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對10歲男孩教育的建議有哪些

10歲兒童教育的問題時常困擾著我們的家長, 特別是十歲男孩的教育問題。 主因是當下就一個孩子, 而且這個年齡的男孩子都比較頑皮而且也嬌生慣養, 又遇上上學的年齡段。 家長們如果只會單純的批評教育可能效果不會那麼理想。 那麼到底十歲男孩該怎樣教育?我們就針對這些10歲小學生教育的問題給家長一些建議:

家長平時要多和孩子交流溝通, 可以試著拉孩子坐下來好好談談, 談話時要注意多用寬容、表揚、和藹的語言, 耐心的引導他說一說自己做某些事(令大人覺得頭疼的事)的原因,

Advertisiment
對於他的誠實以及他積極的一面要及時給予表揚。 然後再適時地讓孩子說說哪些行為不好, 該不該做, 以後應該怎麼辦。 這是個人意見, 不知能否幫到你。

孩子在幼年時的經歷和家庭環境對他的成長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10歲前性格不能養成, 10歲後就很難再改變他了, 這是一個定型期, 一定要關注孩子的成長。 注意力不集中、做事不積極、不上進, 不願意聽話, 甚至頂嘴, 這都是叛逆的表現, 如果家長沒有什麼特別刺激他的地方, 那就放平心態, 試著改變一貫的溝通方式, 和孩子先成為朋友, 在給予他愛的同時, 讓他感受到你的關心和朋友之間的交流, 一點點讓他接受。 最主要的是要挖掘他的潛力, 他一定有他最感興趣的事情,

Advertisiment
那就和他一起去做, 讓他瞭解, 無論是爸爸還是媽媽, 都永遠和他站在一起, 永遠是支持他的, 這樣慢慢他對家長有了認同, 他才會變成乖孩子, 才會聽話, 千萬不能“硬”來, 一定要有耐心。

嬌生慣養的孩子會養成很多不良習氣, 例如:好逸惡勞, 缺乏主動勞動的意識, 甚至看不起勞動, 不知道勞動的辛苦, 更不會心疼別人;心比天高, 但是又不立足於實際, 不清楚要從一點一滴提高修養和能力, 扎實地做起;虛榮心強, 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都是顛倒的, 易與他人進行不良的攀比, 面對世界的誘惑, 非常容易上鉤;生活習氣不好, 品質差, 意志力薄弱;為人處事總是以自己的需要和興趣為出發點, 從不顧及他人, 只注重自己利益的得失,

Advertisiment
從不考慮他人的利益等;很少關心他人, 與他人關係疏遠, 不能和睦相處;以“自我”為中心, 不懂做人, 不懂禮貌, 不懂謙讓, 等等。 如果這些不良習氣不改變, 成人以後會嚴重影響他的一生。

避免嬌生慣養, 我們不妨這樣做:

1、注意養育孩子還包括教育孩子, 而不僅僅疼愛。

在為子女提供必要的物質條件的同時, 還要培養他們很多優良傳統, 例如艱苦樸素, 增強勞動觀念, 克服懶惰、依賴、懶散等壞毛病。 還要告訴他們什麼是真善美, 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另外, 還要注意教會他們懂禮貌, 學會謙讓別人, 理解別人, 從別人的角度出發想事情, 而不是為人冷漠, 自私自利。

《智度論•十五》:“一切諸賊中, 無過懈怠賊。

Advertisiment
”懶惰、懈怠是人的最大敵人之一。 優越的物質生活容易使人消極、頹廢和貪婪, 而培養勤勞樸實的性格正是克服以“自我”為中心的關鍵。

2、避免庸俗教育, 提倡必要的“挫折教育”。

網路上有一個故事, 說一個小學生在吃飯時故意放下碗筷不吃, 家長要他吃飯, 他要家長給錢才肯吃飯, 無可奈何, 家長只得照辦。 這就是由於平時嬌生慣養, 家長終於吞下了庸俗教育的苦果。

除了自己不要溺愛孩子外, 避免完全或大部分時間讓爺爺奶奶等長輩帶孩子, 孩子要有和父母一起生活的時間。 因為長輩帶孩子往往是溺愛。

另外當孩子在為了滿足自己的小利益, 或發洩對家長的不滿, 而表現出來任性、耍鬧甚至威脅家人要搬出去住、離家出走時,

Advertisiment
家人要有能力制止他們的這類不良習氣, 而不能因為溺愛對他們妥協, 要對他們進行必要的“挫折教育”。 這樣可以使他們在挫折中鍛煉意志, 提高自製能力, 克服固執、任性、自負、輕浮和嬌氣, 學會理智地看待客觀事物。

家長對於孩子的缺點決不可以姑息, 否則將來就是惡

果。 三國諸葛亮文曰:“勿以惡小而為之, 勿以善小而不為”。 大意是說, 只要是“惡”, 即使是小惡也不做;只要是善, 即使是小善也要做。 孔子雲說:“見善如不及, 見惡如探湯。 ”大意是說:孔子說:“見到善就如同趕不上似的急切追求, 見到不善就如同用手試開水一樣急忙避開。 ”所以我們在教育孩子時要及時發現他們的缺點而不能溺愛姑息。

當然了, 父母首先要做到為人師表, 否則又如何教育孩子呢?

要重視孩子學習做人的道理,而不要認為學習技能文化勝過學習做人的道理。要清楚,做學問要先學做人,因為文化是為做人服務的。

3、鼓勵孩子多與外界交往,多提供孩子與外界接觸和參與集體活動與生活的機會。

在與人交往中學習團結、寬容和忍讓。教授他們學會“換位思考”,克服以“自我”為中心狹隘、自私的思想。

總之,教育孩子不僅僅是單純地育身,還要有育心,即學做人的內容在其中,不可偏廢育心的方面。

否則又如何教育孩子呢?

要重視孩子學習做人的道理,而不要認為學習技能文化勝過學習做人的道理。要清楚,做學問要先學做人,因為文化是為做人服務的。

3、鼓勵孩子多與外界交往,多提供孩子與外界接觸和參與集體活動與生活的機會。

在與人交往中學習團結、寬容和忍讓。教授他們學會“換位思考”,克服以“自我”為中心狹隘、自私的思想。

總之,教育孩子不僅僅是單純地育身,還要有育心,即學做人的內容在其中,不可偏廢育心的方面。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