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對不起!媽媽捨不得給你買玩具!

Q:當滿足不了孩子時, 如果我誠實地告訴他:"對不起, 媽媽捨不得花錢給你買玩具。 "那孩子會不會想, "難道我不值得你為我花那個錢嗎?", 這會不會也變成一種心理傷害?

A:"我不值得花錢""我不夠好", 聽到這是你的聲音。 雖然你只是在假設, 但這一直是你內在都有的聲音。 一定是你父母, 不管通過語言還是行為, 給了你這樣的信念:你本身不配得, 你得學習好, 表現好…… 總得附帶一些什麼才配得。

Advertisiment

沒有被這樣對待過的孩子, 心裡是不會有這個的。

誠實地拒絕孩子很好, 這是有界限、有覺知的表現。 我們拒絕孩子時, 有不安的感覺, 是因為我們自己被拒絕時感覺不好。

曾經看過一個帖子, 發帖人很苦惱, 朋友總跟他借車, 他不知道怎麼辦, 苦惱死了。 這種事情很搞笑, 車是他的, 想借就借, 不想借就不借, 為什麼會苦惱成那個樣子?為什麼不能簡單說不想借給你?

很多人在拒絕別人時,

Advertisiment
都是有困難的。 為什麼? 怕別人不喜歡你。 如果我拒絕了你, 表示我們的關係就完蛋了, 我們不會像從前那麼親密了, 抬頭不見低頭見, 多不好意思。 為什麼心裡會有這個聲音?為什麼拒絕等於尷尬, 等於破壞關係?

如果我們小時候, 父母誠實地告訴我們, "我不想陪你玩, 我沒有力氣陪你玩", 父母並沒有評價和定義孩子。 但如果父母說:"媽媽這麼累了 , 你怎麼還找我?你不會體諒媽媽, 你真是個自私的孩子。 白養你了。 ” 這就是在定義、評價、傷害孩子。 慢慢地, 孩子就認為, 拒絕就意味著評價、"我不喜歡你"。 誠實地說, 是因為媽媽自己心情不好, 才沒辦法陪你, 不會傷害孩子, 也不會傷害親子關係。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