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對BB“塗鴉”的幾點建議

給兩歲左右的寶寶一支筆, 他會在任何東西的表面上起勁地亂塗亂畫, 畫得橫七豎八, 這正是繪畫活動的開始, 描畫線條的活動就是最早的塗鴉階段。

塗鴉期是寶寶自我表現的開始。 塗鴉是視覺經驗、身體、手指肌肉動作協調的一種產品, 反映寶寶當時的身心狀態, 具有促進感覺統合和人格形成的意義。

寶寶的塗鴉經歷不同的發展階段。 從塗鴉的水準, 可以推測出他的心智發展水準, 並據此施以相應的教育。

第一階段 亂畫或偶然的塗鴉畫(1歲~2歲或2.5歲)

寶寶的亂畫是由手和臂膀的簡單運動留下的痕跡,

Advertisiment
由一定數量的線條組成。

特點:手指緊緊地握著繪畫工具, 手腕很少移動。 線條的方向和長短是靠手臂的前後擺動決定的。 畫線條時, 畫筆很少離開紙, 只有當線條畫到盡頭時才離開, 這是一種無控制的塗抹, 是為了滿足寶寶的動覺經驗, 實際上是運動神經協調活動的一種標誌。

〖教育建議〗

當你看到寶寶畫的畫面上大多是不規則的、彎彎曲曲的線條, 有的甚至還畫出紙張之外, 說明寶寶還不能控制肌肉的動作, 不能很好地完成需要控制肌肉的工作, 如吃飯、穿衣、掃地等。 而你的任務就是鼓勵寶寶使用動作, 隨意塗鴉, 如在日常活動中加入一些穿珠、撿豆子之類的遊戲活動, 促進寶寶手眼協調發展。

第二階段 受控制的塗鴉畫(2.5歲~3.5歲)

Advertisiment

寶寶的繪畫乍看起來, 沒有明顯的差異, 然而仔細觀察之後, 你會發現這時的塗鴉, 已經受到了視覺的控制, 和第一階段的塗鴉畫不同。 寶寶在塗鴉時非常注意自己的筆端, 有時為了看自己畫出的痕跡, 鼻子都幾乎貼到紙上了。 因為手腕肌肉、骨骼活動能力的增強, 寶寶能畫出錯綜複雜的圖形和彎曲雜亂的圖形, 腕關節比較靈活, 握筆姿勢幾乎接近成人。 此階段的塗鴉是重複性運動的控制, 是運動和視覺行為的協調性加強的結果。

〖教育建議〗

寶寶通過這一階段反復塗鴉的動作練習後, 慢慢發現有些線條是可以控制的, 這是一項很重要的經驗, 他會從這種控制感覺中獲得信心, 不妨激勵他繼續探索和體會這種肌肉運動,

Advertisiment
以達到動作的協調。 這個階段的寶寶除了在紙上塗塗抹抹外, 沒有其他創造意圖, 他很滿足於這種肌肉運動感覺和對它的熟練掌握。

此時你千萬不要急於求成, 硬教給寶寶各種繪畫技巧。 你要做的是給他提供繪畫時所必需材料:粗一些的鉛筆、蠟筆、紙(最好是大張的紙)、無毒的顏料等等。 適當採用一些寶寶感興趣的方式引導他有控制地繪畫。 例如你先畫出樹木、小草、池塘、舉著傘的小兔子等, 邊和寶寶說“下雨啦!下雨啦!”, 邊讓他添上七彩的雨點。 在練習畫線時, 你可以先畫好可愛的小雞, 再讓他畫些小蟲來喂小雞。

第三階段 命名的塗鴉畫(3.5歲或4歲)

寶寶開始給自己畫出的符號取名字, 你很難看懂,

Advertisiment
除非你像他一樣具有非常豐富的想像力, 才能看出塗鴉畫中畫的是水還是飛奔的狗。 寶寶開始畫命名的塗鴉畫時, 並不是事先想好了題材後再畫, 而是看畫好的符號像什麼, 就取什麼名字。 例如, 線條畫得多起來了, 畫面起了變化, 或是想法改變了, 命名也隨之起了變化。 對塗鴉命名, 是寶寶思維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標誌, 顯示出寶寶從以動覺經驗為重點向形象思維過渡, 認識到了形象與外界之間存在關係。

〖教育建議〗

對寶寶的塗鴉畫千萬不能以“像”或“不像”來評判。 只要他能對自己的畫給出一種解釋, 哪怕你聽起來十分幼稚可笑。 在天真童趣的世界裡, 一團亂七八糟的線條, 可能都在講述某個非常有趣的故事;一些看來不合邏輯、不符常理的畫法,

Advertisiment
可能正是他的創意所在。

明智的做法是不要問寶寶“你畫的是什麼?你為什麼要這樣畫?”, 簡單有效的辦法是大聲描述你從畫面上看到的形象, “我看見左邊地上蹲著一條小狗……”然後等待他的反應, 通常寶寶會修正或補充這些圖畫中的資訊。 你還可以通過畫面上的形象與寶寶對話, “我想問這條小狗一個問題……”

如果用心去觀察和欣賞寶寶的作品, 你會發現那不是簡單的一幅畫或漫無邊際的塗鴉, 而是他心跡的寫照, 你才能走進他的內心世界, 才能調動他創造的積極性, 才能使寶寶的想像空間不斷得到拓展。 耐下心來, 學會聆聽並接受寶寶內心的感受, 你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