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付兒童挑食十大原則

對孩子挑食行為的矯正, 是個說來不難, 做起來卻極為復雜、瑣碎的事。 幸好, 其中還有些原則可以遵循。

第一, 家長要讓孩子體驗饑餓, 而后獲得飽腹感。 一般要求兩餐的間隔時間是2個半小時到3個小時, 在這期間, 一定要限制零食或高熱量的東西。

第二, 進餐時間要保證在25分鐘以下。 這跟兒童的注意力、飲食習慣、行為都有一定關系。 一般來說, 家長可以等15分鐘, 如果他還是不吃, 就把菜拿走。 如果他想要吃了, 就從此刻開始計時, 限制在25分鐘左右, 過了這個時間, 即使吃不完, 家長也要把飯拿走。

因為兩三歲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時間是有限的,

Advertisiment
他不可能在一個多小時里把心都用在吃上。 提前把飯菜挪開, 或許他在吃下一餐時, 反而有胃口了。

第三, 每一種新食物喂20次以上。 克服對新食物的恐懼, 需要早早引入, 從46個月開始, 循序漸進, 并保證一定的喂食次數。 新食物添加通常要15次以上, 但對獨生子女來說, 還要更多, 比如20次。

第四, 喜歡的和不喜歡的食物摻著喂。 把孩子不喜歡的東西和喜歡的東西放在一起, 循序漸進地喂。 開始時, 以孩子喜歡的東西為主, 不讓他感覺到吃的食物當中, 有他不喜歡的, 慢慢再把他不喜歡的食物加量, 使他耐受。

推薦閱讀:秋季兒童最應吃的十種食品 調節飲食讓寶寶安度秋季厭食

第五, 常帶孩子到超市或菜市場采購食品。

Advertisiment
讓他對食品產生興趣, 這會促使孩子勇于對新食物進行多次嘗試。

第六, 鼓勵用食物玩游戲。 比如, 用趣味名稱稱呼食品, 或者是做成各種形狀, 這能激發他們對食品的興趣, 這尤其對那些對什么都感興趣, 就是對食物不感興趣的孩子有效。 因為當你把食物做成小白兔、小猴子時, 會讓他感到這也是個玩具, 進而產生興趣。

第七, 避免分散注意力。 我們不要在吃飯時看電視、講故事, 要在固定場所讓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在進餐上, 而不是游戲或其他的玩樂中。

第八, 不買你不希望孩子吃的食物。 不要老想著把冰箱填滿, 如果要填, 也要放你希望孩子吃的東西。 不要讓孩子隨手就能拿到那些垃圾食品

Advertisiment

第九, 多做口腔訓練。 現在我們吃的東西太細, 這會使口腔缺乏運動, 對很多食物產生觸覺防御, 造成兒童偏食。 通過口腔的運動則可以消除這種不良現象。

第十, 做孩子的榜樣。 家長吃什么, 通常孩子就會跟著吃什么。 有些人說, 孩子在幼兒園吃得很好, 為什么一回來就不好好吃了?其實, 這是榜樣的力量還不夠。 除了媽媽的示范之外, 包括電視、廣告對兒童的進食也有相當的影響。 (作者為上海交通大學兒童醫學中心發育與行為兒科主金星明)

推薦閱讀:秋季兒童最應吃的十種食品 調節飲食讓寶寶安度秋季厭食

挑食需要對癥下藥

雖說很多挑食問題不算病, 但在糾正過程中, 對癥治療也是沒錯的。 美國著名小兒胃腸專家班尼科茲納教授介紹說,

Advertisiment
目前對于飲食行為問題的分類, 還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 不過, 根據他多年的經驗, 可以考慮將其分為六類, 家長們可以逐一對照。

第一類是狀態調節障礙, 一般出現在新生兒身上。 不停哭鬧, 不能在一段時間內保持清醒、安靜的孩子, 很容易因緊張在喂養過程中出現問題。 此時, 家長一定要首先考慮調節其情緒, 而后, 挑食、厭食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第二類是互動障礙。 這在臨床中見到的并不多, 如果出現, 也多在8個月左右時。 這些孩子因為家長的忽視, 缺乏互動, 所以在視覺以及情感表達方面都存在障礙。 如果你的孩子在這個階段出現喂養問題, 建議最好先檢視一下自己是否盡到了心。

Advertisiment

第三類是厭食癥。 這種孩子的表現往往是食物攝入不足, 持續1個月以上。 它往往發生在食物轉換期, 也就是換固體食物時。 此時, 孩子除了對食物不感興趣, 對其他所有東西都感興趣, 會到處跑, 表現出非常強的自主性, 看上去生長、發育都基本正常, 但可能存在不規則的睡眠。 對這種情況, 家長不能滿屋子追著喂, 否則只能加重他的不良飲食行為。 應該首先減少用餐的沖突, 不要逼著他吃, 其次就要試著引發他對食物的興趣, 并給孩子立好規矩, 讓他清楚, 吃飯時, 不允許到處亂跑、亂玩。

第四類是感官上對食物的厭惡。 這些孩子通常是對特定一些質地或味道的食物拒絕。 這種行為在臨床上被稱為觸覺防御, 對有些東西強烈地拒絕, 而對他喜歡的就非常偏愛。此時,最好的辦法是盡早引入各種食物,使他能夠克服對新食物的恐懼心理,但絕對不要用食物去賄賂他,說如果你吃了什么東西,我就怎樣。

推薦閱讀:秋季兒童最應吃的十種食品 調節飲食讓寶寶安度秋季厭食

第五類是因為并發有器質性疾病。這些孩子往往在吃東西后,會有嘔吐等不良反應,所以他對進食非常害怕,往往是在半睡眠狀況下才能吃。這就需要配合正規的治療了。

第六類是外傷等造成的器質性疾病。他們往往在進食時發生哽咽,或口腔運動有問題、有心血管疾病等。這也需要到醫院查明原因并嚴格治療。

孩子挑食影響不大

在家長眼中,自家孩子不挑食的似乎不多。上海交通大學兒童醫學中心發育與行為兒科主任金星明教授表示,近六成的家長都曾抱怨孩子吃得少,吃得慢,總挑挑揀揀。但其實,偏食、挑食問題并不像家長想的那么嚴重,對孩子成長也不會有大的影響。

不吃新食物源于自身的保護機制

對食物有偏好是人與生俱來的。美國著名小兒胃腸專家班尼科茲納教授表示,其一是個人基因差別;其二是從生物學觀點來說,人有保護機制。他們在面對新事物時,都會先恐懼,再慢慢熟悉。食物之于孩子也是一樣,有研究顯示,通常人們吃新食物要15次以上,才能夠耐受。

此外,一個人吃飯時的胃口還會受到心情和外界因素的影響。尤其是對2歲的孩子來說,飯桌是他們天然的戰場,他們需要通過發脾氣、使性子來顯示自己自主的權利。在這種情況下,家長口中的命令就常常會變為孩子的一種折磨,以至于他們以后看到同樣的食物都會難受、不舒服,拒絕再吃。

推薦閱讀:秋季兒童最應吃的十種食品 調節飲食讓寶寶安度秋季厭食

輕微偏食不影響智力、身體發育

金星明告訴記者,家長之所以對孩子的挑食、厭食問題格外看重,無非兩個原因:怕缺了營養身體發育受阻,或是害怕對智力發育產生影響。

但實際上,如果只是輕微的挑食,比如對某些有特殊味道食物的拒絕,一般不會影響身體發育。需要強調的一點是,盡管身高、體重是衡量孩子發育正常與否的標準之一,但卻不是絕對指標,就像父母都不高的,孩子個頭不夠高也是正常。

至于智力發育,科茲納教授特別指出,不要把飲食和智商直接掛鉤,因為智商受到遺傳,以及社會因素、母親的受教育程度,甚至親子關系等多方面的影響,飲食只是其中的相關因素之一,不會起到決定性作用。

家長需要改變觀念

那么,是不是說孩子挑食就可以任其發展了呢?當然也不是。

準確來說,輕微的挑食、厭食不屬于醫學上說的進食障礙,但卻屬于進食問題。金星明說,解決它,最重要的是改變家長的理念,并讓他們學會正確的行為矯正方法。

比如,國外研究發現,挑食偏食的兒童往往拒絕水果、蔬菜比較多,而我國卻是拒絕水果較少,拒絕蔬菜較多。這就是因為多數家長有個誤區,認為水果是好東西,水果能代替蔬菜。所以,家長的正確認識對孩子來說具有決定性意義。

推薦閱讀:秋季兒童最應吃的十種食品 調節飲食讓寶寶安度秋季厭食

而對他喜歡的就非常偏愛。此時,最好的辦法是盡早引入各種食物,使他能夠克服對新食物的恐懼心理,但絕對不要用食物去賄賂他,說如果你吃了什么東西,我就怎樣。

推薦閱讀:秋季兒童最應吃的十種食品 調節飲食讓寶寶安度秋季厭食

第五類是因為并發有器質性疾病。這些孩子往往在吃東西后,會有嘔吐等不良反應,所以他對進食非常害怕,往往是在半睡眠狀況下才能吃。這就需要配合正規的治療了。

第六類是外傷等造成的器質性疾病。他們往往在進食時發生哽咽,或口腔運動有問題、有心血管疾病等。這也需要到醫院查明原因并嚴格治療。

孩子挑食影響不大

在家長眼中,自家孩子不挑食的似乎不多。上海交通大學兒童醫學中心發育與行為兒科主任金星明教授表示,近六成的家長都曾抱怨孩子吃得少,吃得慢,總挑挑揀揀。但其實,偏食、挑食問題并不像家長想的那么嚴重,對孩子成長也不會有大的影響。

不吃新食物源于自身的保護機制

對食物有偏好是人與生俱來的。美國著名小兒胃腸專家班尼科茲納教授表示,其一是個人基因差別;其二是從生物學觀點來說,人有保護機制。他們在面對新事物時,都會先恐懼,再慢慢熟悉。食物之于孩子也是一樣,有研究顯示,通常人們吃新食物要15次以上,才能夠耐受。

此外,一個人吃飯時的胃口還會受到心情和外界因素的影響。尤其是對2歲的孩子來說,飯桌是他們天然的戰場,他們需要通過發脾氣、使性子來顯示自己自主的權利。在這種情況下,家長口中的命令就常常會變為孩子的一種折磨,以至于他們以后看到同樣的食物都會難受、不舒服,拒絕再吃。

推薦閱讀:秋季兒童最應吃的十種食品 調節飲食讓寶寶安度秋季厭食

輕微偏食不影響智力、身體發育

金星明告訴記者,家長之所以對孩子的挑食、厭食問題格外看重,無非兩個原因:怕缺了營養身體發育受阻,或是害怕對智力發育產生影響。

但實際上,如果只是輕微的挑食,比如對某些有特殊味道食物的拒絕,一般不會影響身體發育。需要強調的一點是,盡管身高、體重是衡量孩子發育正常與否的標準之一,但卻不是絕對指標,就像父母都不高的,孩子個頭不夠高也是正常。

至于智力發育,科茲納教授特別指出,不要把飲食和智商直接掛鉤,因為智商受到遺傳,以及社會因素、母親的受教育程度,甚至親子關系等多方面的影響,飲食只是其中的相關因素之一,不會起到決定性作用。

家長需要改變觀念

那么,是不是說孩子挑食就可以任其發展了呢?當然也不是。

準確來說,輕微的挑食、厭食不屬于醫學上說的進食障礙,但卻屬于進食問題。金星明說,解決它,最重要的是改變家長的理念,并讓他們學會正確的行為矯正方法。

比如,國外研究發現,挑食偏食的兒童往往拒絕水果、蔬菜比較多,而我國卻是拒絕水果較少,拒絕蔬菜較多。這就是因為多數家長有個誤區,認為水果是好東西,水果能代替蔬菜。所以,家長的正確認識對孩子來說具有決定性意義。

推薦閱讀:秋季兒童最應吃的十種食品 調節飲食讓寶寶安度秋季厭食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