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實生活中, 父母們很少關注:孩子們是如何學習的, 孩子們的學習方法是什麼, 孩子是否能適應老師的教學?而且在父母們的眼中們的許多學習行為被誤解為學習有問題:
1、上課不積極舉手發言:其實反映了孩子思維沉思性的特點即思維以反省為特徵,
回答問題較慢,
思考時間長,
而給予的答案較有把握,
邏輯性強。
2、粗心大意:實際上,
這是孩子思維衝動性特徵的表現,
思維衝動型的孩子回答問題很快,
直覺性強,
在群體競爭情境中學習效果好,
但問題的答案往往不夠完善,
這類孩子往往“上課能積極舉手發言”。
Advertisiment
3、上課喜歡做小動作:實際上這種孩子表現了動覺型學習的特徵。 動覺型的孩子常常在學習時, 會動來動去, 即使叫他坐好, 他的腳還是會踢來踢去, 或者伸手去拿來別的東西, 顯坐立不安的樣子。 事實上, 他們愈活動愈能專心, 有些人甚至還需要靠觸摸物體才能增加記憶。 假使看到有些孩子會一路走一路東敲西打或用小手一直順著行走路線觸摸經過的事物, 那很可能就是動覺型的孩子。
以上三個例子中, 孩子在學習中表現出的學習方式方面的特點, 變成了孩子學習的優缺點, 其實在孰好孰劣, 沒有一種在同一個學習情境中都優於其他的學習方式。
學習方式一方面取決於個體的個性特徵,
Advertisiment
在幼兒時期, 就要仔細觀察, 發現哪能種學習方式比較適合自己的孩子, 並施以有效、適當的指導策略, 揚長避短, 並根據其個體特點形成適宜學習方式, 對孩子的終身學習和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 父母關注孩子學習的第一步, 就是要多觀察幼兒的學習行為,
Advertisiment
真正的教育, 就是教會孩子如何學習:
1、匹配策略, 是指父母採取的教育方式要與幼稚園喜愛的或善長的學習方式相適應, 使幼稚園能夠發揮自己在學習方面的優勢, 以取得預期的教學法目標。
2、補償策略, 是指父母在家庭中給孩子設計學習活動時, 要考慮採用某些方法或材料, 避開某些幼兒學習方式上的弱點或影響幼兒學習效果的因素。
3、糾正策略, 是指為幫助幼兒有效地學習, 而説明糾正幼兒在學習方式方面的偏差,
Advertisiment
另外, 父母不能簡單因幼兒在學習方式方面的差異, 簡單地判斷幼兒的學習結果, 給幼兒的發展下結論。
(來源:好孩子育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