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對兒童強迫症行為的干預越早越好

五年級的莉莉認為自己胸口長著一隻手。 她說:“這只手像章魚的爪子一樣, 柔軟的, 有彈性的, 凹凸不平。 ”所以, 莉莉避免靠近他人、靠近牆壁, 以免胸口的手被傷害。 無論在哪裡, 她都給這只手留出空間。 體育課上, 她要老師在自己前面空出一個位置給手。 由於她的一再堅持, 媽媽要在冬天給這只手準備“手套”和“護手霜”。

病情

莉莉到診所來時, 還在與媽媽喋喋不休。 對話中, 我觀察到莉莉像典型的“強迫症”患者一樣, 堅持某些片語要不斷被重複或某些問題以“她期待的特定方式”來回答。

莉莉:你不是說中午吃面嗎?為什麼去了米粉店?

Advertisiment

媽媽:我已經給你解釋過了, 面店的人太多, 我們約了心理醫生, 不能遲到。

莉莉:可是面跟米粉不一樣。

媽媽:我知道不一樣, 你不是最後也接受吃米粉了嗎?怎麼吃完又跟我計較這件事兒?

莉莉:那你前面為什麼答應我吃面?我要吃的是面。

媽媽:(精疲力竭地)好吧, 我錯了, 對不起。

莉莉:可我要吃的是面, 不是米粉……

……

媽媽告訴我, 這樣的爭論和糾結, 莉莉每天都有很多次。 我事後跟莉莉聊, 她承認:“我停不下來, 如果不把事情說得完全對, 我就很難受。 ”

莉莉從5歲半出現強迫症的表現。 那段時間, 父母因為出國進修, 將她放在西北縣城的爺爺家。 莉莉從那時候起, 變得特別愛乾淨, 每天不但要多次洗手, 而且要把小胳膊洗得發紅為止。

Advertisiment
她經常因為反復刷牙導致牙齦出血, 睡前總是把次日要穿的衣服, 折了又折……

半年後, 當父母再見到莉莉時, 她的情況已經很嚴重。 她走路小心翼翼, 認為踩到人行道上有裂紋的瓷磚就會導致自己骨折。 她總在擔心不存在的災難, 反復思考論證早發生過的事。

當有人指出她的“杞人憂天”和“自尋煩惱”時, 她更糾結:“我不知道該怎麼停下來?怎麼不去想?我頭疼, 噁心, 睡不著, 除非我確認了我所擔心的事, 否則我的心都要跳得爆掉!我會死的!”

從上小學後, 莉莉開始有“胸口長出一隻手”的感覺。 伴隨著她的換牙, 她認為這只手也是一點點長出來的, 她能準確描述長手的感覺“一點點痛, 不過我可以忍受”。

當莉莉示範她如何給空氣“塗護手霜”時,

Advertisiment
我基本上已經瞭解她的疾病程度。 一般來說, 強迫症的兒童會創造一些儀式行為(比如塗護手霜), 來暫時減輕自己的焦慮感。 然而, 這會讓她越陷越深, 最終進入無休止的強迫行為迴圈之中。

莉莉無法集中注意力去做“第三只手”以外的事情, 她感覺到手越長越長, 其實是問題在越來越嚴重。 莉莉活在恐懼中:“我的手會不會被擠斷?”“人家看不到我的手, 會不會把它砍掉?”

慶倖的是, 莉莉尚年幼, 現在干預還來得及。

治療

對莉莉的治療, 我主要採用了國際上公認的“認知行為治療”。 其中, 治療師要把握的要點是:將她暴露在引起她焦慮的情境、場合和事物之中;通過心理治療師的示範和啟發,

Advertisiment
讓她意識到思維是如何引發她焦慮情緒的, 從而改變不良思維, 減少焦慮的症狀。

以下是我與助手對莉莉進行治療的片段記錄:

此前, 我們對莉莉進行了5次治療。 她知道了什麼是焦慮, 以及觸發焦慮的原因。 我們教給她FEAR的步驟, 即:F認識焦慮的身體反應(我感到害怕嗎?)——E認識產生焦慮的條件(我期待更壞的事情發生嗎?)——A應對性的自言自語(我要怎麼幫助自己?)——R結果與獎勵(評估自己並管理自己)。

片段一:深入心理——帶莉莉認知自己

治療師:現在, 我們模擬一個上體育課的情境。 一個同學插隊, 他站在你前面, 離你的胸口很近, 簡直就要貼到了……你會感覺到什麼?(詢問身體反應)

莉莉(面色蒼白):我感覺手好痛, 我頭痛, 簡直喘不過氣來!

Advertisiment

治療師:你會想什麼呢?(詢問認知反應)

莉莉:我的手要斷了, 同學們會笑我, 我的臉會很紅, 老師會發脾氣……

治療師:你會怎麼做呢?(詢問行為反應)

莉莉:我會尖叫, 讓那個同學滾開, 或者用腳踢他!

治療師:你可以用應對性的自言自語, 幫助自己嗎?你可以對自己說點什麼安慰的話嗎?

莉莉:我會說, 不用怕。

片段二:恐懼溫度計——給恐懼劃分等級

治療師:我們想像一組情境, 最高的恐懼分數是10分。 你根據你害怕的程度, 來為這些情景打分。

莉莉(閉上眼睛):好。

治療師:你在地鐵上, 一個急刹車, 有人猛地沖向你的胸口。 你想躲避, 然而不能, 這時你的恐懼程度是幾分?

莉莉:8分。

治療師:高峰期的時候, 你被湧出的人潮, 從地鐵門口推了出去。 你是後背出去的, 正在你胸口快要出來的時候,哢嚓一聲,地鐵車廂的門關上了,你感到錐心刺骨的痛感……這時你的恐懼程度是幾分?

莉莉:9

治療師:你在體育課上站隊,前面有一位同學。你們之間始終保持一定的距離,雖然這個距離在你看來還是很小,但是,在別人看來已經很大了。老師說:“莉莉,往前一點!”……這時你的恐懼程度是幾分?

莉莉:4分

……

這樣一種“以毒攻毒”的恐懼暴露法,通過一步步呈現會讓莉莉焦慮的刺激場景,最終使得她對曾經恐懼的現實環境“逐步脫敏”。

莉莉在虛擬場景中為自己的恐懼與焦慮程度打分,在角色扮演和想像中經歷“更可怕、更令人擔心的事情”。漸漸地,莉莉明白現實生活中她害怕的事情,其實恐懼程度並不高。多次訓練之後,她不再因為排隊、上課、人群密集等事情而焦慮。

片段三:兩種聲音——讓莉莉做出正確選擇

在引起莉莉焦慮的虛擬情境中,我與助手分別扮演莉莉心中的兩個聲音。我們一個人扮演她的第一反應;另一個人扮演她應該有的理性反應。

莉莉像觀眾一樣,一邊觀看,一邊感悟自己應該選擇誰。

(虛擬體育課接力跑的場景,一個個同學都完成任務,現在輪到了莉莉)

治療師:哦!我不行的!

助手:冷靜一點!其實沒那麼可怕!要清醒!這件事的恐懼程度不過是4。

治療師:每個人都盯著我,我好怕還有人撞翻我。

助手:老師制定了規則,同學們會小心的。

治療師:我有三隻手,我簡直不知道如何保持平衡!算了!我退出!

助手:不要緊張,你可以的!

治療師:我頭好痛啊,呼吸困難,我要病了……

助手:來個深呼吸,就像心理醫生教我的那樣!沒事兒,加油……

(虛擬莉莉完成了接力跑,並且得到大家的掌聲)

治療師:終於結束了,下次我肯定不跑了!

助手:我做到了!我成功了!我真不錯!

我與助手表演完後,邀請莉莉將自己所學習到的方法應用於虛擬場景中。也就是說,讓她來重複以上助手的話語。這樣一次次的強化訓練,幫助莉莉辨別“直覺的聲音”與“理性的聲音”,從而能在現實生活中,勇敢地做出正確選擇。

最後莉莉將自己的心得體會寫下來,並且在生活場景中不斷強化。當然,莉莉的爸爸媽媽也同時接受了一系列培訓,知道該如何在現實生活中,鼓勵莉莉選擇內心正確的力量。

結語

當今社會中,越來越多的兒童存在著焦慮、恐懼、強迫等表現。存在這類障礙的兒童大都溫順害羞,不太引人注意。很多家長像莉莉家長一樣,一直拖到孩子的情況擾亂正常生活時,才去看心理醫生。雖然莉莉在連續治療一年後,逐漸恢復正常,然而她的智力發展與學習成績還是受到了影響。所以,對兒童強迫症行為的干預越早越好。

正在你胸口快要出來的時候,哢嚓一聲,地鐵車廂的門關上了,你感到錐心刺骨的痛感……這時你的恐懼程度是幾分?

莉莉:9

治療師:你在體育課上站隊,前面有一位同學。你們之間始終保持一定的距離,雖然這個距離在你看來還是很小,但是,在別人看來已經很大了。老師說:“莉莉,往前一點!”……這時你的恐懼程度是幾分?

莉莉:4分

……

這樣一種“以毒攻毒”的恐懼暴露法,通過一步步呈現會讓莉莉焦慮的刺激場景,最終使得她對曾經恐懼的現實環境“逐步脫敏”。

莉莉在虛擬場景中為自己的恐懼與焦慮程度打分,在角色扮演和想像中經歷“更可怕、更令人擔心的事情”。漸漸地,莉莉明白現實生活中她害怕的事情,其實恐懼程度並不高。多次訓練之後,她不再因為排隊、上課、人群密集等事情而焦慮。

片段三:兩種聲音——讓莉莉做出正確選擇

在引起莉莉焦慮的虛擬情境中,我與助手分別扮演莉莉心中的兩個聲音。我們一個人扮演她的第一反應;另一個人扮演她應該有的理性反應。

莉莉像觀眾一樣,一邊觀看,一邊感悟自己應該選擇誰。

(虛擬體育課接力跑的場景,一個個同學都完成任務,現在輪到了莉莉)

治療師:哦!我不行的!

助手:冷靜一點!其實沒那麼可怕!要清醒!這件事的恐懼程度不過是4。

治療師:每個人都盯著我,我好怕還有人撞翻我。

助手:老師制定了規則,同學們會小心的。

治療師:我有三隻手,我簡直不知道如何保持平衡!算了!我退出!

助手:不要緊張,你可以的!

治療師:我頭好痛啊,呼吸困難,我要病了……

助手:來個深呼吸,就像心理醫生教我的那樣!沒事兒,加油……

(虛擬莉莉完成了接力跑,並且得到大家的掌聲)

治療師:終於結束了,下次我肯定不跑了!

助手:我做到了!我成功了!我真不錯!

我與助手表演完後,邀請莉莉將自己所學習到的方法應用於虛擬場景中。也就是說,讓她來重複以上助手的話語。這樣一次次的強化訓練,幫助莉莉辨別“直覺的聲音”與“理性的聲音”,從而能在現實生活中,勇敢地做出正確選擇。

最後莉莉將自己的心得體會寫下來,並且在生活場景中不斷強化。當然,莉莉的爸爸媽媽也同時接受了一系列培訓,知道該如何在現實生活中,鼓勵莉莉選擇內心正確的力量。

結語

當今社會中,越來越多的兒童存在著焦慮、恐懼、強迫等表現。存在這類障礙的兒童大都溫順害羞,不太引人注意。很多家長像莉莉家長一樣,一直拖到孩子的情況擾亂正常生活時,才去看心理醫生。雖然莉莉在連續治療一年後,逐漸恢復正常,然而她的智力發展與學習成績還是受到了影響。所以,對兒童強迫症行為的干預越早越好。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