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對0-6歲寶寶進行數學教育

數學中的數的運算, 是一項需要理解數的邏輯關係, 並依靠抽象思維的活動, 因此數的概念的學習是開發寶寶智力的重要途徑。

3歲左右的寶寶基本上能掌握初步的數概念, 但如果從2歲左右就開始對寶寶進行數前教育, 對寶寶以後學習數學是大有裨益的。 數前教育是數學教育的基礎, 數前準備做得好, 寶寶就能夠很容易的理解抽象的數概念。 數前教育是成人在兒童學習計數、認數、掌握最初的數概念之前, 為兒童組織的數學教育活動。

幫助寶寶瞭解數的概念:數數、認寫數字、唱數、一對一的對應。

Advertisiment

幫助寶寶瞭解量詞的概念:多少、大小、長短、高矮、輕重、厚薄、面積、體積、容積、單位、時間、快慢。

説明寶寶瞭解圖形的空間概念:基本平面圖形、基本立體圖形、空間位置、圖案組成。

説明寶寶瞭解邏輯關係概念:相關位置、分類、部分與全體、前後順序。

以下8種看似與數概念無關的活動, 實際能為寶寶日後學習數學奠定良好的基礎。 當寶寶還不能理解抽象的數概念時, 與其灌輸抽象的數學知識, 不如先從這樣的數前教育開始。

觀察

觀察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較持久的感知活動。 2歲後, 隨著孩子注意、記憶、思維和語言的逐步發展, 其觀察的範圍擴大了(能同時觀察到事物2種以上的特性或2種以上的物體), 注意力集中的時間也加長了,

Advertisiment
但觀察的目的性仍較差, 容易被無關的事物所吸引。 因此, 父母應在引導寶寶多觀察的基礎上, 提高孩子觀察的目的性和準確性。 觀察能力是後述比較、排序、配對、分類的基礎。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隨時隨地地問寶寶:“這是什麼?”“這是什麼顏色的?”“這是什麼形狀的?”等問題來引導寶寶觀察, 還可以利用簡單的鑲嵌板和拼圖培養寶寶的觀察能力。

比較

比較是思維的基本過程之一, 是孩子認知能力發展的具體體現。 可以結合日常生活教寶寶學會比較。 如爸爸比媽媽高, 寶寶比媽媽矮, 西瓜比蘋果大, 3顆糖比1顆糖多等。 寶寶的比較能力主要體現在對事物的外部特徵的辨別和認識上, 讓寶寶把需要比較的兩個事物放在一起真正地比一比,

Advertisiment
可以加深對所比的概念的理解。 此外, 還可以讓寶寶分辨冷和熱, 男和女等。

配對

配對是比較的形式之一, 也是發展兒童對數的理解所應掌握的一個基本要求。 最開始只給孩子出示兩對, 例如, 兩隻玩具小狗和兩隻玩具小貓, 讓寶寶學習配對。 先拿出一隻小狗, 看一看, 放在地上或桌子上;再拿出一隻小貓, 看一看, 放在小狗的右邊, 搖搖頭或說“不是”, 把小貓移到小狗的下面;再拿出一隻小貓, 看一看, 先放在小狗的右邊, 搖搖頭或說“不是”, 然後把小貓移到小貓的右邊, 點點頭或說“是”, 接此往下進行。 這樣可以使寶寶學會配對的方法。 等寶寶掌握後, 增加到三對、四對, 每對之間的差距也逐漸減小。 以後還可以逐漸過渡到圖片配對、符號配對。

Advertisiment

分類

按物體共同特徵歸併和分類的能力是發展數概念的一個最基本的能力。 寶寶在很小的時候就有分類的能力, 分類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寶寶的分類活動可按照物體的顏色、形狀、大小等特徵, 最開始可以根據物體的顏色分類, 顏色是最容易被兒童感知的物體特性。 比如, 讓寶寶把紅色的珠子放到紅色的碗裡, 把綠色的珠子放到綠色的碗裡, 或者把大熊放到大筐裡, 小熊放到小筐裡。 此外, 還可以讓寶寶用勺子舀著分類。

排序

對兩個以上的物體按照某種要求進行順序排列, 是較高水準的比較。 例如, 從大到小, 從高到矮, 從粗到細等。 開始排序時, 東西最好不超過5個,

Advertisiment
以3個為宜, 物體之間的差異要明顯。 套娃、套杯都是很好的材料。 以套杯為例, 拿出最大的、最小的和中間的一個(這3個差別較大, 寶寶容易分辨)讓寶寶給它們排隊。 教寶寶找出最大的, 然後在剩餘的杯子中再找出最大的, 與剛才的最大的做比較, 排在最大的後面, 依次類推。 等寶寶熟練掌握後, 可以增加排序的數量。

對應

生活中有許多機會可以練習一一對應。 例如, 吃飯的時候, 每個人需要一個碗、一雙筷子, 讓寶寶幫助發碗、發筷子;給每個人一個蘋果;給每只小熊送一朵花等。

相等化

相等化體現了合成和分解的思想。 2個蘋果, 再放上幾個蘋果就能和3個蘋果一樣多?這塊積木, 再放上哪塊積木就和那塊積木一樣高?這本書, 再摞上哪本書就和那本書一樣厚?諸如此類的問題, 都可以幫助寶寶理解相等的概念。

型式排列

這是數學的一個基本主題,識別型式是理解數學的基礎。例如,可以把珠子穿成兩個紅的,一個綠的,兩個紅的,一個綠的……;把積木擺成圓形、三角形、正方形,圓形、三角形、正方形……;和寶寶討論這些珠子是怎樣排列的,讓兒童模仿型式重複排列,等熟練以後可以讓兒童自己設計排列型式。

孩子數學智慧發展的5個關鍵階段

研究表明,嬰兒期是人類數學能力開始發展的重要時期,如果關鍵期得到科學系統並且具有個性化的訓練,幼兒相應的數學能力會得到理想的發展,而一旦錯過關鍵期則會造成發展不足,以後就是花費幾倍的氣力也難以補償。若是在關鍵期受到非科學而雜亂的教育則會嚴重影響幼兒數學能力的發展,出現嚴重的偏差,為以後的發展造成阻礙。

9~12個月:這幾個月是嬰兒對語言理解開始發展的階段,在理解了人類的一些字詞句之後,就能夠理解最初級的數概念了。在他們的行為中已能表現出對數量的理解。如,10個月左右的嬰兒已能明確區分大小、輕重,這一時期是人類辨別物品大小的關鍵期,到1歲左右已能正確區分“多”、“少”。

22個月:此時是嬰兒掌握初級數概念的關鍵期,可在父母的指導下學會按自然數口頭數數“1、2、3……”

2歲半左右:2歲半左右是孩子計數能力發展的關鍵期,能掌握初級的數概念,如知道一個皮球或一個蘋果等。

5歲左右:5歲左右是幼兒掌握數學概念、進行抽象運算以及綜合數學能力開始形成的關鍵期。

學齡期:進入學齡期則是孩子心算能力、掌握數學概念以及掌握空間概念的運用關鍵期。這與嬰兒時期進行的系統訓練是分不開的。

數學小遊戲推薦

串木珠

串木珠的過程中鍛煉孩子小手的力量,發展孩子的觀察力、記憶力及思維的流暢性和敏捷性。家長可以先拿三顆木珠,給孩子看了以後藏起來,然後請孩子也拿出相同數目、相同形狀、相同顏色的木珠(木珠數量可以根據孩子實際水準自定)。

家長再拿幾顆木珠,用線串起來,讓孩子看了幾秒鐘後藏起來。接著讓孩子也和你串一樣的木珠。(難度可逐步加深,也可以把排序、大小等知識滲透到遊戲中,如讓孩子把木珠從小到大串起來等。)

撥電話

家長可以念號碼,由孩子撥通電話。當然,家長也可以和孩子換一下分工,由孩子大聲地念出紙上的電話號碼,家長負責撥電話。平時要訓練孩子記住家裡的電話和爺爺奶奶家的電話,訓練孩子記憶不規則的數位組合。

玩紙牌

按一定的規律排列紙牌,可以按“1、2、3……”的規律、“1、3、5……”的規律,“1、4、7……”的規律,也可以按你能想到的規律。在讓孩子看過你所擺放的牌後,你將牌收起來,再重新按原來的規律進行擺放,但是你所擺放的牌中已經有一張或幾張被你拿開了。這時,你就讓孩子將你所拿開的牌補上。

這個遊戲讓孩子學會歸納數字的規律,有利於培養他的分析能力,同時也可以培養他的耐心。但是,由於這個遊戲有一定的難度,家長一定要適可而止,千萬別因遊戲難度過大而傷害了孩子學習數字的積極性。剛開始的時候,孩子有些畏難情緒是在所難免的,但家長一定要多鼓勵,同時幫他分析其中原因。

廚房小遊戲

將素菜和葷菜卡片放在桌上,各排列在一邊,然後由家長來“點菜”,由孩子來“配菜”。比如,家長要求孩子配兩盤菜,每盤菜中要有1根黃瓜、2只雞蛋。那麼孩子就必須找出2根黃瓜,4只雞蛋。這個遊戲還可以反向進行,比如,家長告訴孩子兩盤菜中有4棵青菜,6只雞蛋,問問孩子,每一盤菜中有幾棵青菜、幾個雞蛋。

都可以幫助寶寶理解相等的概念。

型式排列

這是數學的一個基本主題,識別型式是理解數學的基礎。例如,可以把珠子穿成兩個紅的,一個綠的,兩個紅的,一個綠的……;把積木擺成圓形、三角形、正方形,圓形、三角形、正方形……;和寶寶討論這些珠子是怎樣排列的,讓兒童模仿型式重複排列,等熟練以後可以讓兒童自己設計排列型式。

孩子數學智慧發展的5個關鍵階段

研究表明,嬰兒期是人類數學能力開始發展的重要時期,如果關鍵期得到科學系統並且具有個性化的訓練,幼兒相應的數學能力會得到理想的發展,而一旦錯過關鍵期則會造成發展不足,以後就是花費幾倍的氣力也難以補償。若是在關鍵期受到非科學而雜亂的教育則會嚴重影響幼兒數學能力的發展,出現嚴重的偏差,為以後的發展造成阻礙。

9~12個月:這幾個月是嬰兒對語言理解開始發展的階段,在理解了人類的一些字詞句之後,就能夠理解最初級的數概念了。在他們的行為中已能表現出對數量的理解。如,10個月左右的嬰兒已能明確區分大小、輕重,這一時期是人類辨別物品大小的關鍵期,到1歲左右已能正確區分“多”、“少”。

22個月:此時是嬰兒掌握初級數概念的關鍵期,可在父母的指導下學會按自然數口頭數數“1、2、3……”

2歲半左右:2歲半左右是孩子計數能力發展的關鍵期,能掌握初級的數概念,如知道一個皮球或一個蘋果等。

5歲左右:5歲左右是幼兒掌握數學概念、進行抽象運算以及綜合數學能力開始形成的關鍵期。

學齡期:進入學齡期則是孩子心算能力、掌握數學概念以及掌握空間概念的運用關鍵期。這與嬰兒時期進行的系統訓練是分不開的。

數學小遊戲推薦

串木珠

串木珠的過程中鍛煉孩子小手的力量,發展孩子的觀察力、記憶力及思維的流暢性和敏捷性。家長可以先拿三顆木珠,給孩子看了以後藏起來,然後請孩子也拿出相同數目、相同形狀、相同顏色的木珠(木珠數量可以根據孩子實際水準自定)。

家長再拿幾顆木珠,用線串起來,讓孩子看了幾秒鐘後藏起來。接著讓孩子也和你串一樣的木珠。(難度可逐步加深,也可以把排序、大小等知識滲透到遊戲中,如讓孩子把木珠從小到大串起來等。)

撥電話

家長可以念號碼,由孩子撥通電話。當然,家長也可以和孩子換一下分工,由孩子大聲地念出紙上的電話號碼,家長負責撥電話。平時要訓練孩子記住家裡的電話和爺爺奶奶家的電話,訓練孩子記憶不規則的數位組合。

玩紙牌

按一定的規律排列紙牌,可以按“1、2、3……”的規律、“1、3、5……”的規律,“1、4、7……”的規律,也可以按你能想到的規律。在讓孩子看過你所擺放的牌後,你將牌收起來,再重新按原來的規律進行擺放,但是你所擺放的牌中已經有一張或幾張被你拿開了。這時,你就讓孩子將你所拿開的牌補上。

這個遊戲讓孩子學會歸納數字的規律,有利於培養他的分析能力,同時也可以培養他的耐心。但是,由於這個遊戲有一定的難度,家長一定要適可而止,千萬別因遊戲難度過大而傷害了孩子學習數字的積極性。剛開始的時候,孩子有些畏難情緒是在所難免的,但家長一定要多鼓勵,同時幫他分析其中原因。

廚房小遊戲

將素菜和葷菜卡片放在桌上,各排列在一邊,然後由家長來“點菜”,由孩子來“配菜”。比如,家長要求孩子配兩盤菜,每盤菜中要有1根黃瓜、2只雞蛋。那麼孩子就必須找出2根黃瓜,4只雞蛋。這個遊戲還可以反向進行,比如,家長告訴孩子兩盤菜中有4棵青菜,6只雞蛋,問問孩子,每一盤菜中有幾棵青菜、幾個雞蛋。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