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尊重孩子不等於聽他的

提起現代教育理念, 不少人會想到“尊重兒童”四個字。 那麼, 何為尊重?

如一位幼稚園教師曾和我提起:一天, 她發現班裡一個女孩頭上綁著價值不菲的翡翠吊墜。 於是趕緊哄著孩子把它拿下來, 並打電話給孩子媽媽。 可她媽媽卻不緊不慢地說, “她想綁在頭上, 我也沒辦法, 我們家是很尊重孩子意見的。 ”

家庭教育中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 如有個孩子早上3點鐘就醒了, 吵鬧著要去逛公園, 於是家長就帶著去了。 家長掛在嘴邊的話是“我也沒辦法”“我尊重他的意見”。

能夠意識到孩子是獨立的個體, 重視孩子的想法,

Advertisiment
是當代家長育兒觀念的進步, 但尊重孩子並不簡單地等同于“聽孩子的”。 如一個3歲孩子想爬到窗臺上去玩, 家長覺得很危險, 不能上去。 孩子又哭又鬧, 這時家長再把孩子抱上窗臺活動——事實上就在告訴孩子:這個區域是可以活動的。 那麼當家長忙碌, 或不在家的時候, 孩子就可能偷偷爬上窗臺, 造成潛在的生命危險。

如果家長用威脅恐嚇的方式“你再這樣我揍你”, 或者直接打一頓, 雖然暫時抑制了孩子的行為, 但不能阻止孩子內心想“爬上去”的衝動, 並且這種傳統的方式似乎和現代教育理念不相符合。

家長究竟該如何做?尊重孩子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他們能夠更好的發展, 同時家長有責任讓孩子瞭解一些社會規則,

Advertisiment
孩子的有些行為也必須被限制, 如對自己和他人有傷害的、對財物有傷害的行為等等。 當家長的意見和孩子意見不一致時, 特別是當家長依據社會化要求, 認為需要禁止某件事情時, 尊重兒童就可以具體表現在:(1)明確要求, 如“窗臺太危險了, 不可以上去”“玉墜太貴重, 不能帶到幼稚園”;(2)理解孩子的想法, 如“我知道你想上去”“我知道你想戴在頭上, 你覺得這樣很漂亮”;(3)接納孩子的情緒, 如“不讓你上去, 你很生氣是嗎”“我知道......你很生氣”諸如此類。

家長不能簡單的期望尊重兒童, 就能讓孩子馬上轉變態度或者糾正行為。 通常情況下, 這可能是一場拉鋸戰。 特別是3歲左右的孩子, 他們正處於第一反抗期, 這個時候孩子剛認識到自己是單獨存在的人;有自己的性格和感情、有不同于成人的想法;在他們剛形成這樣的思維時,

Advertisiment
對於表現自我的態度也變得異常頑強。 但孩子這種表現往往與成年人的規範相抵觸, 進而讓孩子產生了挫折感, 最終以不成熟的宣洩方式——吵嚷、哭鬧, 以及“我不要”等語言來表達不滿。

由於孩子堅持己見, 家長有時要像唐僧一樣, 反復強調你的要求和對他的理解。 總之, 成人若能做到堅持應有的界限和原則, 並接納、體諒孩子的想法和情緒, 這便是一種尊重。

此外, 以孩子喜愛的方式, 如幼兒階段的遊戲, 瞭解孩子內心的想法, 解決問題, 也是一種尊重。 如一個3歲的孩子上床睡覺前非要吃糖, 媽媽明確告訴他不可以, 但是孩子仍舊吵著要吃。

Advertisiment
這時媽媽可能採用的方法有:(1)故意冷淡法, 不去理會孩子讓他慢慢安靜下來;(2)轉移注意力法, 如講個故事, 讓孩子忘了糖。 這些都可以讓孩子明確成人的界限和原則, 當然, 孩子某些想法和情緒也被忽視了。 事實上, 媽媽可以和孩子聊一聊, “今天怎麼啦, 這麼晚還想吃糖”, 年幼的孩子也許說不清楚, 這時成人就可以通過遊戲的方式, 如“想吃糖?想吃哪種糖......我這裡有‘巧克力’給你, 還有‘奶糖’......‘糖’吃完了我們一起做個甜甜的夢”, 類似的遊戲能激發幼兒的幻想, 滿足孩子內心的願望, 有時比邏輯上的解釋更有效。

尊重兒童中的“尊重”與原有詞典中的解釋並不相同, 作為一種理念, 它提示家長更多、更深入地去瞭解兒童,

Advertisiment
才能在實踐層面把握兒童發展方向的同時, 採用適宜的方式, 做到真正的“尊重兒童”。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