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對嬰兒進行被動運動要小心

嬰兒時期的寶寶身體發育尚未完全, 因此在對孩子進行運動時要格外小心。 對嬰兒進行被動運動, 雖然可以鍛煉寶寶的身體, 促進發育, 但是過度用力卻會使寶寶受傷喔

嬰兒時期的寶寶身體發育尚未完全, 因此在對孩子進行運動時要格外小心。 對嬰兒進行被動運動, 雖然可以鍛煉寶寶的身體, 促進發育, 但是過度用力卻會使寶寶受傷喔。

髖關節操致骨折

兩個月大的浩浩(化名)在滬上一家會所做髖關節操, 但剛做了幾下孩子便大哭不止, 家長只得將孩子送往兒科醫院, 經診斷為大腿骨幹骨折。

Advertisiment

解讀: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骨科主任馬瑞雪介紹, 發育性髖關節發育不良症狀在本市的發病率為0.91/1000, 尤其是剖腹產的嬰幼兒, 發病率要比順產的嬰幼兒高, 但本市還未將發育性髖關節發育不良症狀納入嬰幼兒疾病篩查範疇。 由於本市還沒有統一的疾病指證標準, 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兒保醫生對發育性髖關節發育不良症狀的判斷也會有一些差異, 這也是為什麼有些兒保醫生會建議家長給嬰幼兒做髖關節操。

做髖關節操到底對治療發育性髖關節發育不良症狀有沒有實際效果?馬瑞雪表示, 到目前為止臨床上還沒有得到證實。 但適當地做還是沒有壞處的, 至少可以活絡髖骨, 促進血液迴圈, 但一定要掌握度。

Advertisiment
做髖關節操扭腿不能超過85度, 而且不需要把腿壓平, 並以嬰幼兒不哭為標準。 如果超過這個度, 就很容易發生危險, 甚至出現骨折的嚴重後果。

被動運動要科學

嬰兒不能靠自身的力量做較大幅度的動作時, 由父母把著孩子的手、腳做動作, 對嬰兒來講就是被動運動。 當父母把著孩子的手、腳運動時, 孩子可以感受到父母的撫愛, 產生愉快的情緒。

從生理上來說, 孩子剛出生後, 還保持著胎兒的姿勢, 並且成為習慣。 其姿勢象蜷屈的小動物一樣:屈體、盤腿、收腹、彎腰、團背等。 做嬰兒操不僅可以鍛煉全身肌肉和關節, 而且可以儘快改變這種姿勢, 使其關節靈活自如, 增強身體的協調性。

Tips:

2到6個月嬰兒運動

上肢運動雙手輕握嬰兒手腕,

Advertisiment
先舉左手、再舉右手, 一邊兩次。

擴胸運動雙手輕握嬰兒手腕, 胸前交叉、還原, 重複4次。

抬腿運動 手心向下握住嬰兒的膝關節, 身體稍向前傾, 舉起雙腿與身體呈90度, 舉起、放下重複4次。

翻身運動 左手握住嬰兒的右胳膊根部, 向右翻, 另一隻手抵住嬰兒的肩背部;換右手握嬰兒的左胳膊根部, 向左翻, 每個方向做兩遍。

7到12個月嬰兒運動:

拉雙臂起坐面對嬰兒, 雙手輕握孩子的手腕, 順勢將其拉起坐下, 重複2次。

直立運動 雙手握住嬰兒的胳膊肘部, 使其屈膝跪地

抬腿運動寶寶雙手支起上半身, 大人雙手握住嬰兒小腿, 抬起放下, 視嬰兒雙臂支撐力度, 重複2至4次。

跳躍運動扶住寶寶腋下, 讓寶寶自由跳躍。

特別提醒:接受被動操訓練的寶寶,

Advertisiment
最好事先進行兒童保健檢查, 並接受醫師的健康指導。 家長做操時要注意動作的緩慢、輕柔, 循序漸進, 否則過度拉伸會使寶寶的身體受傷。 最好選擇寶寶兩餐之間或充分休息後進行運動, 儘量避免寶寶疲勞、饑、飽狀態中運動。 寶寶情緒反應激烈時, 應暫停運動。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