定的閱讀時間,有自己的閱讀方式,我們現在這個階段想來推廣這個東西,大家抽出一定時間來讀書。這個家長的說法也挺好的,把國外的新的節目告訴我們節目制片人或者編導,是不是能夠在《智慧樹》里有可能攙雜新的嘗試?

倪娜:原來參加21世紀有套新書的發布會,他引進德國一套書,德國的作家也來到現場,當時問他,因為他這些書寫給小學生的,講的小學年齡段孩子喜歡偵探的故事。后來我們就問他,您年齡40多了,為什么能寫出來接近孩子的內容,我們就問他的素材來源于什么地方。他就說來源于兩個地方,一個是他的孩子,因為他有三個孩子,還有一個來源,他有一個誦讀活動,每個月會到德國各個地方的小學,會拿著他寫的一部分,讀給小學生,那些小學生跟他聊,他說我做這個活動是沒有固定模式,有時候我讀一半的時候,就跟孩子溝通,有時候上來孩子先跟我講,介紹自己或者說他喜歡什么書。他一年做的誦讀活動的時間,我一聽非常吃驚的,天數非常多,誦讀的活動經費來源于出版社和國家,國家就是掏錢讓你們作家做這種活動,來激發所有的孩子,所有的人喜歡讀書。當初就說我們來研究電視反面因素的時候,專家和家長都認為大量的去被動地看電視的時候,不愿意去讀書了。所以當時開播的時候有一個小欄目叫智慧小寶典,我們和出版社合作,把它的圖書變成簡單的flash動畫,播出的時候把這個書改編,整個節目的包裝就是一本書,每天節目開始就翻開了,就開始講這個故事,做了簡單的動畫,我們也希望孩子看這個節目,知道讀書是有很多樂趣的,而且也能給你很多支持。《智慧樹》節目在不斷地更新,現在的版本和剛開播的時候不一樣,我們在整個的過程中,在定位不變前提下,是在不斷更新,你給孩子上課,也要更新的。我們希望還能夠多做,但是由于各方面的時間、精力和播出時間的限制,我們得一步一步地做,還需要的這樣的家長給我們支持。

主持人:我們可以考慮用一些別的渠道來支持這個內容,在你們平臺上播放。

倪娜:讀書這個事情,這個社會發展飛速,大家挺浮躁的,我們也希望人要永遠保持學習性,一個團隊必須是學習型的團隊,在《智慧樹》我們一直提倡大家在讀書,我們編導每個月要定期完成一本、兩本要讀書,你做電視的人不讀書,新的想法從什么地方來。

主持人:在一個行業里做久了挺封閉的。

倪娜:以前和其他行業人打交道的時候,尤其是出版界,他們都說電視臺的人是最沒文化的。 我們覺得搞教育的人千萬不能沒文化,因為你沒文化,可能影響中國下一代。因為我們從校門出來還能不能保持學習心理,就是要讀書。希望這個家長能把reading 這個節目告訴我們。

主持人:因為國外做閱讀非常專業了。美國有一個朗誦手冊,就是做兒童閱讀的推廣,里面列了很多電視,批駁應該放棄電視,他們孩子看電視的時間比我們長多了,平均看電視時間在5個小時以上,因為大人和孩子相處時間肯定比我們少,基本學齡的兒童和小學階段的孩子很長一段都是在電視前渡過,電視上大段的時間在做閱讀的節目,也是希望能把孩子們盡量拉回書本身邊。

倪娜:面對學齡前兒童節目到底應該怎么做會更好?中央臺前前后后我看到過兩到三個閱讀節目,現在都已經消失了,不是很容易能把它做成功。因為在國外這種欄目,有欄目做得非常成功,多年來一直在延續,但是我還是沒有看到過真正面對學齡前的,而且是比較近些年做的。

主持人:寓教于樂,老是說,真正的寓教于樂。

倪娜:我是88年進電視臺,一聽教育類節目一聽就是印象,坐著說教,這么多看下來,包括看國外的芝麻街、天仙寶寶,我們認為教育類的節目,是把教育放在最先的,你說給孩子蹦蹦跳跳也好,讓他做游戲也好,都是他在學習,因為游戲是他學習的方式,在定位的時候,把它定位為教育類的娛樂節目,教育在先,娛樂只是一種形式,是一種載體,你說教,孩子不喜歡看,遙控器都是攥在他手里,家里幾十個臺,這個時間都是動畫片,電視劇,怎么讓孩子喜歡他的節目,喜歡了以后教育目的才可以達到。我們在設定每個節目的時候,都是先有教育目標,才是哪種形式更有效,孩子能夠接受。原來我們看芝麻街的節目,人家說我們是教育類節目,教育類的節目能做成這么好看,也是在不斷地研究國外非常優秀的兒童節目。

《智慧樹》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也是不斷地跟國外的優秀兒童節目學習,真正學習到節目的理念,而不是說簡單的去復制,實際上還要根據中國孩子的狀況,像芝麻街跟上海臺合作過,效果不是特別好,我們也是在反思這種現象,為什么在國際上那么受歡迎,到中國不是特別好,可能因為他沒有更多的去研究中國孩子的狀況,他需要什么樣的說話節奏,每個板塊什么樣的的長度,幼兒節目在國際上都不是那么長,到底短到什么程度。這些我們都仔細研究過,我參加過這個研討會,主要討論為什么做得不成功在北京請了很多教育工作者和一些做兒童節目的人來探討,大家分析他的板塊太碎,碎到了中國的孩子不習慣,雖然美國孩子很喜歡,但是到了中國,就是要按照中國人的特點來做這個。實際上是本土化做得可能是不夠好。

《智慧樹》之所以能做好,是研究了大量的國外節目,研究了中國孩子的狀況,還有很多國際上最先進的教育理念,我們在這些研究基礎上,一點點地做。 我們不是說做得最完美,我們在過程中不斷地把我們的一些節目子欄目的板塊不斷地提高、不斷地研究。像科學泡泡光場景就做了三個,節目結構也在不斷地變,剛才說5月25號又有一新版的科學泡泡。那天審片子的時候,包括兩個主持人,后期他們沒有跟進,那天審片子的時候一看,他們覺得和以前不一樣。那種可看性,吸引別人的因素就更多了。但是我們最核心的內容,科學游戲,孩子動手體驗,是沒有變的。只是說加大了更能吸引孩子、孩子更喜歡看的戲劇色彩,包括孩子喜歡的機械人、太空的感覺、整體的包裝,都做了非常大的調整。也希望網友們不斷地給提意見,包括剛才說閱讀的網友。在國外欄目性的節目是買不到的,你出國到書店都看不到,只有一些有孩子的家長有心錄下來,給我們很大的支持。我們特別感謝他們。

主持人:由于時間的關系,今天的訪談就到這里,非常感謝三位嘉賓給我們聊了這么長時間,讓我們了解《智慧樹》幕后的一些事情,包括《智慧樹》的設計上、節目安排上,也解答了一些網友的問題,從兒童電視節目對兒童教育影響角度上,我們也進行了一些分析,在這里還是祝愿《智慧樹》能夠越做越好,有更多的粉絲,也經常能來我們這里做客。謝謝倪娜,謝謝陳蘇,謝謝耿晨晨。

綠泡泡:希望大家更加關注《智慧樹》欄目。

紅果果:每天晚上7:30關注《智慧樹》欄目。

編輯:芯蕊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