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對孩子的偏見與懷疑

大人不要懷疑孩子, 也不要對孩子又偏見, 會對孩子留下不可磨滅的創傷!

偏見1 我的所作所為都是為孩子的前程著想

每當孩子不聽話時, 大部分父母都會習慣地說這樣的話:“這都是為了你好啊!你看看媽媽說的有哪一點是錯的?”

教訓孩子後, 有哪個父母心裡會好受呢?他們也會對孩子有歉疚感, 看到無精打采的孩子, 心裡也會不好受。 “我是不是太過分了?”當父母們有這樣的想法時, 很快就會給自己找藉口, 使自己的行為更加合理。 “我說得也沒錯啊!”“等孩子長大後總會明白我的一片苦心的。 ”“最後他們還會感謝我的。

Advertisiment
”等等。

因為父母都認為自己的所作所為是為孩子的前程著想, 所以大部分父母認為孩子必須遵守自己規定的人生規則。 但是, 只要冷靜地反省一下, 就會發現父母的所作所為並不完全是為孩子著想。 很多情況下, 父母是為了自己的偏愛或愛好, 才要求孩子按照父母的思路成長。

偏見 2 孩子必須完全聽從父母的安排

在一天內, 大部分父母也許會遇到好幾次類似的情況。 媽媽就喜歡不停地干預孩子日常生活的瑣事, 而當發現孩子違背規定時, 就會大發雷霆。 既然大家早已預料到會發生這樣的情況, 又為什麼要生氣呢?當自己的建議受到對方的冷落時, 任何人都會有一種挫折感。 在父母與子女的關係中,

Advertisiment
這種挫折感尤為明顯。 雖然大部分父母都不肯承認, 但是他們的腦子裡卻深深地印著“他離不開我, 他是我的所有”等佔有的想法。

事實上, 剛出生的孩子確實沒有自我生存能力, 因此只能依賴父母。 而父母在全心呵護孩子的同時, 將擁有對孩子無限的權力。 在盡情地享受自己權力的過程中, 父母的腦海裡會形成“孩子的思想必須跟父母的思想一致”的錯誤觀念, 因此當孩子違背父母的意願時, 他們就會有莫大的挫折感和失落感, 這種感受最終會以“發火”的方式表現出來。

擁有一家之長地位的爸爸, 最容易出現這種傾向。 如果孩子面無表情地坐在餐桌前, 爸爸就會吼叫:“你為什麼在吃飯時還要愁眉苦臉啊?”只要孩子不老老實實地吃飯,

Advertisiment
爸爸就會說:“吃飯時怎麼還不老實點?”有些父母就是喜歡把自己的生活方式強加到孩子身上, 他們並沒有完全接受孩子擁有跟父母不同性格和不同思維的事實, 因此一味地主張孩子必須絕對服從父母的安排。 “小傢伙怎敢在父母面前放肆!”——這就是他們的基本思維模式。 這樣的父母與孩子之間怎麼會有平等的對話呢?

我們童年的時候, 是如何評價過於權威的大人的呢?請大家回想一下曾經嚴厲處罰學生的老師, 極其頑固的老奶奶、老爺爺、大伯⋯⋯在他們面前, 我們也曾經不敢大聲說話, 更不敢向可怕的班主任老師說出自己的心裡話。 “孩子必須聽從父母的話”的想法是封鎖孩子的思想,

Advertisiment
斷絕與孩子對話的不明智手段。 只要不想扼殺孩子的靈魂, 就請放棄“孩子必須絕對服從父母的安排”的偏見吧!

偏見 3 語言是父母與孩子之間對話的全部

肢體動作、表情和語氣是很難用意識去改變的語言, 因此只有身體才能最真實地表達我們的想法, 但是大部分父母很容易忽略這一點。

我有一位朋友曾經發誓不會拿孩子的學習成績來過於責備孩子。 她女兒的學習欲望很強, 而且學習成績也不錯, 上初中以後, 女兒的第一次考試成績卻讓她非常失望, 但是她沒有責怪孩子, 只是簡單地鼓勵了一句:“考得還可以, 請繼續努力吧!”但是女兒卻安慰媽媽說:“媽媽, 是不是很傷心啊?下次我一定會得到好成績。 ”

女兒的這番話讓她感到很驚訝,

Advertisiment
她反問道:“我什麼時候在乎過你的成績了?”可是女兒的回答更讓她吃驚:“雖然您沒有拿我的成績當回事, 但是每當我獲獎時, 您還是特別高興啊!”這時, 她才發現自己其實很希望女兒學習成績好, 並且在無意中不停地傳遞這種資訊給女兒。

孩子們並不是只觀察父母的語言, 她們還會敏感地接受父母在無意中發出的各種信號。 由於父母與子女相處的時間非常長, 因此很難隱藏自己真正的感情。 在現實生活中, 這種非語言的感情交流會佔據所有交流的百分之六十九, 孩子會依此來對父母進行判斷。 例如“雖然我媽媽沒說出來, 但是她更喜歡我弟弟。 ”“如果在競賽中獲得第二或第三名, 媽媽就說‘還可以’, 這就表示她還是因為我沒有獲得第一名而感到惋惜呢!”

孩子們的這些心裡話真實地表明,孩子能夠非常清楚地感受父母的內心世界。由此可見,任何父母都不能肯定自己沒有傷害過孩子的心靈。說不定冷淡的眼神、滿臉的失望都將成為父母與孩子之間對話的障礙。

這就表示她還是因為我沒有獲得第一名而感到惋惜呢!”

孩子們的這些心裡話真實地表明,孩子能夠非常清楚地感受父母的內心世界。由此可見,任何父母都不能肯定自己沒有傷害過孩子的心靈。說不定冷淡的眼神、滿臉的失望都將成為父母與孩子之間對話的障礙。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