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對孩子的承諾別只是說說

奧斯頓從小喜愛動物。 3年前, 他和媽媽一起帶家裡的小狗米努去動物診所時, 看到了獸醫吉娜收留了許多動物。 他為那些被遺棄的動物而傷心, 那天回家後, 他告訴父母, 自己想去吉娜的動物診所做義工。

媽媽告訴奧斯頓, 做義工是一件非常好的事, 作為父母, 為他有這麼一份愛心而感到驕傲, 但在和獸醫吉娜提出請求之前, 建議他先去吉娜的診所做一次一個小時的義工, 然後再好好考慮一下這3個問題:

A. 自己是不是能夠做好?

B. 願不願意長期做?

C. 什麼時候去做?

“一旦吉娜答應了, 你就得兌現你的承諾,

Advertisiment
不能三天打魚, 兩天曬網。 ”媽媽嚴肅地說, 並讓他一周後告訴自己最後的決定。

奧斯頓和吉娜打了電話, 並約定了去診所幫忙的時間。 一周之後, 奧斯頓告訴父母, 自己還是願意去做義工。 但因為自己課外有很多活動, 不能每週都去, 改為一個月去2次。

聽了奧斯頓的話, 媽媽請他把計畫寫下來, 貼在房間裡。 奧斯頓聽從了媽媽的建議。 從那以後, 他就在吉娜的動物診所做義工。 至今, 已經3年了。

許多孩子會因為一時的興起而許下各種承諾, 可沒過多久就改變主意。 面對孩子輕易的放棄, 父母常常感到懊惱, 進而責備孩子。 但是, 信守諾言並不是天生的行為, 而是需要學習, 需要父母督促。

信守承諾是值得驕傲的

心理學家和直觀養育網站的創始人裘蒂·維尼斯特曾說過:“如果父母信守承諾,

Advertisiment
那麼孩子就很有可能模擬父母的這種行為。 ”

比如, 父母答應孩子, 飯前不能吃甜食, 飯後可以吃霜淇淋。 那麼孩子一旦吃完飯, 父母就不能食言。 為此, 父母可以告訴孩子:“我答應你飯後可以吃霜淇淋的, 我信守了自己的承諾。 ”

據研究, 12歲以下的孩子更能從積極的回饋中得到鼓勵, 並繼續作出正確的行為。 因此, 如果在生活中, 孩子信守了自己的承諾, 父母就要及時表揚他們, 給他們積極的回饋:“你像你答應我的那樣帶著頭盔騎自行車, 謝謝你。 如果你經常信守承諾, 就會得到大家的信賴, 信守承諾很重要。 ”

許諾之前要深思

在上面的事例中, 奧斯頓想去做義工,

Advertisiment
儘管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想法, 但媽媽和爸爸沒有輕易答應奧斯頓的要求, 而是給奧斯頓一點時間考慮, 讓奧斯頓看看自己想法的可行性。

這麼做, 父母等於在幫孩子明白, 要在許諾之前先慎重審視自己的實際情況, 看自己是不是有把握、有能力做到。 對不能做到的事, 不應輕易答應;就是對比較有把握做到的事, 也要留有餘地。

簽署“承諾合約”

耶魯大學行為經濟學家曾經做過這樣的一個實驗。 他們讓被實驗者在他們的網站簽署一份“承諾合約”。 這份合約的內容非常簡單:簽訂合約者首先設定一個目標, 如果在約定的時間內, 簽訂合約者沒有達到自己的目標, 那麼他們約定接受一定數額的罰款(簽約者自己確定金額),

Advertisiment
或者讓自己的名譽受損(簽約者請人監督自己)。

多年的大量研究表明, 那些簽訂“承諾合約”的人, 成功實現自己目標的概率要比沒有簽訂“承諾合約”的人增加兩倍。

研究者認為, 當一個人簽署了一份“承諾合約”之後, 就會有兩種心理感受:

1.有某種責任感;

2.害怕受到經濟懲罰。

因此, 當孩子許下諾言時, 不妨和孩子簽訂合約, 讓他把自己的諾言用合約的形式記錄下來;年齡小的孩子, 則可用錄影或者答錄機錄製下來。 合約中應既包括獎勵, 也要包括懲罰。 孩子在合約的約束下, 更容易信守自己的諾言。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