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尋找孩子逆反心理的積極面

剛剛念初中的孩子, 顯著的特點是:“變”。 生理上在變, 孩子開始發育了;心理上也在變, 家長會發現不知從什麼時候起, 孩子不聽話了, 甚至還可能與家長“對著幹”。 你要東, 他偏朝西;你要西, 他偏朝東, 這種現象, 心理學上稱之為“逆反心理”。

這個時期, 心理學上稱之為“心理斷乳”期。

孩子的逆反心理是如何產生的

從小學進入中學對孩子是一個飛躍。 他們認為自己已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了, 獨立活動的願望變得越來越強烈, 他們一方面想擺脫父母, 自作主張;另一方面又必須依賴家庭。 這個時期的孩子, 由於缺乏生活經驗,

Advertisiment
不完全恰當地理解自尊, 強烈要求別人把他們看作是成人。 如果這時家長還把他們當小孩來看待, 無微不至的“關懷”, 口羅口羅唆唆地“叮嚀”, 他就會厭煩, 就會覺得傷害了其自尊心, 就會產生反抗的心理, 就會萌發對立的情緒。 如果父母在同伴和異性面前管教他們, 那麼, 他們的“逆反心理”會更強烈。

難怪此時, 許多家長常抱怨孩子越來越不聽話了, 整天不想回家, 不願與家長說心裡話, 交換想法, 做事比較任性。 而許多孩子卻說, 父母一天到晚嘮嘮叨叨, 煩死人了!規定這不許, 那不准, 真討厭!顯然, 家長和子女在“對著幹”。

此時, 如果父母不瞭解子女的這種心理、生理變化, 一味簡單、生硬地管教, 就會迫使子女產生反抗情緒和行為。

Advertisiment

家長如何對待孩子的逆反心理

家長應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一、瞭解逆反心理產生的原因。 逆反心理產生的原因有三種。 一是好奇心, 例如, 一些不健康的文藝作品, 越是受批評, 人們越是想看, 想方設法要弄到手, 一睹為快。 這些都是由於好奇心的緣故。 二是對立情緒, 任憑你“苦口婆心”, 千言萬語, 他卻無動於衷, 認為你是虛情假意, 吹毛求疵。 三是心理上的需要, 孩子對於越是得不到的東西, 越想得到;越是不能接觸的東西, 越想接觸;越是不讓知道的事情, 越想知道。 這是人們心理發展的一般規律, 由於孩子理智程度較差, 這種欲求也更強烈。

二、瞭解“心理斷乳”期的實質。 “心理斷乳”期是孩子從幼稚走向成熟的轉折時期。

Advertisiment
從總體上講, “心理斷乳”期的各種心理現象, 反映了少年兒童心理上的進步。 從心理上依附于父母, 到出現獨立意向, 這是重大的變化。 當父母的要珍視子女的這一時期, 正確看待這一時期, 採取歡迎的態度。

為此, 家長應看到逆反心理的積極一面, 如因逆反心理出現的好奇心, 是一種渴求認知事物的欲望, 是求知的動力。 逆反心理往往具有求異和思辨的特點, 是孩子智慧的火花, 創造的源泉, 家長應留心注意, 因勢利導, 促其成材。

三、善於理解孩子。 (1)家長要看到孩子的成長, 尊重孩子的自尊心, 與他們建立一種親密的平等的朋友關係, 並允許孩子也能參與家庭的管理。 (2)家長要相信孩子有獨立處理事情的能力,

Advertisiment
盡可能支援他們, 在其遇到困難、失敗時, 應鼓勵安慰, 成功了要立即表揚。 (3)家長要有勇氣向孩子請教, 有勇氣承認自己的過失。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