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尊重寶寶的恐懼,用陪伴給他力量

怕黑, 怕鬼, 怕打雷, 怕坐海盜船……你家是否也有這麼一個“膽小鬼”?聰明的家長會選擇尊重寶寶的恐懼, 用陪伴給他力量, 帶他走出怕怕的世界。

“媽媽, 我不敢睡小床, 我怕鬼!”

“媽媽, 打雷了, 我怕!” 

“我不敢坐那個海盜船, 會嘔吐的!” 

“不看這個節目, 我害怕上面那個人!” 

…… 

在很多家庭裡, 這樣的寶寶並不少見, 特別是兩歲之後, 寶寶害怕的事物更是越來越多, 有時候白天不害怕的事情, 到了晚上也會變得非常害怕。 有一次, 我和同事一起帶寶寶出遊, 對方的兒子是一個非常壯實的兩歲小男孩, 白天生龍活虎玩得很High,

Advertisiment
可是一到晚上快睡覺的時候, 就開始怕黑, 怕陌生的居住環境, 不住地哭鬧, 要回家, 哄了好幾個晚上局面才有所改善, 可見寶寶容易恐懼的現象不僅在偏見中的女寶寶那裡常見, 男寶寶其實也不例外。  

寶寶為何與恐懼結緣? 

為什麼寶寶很容易怕這怕那呢?這種情況的出現, 其實是跟寶寶的心理發展規律有一定關係的。  

.恐懼是寶寶的基本情緒 

可以說, 恐懼是寶寶社會化過程中出現較早的基本情緒之一, 用斯波克博士的話說, 所有的寶寶都會有恐懼心理, 因為世界上充滿了他們不知道的事物。 有的恐懼體驗, 來自于寶寶的本能, 比如, 過大的聲響天然會讓寶寶恐懼。 有的恐懼跟他們既有的知覺經驗有關, 比如, 被開水燙過的寶寶再看到媽媽倒水就可能離得遠遠的;有的寶寶會由於想像而產生恐懼,

Advertisiment
比如, 聽媽媽講過狼外婆的故事後, 就產生了對大灰狼的恐懼。 甚至, 當他們的秩序感受到挑戰的時候, 也會產生成人可能看不懂的恐懼, 蒙台梭利就曾經在她的著作中記載了一個6個月的小女孩因為臥室裡突然多了一把傘而焦躁不安的案例。  

.錯誤的教養方式導致 

恐懼還和父母的教養方式有關, 在寶寶喜歡自由探索的空間敏感期, 如果家長出於安全的考慮, 過於焦慮, 處處給寶寶設限, 動輒一驚一乍地呵斥寶寶, 就容易讓寶寶獲得這樣一種意識:這個世界是不安全的, 充滿了危險。 家長事無巨細的呵護又讓他們難以體驗到自身的力量,

Advertisiment
自然就少了許多獨立面對世界的自信。  

.難以分清想像和現實 

寶寶的恐懼體驗還會在兩歲之後更加明顯。 這是因為, 這個時候他們的生活經歷已經相對豐富了, 在跌跌撞撞的成長過程中, 隨著活動圈子的擴大, 他們的生活經驗持續擴大, 這其中不乏一些挫敗的體驗和痛苦的感受, 比如, 被狗咬過、被開水燙過、被外婆嚇唬過, 等等, 與此同時, 在聽故事或早期閱讀的過程中, 頭腦中也積累了越來越多的表像, 偏偏這個時期的寶寶, 想像力已經有了進一步發展, 很容易在頭腦中再造組合可怕的形象, 再加上他們還難以分清想像和現實, 很容易把想像出來的東西當成真實性的存在, 並跟自己的生活建立聯繫,

Advertisiment
頻繁出現恐懼行為也就不足為怪了。  

尊重寶寶的恐懼, 用陪伴給他力量 

寶寶的恐懼, 通常會很讓家長鬧心, 擔心寶寶這樣膽小下去沒出息, 有的家長為了撫平寶寶的恐懼, 經常說些“鬼是不存在的”“有什麼可怕的呀!”“沒關係的, 它不咬人的”之類的話安慰寶寶, 卻發現寶寶恐懼依舊, 甚至更加無助了。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這是因為, 恐懼只是一種本能的感覺, 而感覺是很難用語言去指揮的。 相反, 這些看似輕鬆瀟灑的說法只能增強寶寶的無能感:對別人來說這麼不值得恐懼的事情, 竟然會讓我感到如此膽怯, 我真是好像除了恐懼什麼都不會! 

所以, 當寶寶對某個事物產生恐懼的時候, 不管寶寶恐懼的物件在成人看來是多麼可笑,

Advertisiment
家長都不要急於跟寶寶宣佈那個事物是多麼不可怕, 或者借機教育寶寶要勇敢之類, 而是尊重寶寶的恐懼感, 承認這種體驗的存在, 因為這個時候寶寶所需要的, 不是成人的嘲笑或教導, 而是他們的情感支持, 告訴寶寶無論遇到多麼可怕的事情爸爸媽媽都會陪伴著他是更為明智的選擇, 這樣不僅可以讓寶寶獲得來自成人的理解和支援, 還能讓他們意識到自己並不孤單, 從而增強對抗恐懼的信心和力量。

再大一點的寶寶, 家長還可以讓其意識到, 只是在某個時候, 做某件事情的時候, 他才感到害怕, 但這並不意味著恐懼已經在他身上紮根, 在不那麼恐懼的領域, 他仍然可以成為一個很有價值的人, 這樣我們就給了寶寶面對恐懼的力量。

對症下藥,巧妙化解寶寶的恐懼 

在尊重寶寶感受的同時,家長還可以針對寶寶恐懼的不同成因,採取不同的對策化解寶寶的恐懼。 

.豐富寶寶的知識 

如果恐懼源于無知,家長就可以通過豐富寶寶的相關知識幫寶寶祛除恐懼。比如,如果寶寶害怕雷電,就不妨給他講講雷電產生的道理,已經熟悉的事物,就會少了許多神秘感,恐懼感自然也就少了根基。 

.避免恐嚇寶寶 

如果寶寶的恐懼是自己想像出來的,比如怕鬼、怕幽靈、怕狼外婆等,家長平時就要儘量避免使用激發寶寶恐懼想像的語言,那種動輒用“大灰狼”或“怪獸”嚇唬寶寶的做法,通常很容易觸發寶寶對可怕形象的想像,引發恐懼行為。陪寶寶閱讀時儘量避免容易引起恐懼的內容也很重要。 

.家長做好示範作用 

由於寶寶的情緒體驗受父母態度的影響很大,父母不妨做好勇敢角色的示範作用,特別是在寶寶第一次接觸某事物的時候,如果父母能夠表現出對某事物的正性情緒體驗,寶寶就可能消除對那個陌生事物的恐懼。比如,如果家長在寶寶第一次看到狗的時候,表現出對小狗的緊張情緒,則寶寶就會認為狗是很可怕的,反之,如果家長友好地去跟小狗互動,則寶寶害怕小狗的概率就會小很多。 

.增強寶寶內在的力量 

最後,但不是最不重要的,就是平時多注意給寶寶自由探索的空間、讓寶寶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增強寶寶內在的力量,一個對自身力量充滿信心的寶寶,會對掌控環境的能力充滿自信,不再容易怕這怕那,縮手縮腳。 

這樣我們就給了寶寶面對恐懼的力量。

對症下藥,巧妙化解寶寶的恐懼 

在尊重寶寶感受的同時,家長還可以針對寶寶恐懼的不同成因,採取不同的對策化解寶寶的恐懼。 

.豐富寶寶的知識 

如果恐懼源于無知,家長就可以通過豐富寶寶的相關知識幫寶寶祛除恐懼。比如,如果寶寶害怕雷電,就不妨給他講講雷電產生的道理,已經熟悉的事物,就會少了許多神秘感,恐懼感自然也就少了根基。 

.避免恐嚇寶寶 

如果寶寶的恐懼是自己想像出來的,比如怕鬼、怕幽靈、怕狼外婆等,家長平時就要儘量避免使用激發寶寶恐懼想像的語言,那種動輒用“大灰狼”或“怪獸”嚇唬寶寶的做法,通常很容易觸發寶寶對可怕形象的想像,引發恐懼行為。陪寶寶閱讀時儘量避免容易引起恐懼的內容也很重要。 

.家長做好示範作用 

由於寶寶的情緒體驗受父母態度的影響很大,父母不妨做好勇敢角色的示範作用,特別是在寶寶第一次接觸某事物的時候,如果父母能夠表現出對某事物的正性情緒體驗,寶寶就可能消除對那個陌生事物的恐懼。比如,如果家長在寶寶第一次看到狗的時候,表現出對小狗的緊張情緒,則寶寶就會認為狗是很可怕的,反之,如果家長友好地去跟小狗互動,則寶寶害怕小狗的概率就會小很多。 

.增強寶寶內在的力量 

最後,但不是最不重要的,就是平時多注意給寶寶自由探索的空間、讓寶寶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增強寶寶內在的力量,一個對自身力量充滿信心的寶寶,會對掌控環境的能力充滿自信,不再容易怕這怕那,縮手縮腳。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