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天氣轉涼, 秋季腹瀉又進入高發期。 記者走訪各大醫院門診得知, 近來門急診上接診腹瀉病人明顯增多, 尤以兩歲以下幼兒最為多見。
受涼、不潔飲食是主因夏秋、秋冬季節轉換期都是腹瀉高發期, 究其原因, 一是受涼, 一是吃了腐敗變質的食物。 這個時候氣溫忽冷忽熱, 溫差大, 人體的抵抗力、對疾病的易感性都會有變化, 而隨著天氣轉涼, 食物調整不及時, 也容易導致腸道不適應, 出現腹瀉。
眼下的天氣比較悶熱, 空氣濕度大, 食物易變質, 而溫差大易使人體植物神經功能紊亂, 這些都容易導致腹瀉的發生。
Advertisiment
隨著年齡增長, 人體的免疫能力逐漸降低, 細菌就容易乘虛而入, 而老年人患中風、糖尿病、動脈硬化等基礎病比較多, 這些都容易導致胃腸道動力減緩, 給細菌繁殖創造條件。 急性腹瀉還容易誘發老年人出現低血糖、心臟病和腦血管病等併發症。
所以, 老年人一旦出現腹瀉, 切莫掉以輕心, 應及時就醫。 專家表示, 發生急性腹瀉, 應及時就醫, 在醫生的指導下, 查明腹瀉病因, 然後進行對症治療。
對付腹瀉, 補液很重要秋季腹瀉主要是輪狀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腹瀉, 細菌性腹瀉也有。 秋季腹瀉有其典型症狀, 早期通常出現呼吸道感染症狀, 嗓子疼,
Advertisiment
秋季腹瀉的發病人群主要集中在兩歲以下嬰幼兒, 成人也有發病。 體質較弱的孩子更容易患病。
輪狀病毒主要通過呼吸道和胃腸道感染, 由於小兒消化系統沒有完全發育, 加上秋季早晚溫差較大, 寶寶對外界適應能力較弱, 輪狀病毒就會乘虛而入。 如果孩子的奶具或食物不乾淨, 或孩子有吃東西不洗手、咬手指頭等習慣, 很容易使孩子感染輪狀病毒, 從而導致腹瀉。
感染秋季腹瀉的患兒, 大便呈蛋花樣, 就是稀水便加上一些糞便、奶瓣, 一天拉七八次甚至十幾次, 有些腥臭, 而不是一般糞便的腐敗臭味。 會有輕微噁心, 食欲差, 低熱。 由於嘔吐、腹瀉, 嚴重時孩子可能出現脫水的症狀,
Advertisiment
一旦出現腹瀉, 建議患者到醫院化驗大便, 確定是病毒性還是細菌性腹瀉再對症治療。 如果檢驗無膿球, 就不要用抗生素, 輕症可在家補充淡鹽水、糖鹽水(無糖尿病者), 或吃點思密達, 收斂、保護腸道黏膜, 清淡飲食, 即可自愈。 如果情況嚴重, 一天拉一二十次, 還有嚴重嘔吐, 容易造成脫水, 建議到醫院輸液。
如果糞便中檢出膿球, 就需要用抗生素治療了。
小兒秋季腹瀉多採用液體療法, 輕中度的秋季腹瀉可到藥店買點口服生理補液鹽給孩子口服, 成分是氯化鈉、氯化鉀、碳酸氫鈉、葡萄糖, 以避免孩子出現脫水症狀。 輕中度的秋季腹瀉, 一般用這種方法就可以治癒。
Advertisiment
昨天下午, 張醫師接診了一例秋季腹瀉患兒, 暴露了家長的護理誤區。
“這是個五個月齡的孩子, 拉得屁股都爛了, 哭得叫人心疼。 家長護理方法有問題, 讓孩子更遭罪。 ”張醫師一看, 家長給孩子肛周抹了痱子粉, “大便水是鹼性的, 對肛周皮膚有腐蝕性, 容易潰爛, 家長要是護理得當會減輕孩子的痛苦。 而抹痱子粉是錯誤的, 更容易刺激肛周皮膚, 加重潰爛。 ”
正確的做法是:每次孩子拉完要用溫水給孩子洗淨肛周, 保持乾燥。
Advertisiment
預防秋季腹瀉, 醫生說, 家長要讓孩子形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注意個人衛生習慣, 這是科學預防秋季腹瀉的關鍵措施, 同時, 儘量避免孩子與腹瀉患兒接觸, 可以口服輪狀病毒疫苗, 發現腹瀉也不要害怕, 只要合理飲食, 適當補液就能很快好轉。
在民間, 出現腹瀉後有許多針對性的“療法”, 有很大的市場, 醫生對這種做法卻不認可。
誤區一:饑餓療法。
很多人一有腹瀉就不吃飯了, 認為餓一餓就好了, 醫生說, 即使瀉得很重, 也不建議禁食。 “除非有嚴重的生命體征變化, 如休克、重度脫水, 神經症狀如昏迷等, 可暫時禁食幾個小時, 但一旦病情緩解, 生命體征穩定, 就要立刻開始進食。 ”
如果不及時進食, 體內水、電解質大量流失, 酸堿平衡被打亂, 時間長了營養也流失,會降低抵抗力,因而饑餓療法是不可取的。可給患者補充些好消化的流質食物如粥、麵條等,而且要溫熱適中。
誤區二:多喝水。
這一條不全面。醫生說,喝水可以但不要只喝水,要和電解質結合,如果光補水,吐瀉引起的低鈉、低鉀、酸中毒就得不到糾正。
誤區三:不吃油。
油不必禁,適當即可。但是,出現消化不良或者大便內有較多的脂肪球時,需要禁油。
時間長了營養也流失,會降低抵抗力,因而饑餓療法是不可取的。可給患者補充些好消化的流質食物如粥、麵條等,而且要溫熱適中。誤區二:多喝水。
這一條不全面。醫生說,喝水可以但不要只喝水,要和電解質結合,如果光補水,吐瀉引起的低鈉、低鉀、酸中毒就得不到糾正。
誤區三:不吃油。
油不必禁,適當即可。但是,出現消化不良或者大便內有較多的脂肪球時,需要禁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