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尊重孩子的原則

從小我們就不斷教育兒子要講禮貌。 久而久之, 4歲的他雖然因為情緒的原因, 有那麼一兩次閉口保持緘默, 但基本上“謝謝”、“對不起”還是能常掛在嘴邊, 而且這種意識漸漸深埋在他心裡, 形成了一種原則。

有一天, 我帶兒子到他外公家去玩。 晚飯後, 我正在房中忙著, 突然聽到客廳裡兒子斷斷續續的哭聲, 中間夾雜著他外公的斥責:“不就燙了你一下嘛, 哭什麼哭。 ”兒子的哭聲不但沒停, 反而升高了幾度。 而他外公不耐煩的埋怨也加大了音量:“你這孩子咋這麼嬌氣。 你再這麼嚎, 看我打不打你。 ”我想兒子聽到這種帶有威脅的話應該識趣地停下哭聲,

Advertisiment
以免真的挨打了。 誰知他竟嚎啕大哭起來。 我原本不方便插手, 但怕這樣下去恐怕會“小事變大”, 便走了出去。

兒子見到我, 撲上來告狀說:“外公欺負我, 罵我, 還要打我。 ”他外公一聽急了:“我哪欺負你了, 啊?”兒子覺得我會給他撐腰, 便毫無顧忌地與他外公駁嘴:“你剛才沒禮貌。 你燙到我胳膊了, 就該說對不起。 我都告訴你了, 還等了老半天, 可你啥也沒說, 還使勁兒罵我, 哼!”原來他是為了維護自己應得的“權益”, 而以哭作為武器與他外公搞對抗呢。

我馬上記起, 平時每當我對兒子做錯了事, 在充滿誠意地說完“對不起”之後, 他便一展眉頭, 帶著一臉理解地回答“沒關係”。 於是我忙對兒子說:“外公本來想道歉的,

Advertisiment
可見你總是哭, 他一不高興就不說了。 媽媽現在替他對你講一聲對不起, 好嗎?”兒子看看陰著臉的外公, 不太情願地點了點頭。 我又不失時機地說:“你剛才對外公大吼大叫也不禮貌, 你知道嗎?”兒子低下了頭, 顯然已意識到自己的無禮了。 所以儘管他依然苦著個臉, 但馬上就道了歉, 只是聲音不如平常那樣大。

這事令他外公心裡很不痛快, 私底下對我說:“這孩子給你們慣得真不像個樣子了, 特別固執, 得好好管教一下才行。 ”我反對說:“孩子做錯了事當然不能姑息, 但我們做錯了事也應該承認錯誤才對。 像剛才這事, 雖屬無意, 但畢竟燙到孩子了, 因此道歉還是有必要的。 要知道孩子雖小, 可也是人, 也需要別人的尊重,

Advertisiment
也有自己的原則。 何況他們思想單純, 說一不二, 不像大人那樣識轉彎、懂變通, 這一點我們應該理解。 如果您剛才能放下面子, 從與孩子平等的立場出發去處理, 一句‘對不起’就完全可以解決了。 孩子是不講理、亂發脾氣, 還是在認真堅持原則, 我們得區分開來。 如果孩子堅持的是正確的原則, 那我們就該多鼓勵他, 而不是用大人的威嚴去壓制他, 扼殺他正在成長的思想。 因為孩子的心靈是純真的, 也是脆弱的。 這就要求我們大人能主動為他們做嚮導, 就象一面鏡子, 我們做什麼, 他們就學什麼。 要是我們嘴上教孩子的是一套, 自己做的卻是另外一套, 那麼長久下來孩子必有疑問:難道大人說的都是假的?這對他們的健康成長可是相當不利呀”。
Advertisiment

兒子他外公聽後, 雖然不語, 但還是點了頭。 過了一段時間, 我見兒子又和外公開開心心地玩到了一塊兒, 祖孫倆一前一後地進了臥室。 我不經意地走過去, 聽到老人正鄭重其事地向兒子道歉, 見我走進來, 兒子高興地撲過來:“媽媽, 外公正式向我道歉了, 我也原諒他了!”兒子他外公的臉一紅, 還是板著臉, 一本正經地走了出去。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