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對孩子良好習慣和品德培養的一些思考

 
對孩子良好習慣和品德培養的一些思考

[摘要]:英國作家薩克雷說過, “播種行為, 收穫習慣, 播種習慣, 收穫性格, 播種性格, 收穫命運。 ”道出了培養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性。 幼兒期是良好行為習慣培養的關鍵期, 是培養幼兒種種健全心理的時期。 抓住幼兒期這個黃金季節, 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 將會使他們受益終身, 為他們將來更好地適應社會, 實現成功人生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字:幼兒, 良好習慣, 品德培養

馬克思曾深刻地論述道:“人的全面發展是指人的體力、智力、能力和興趣,

Advertisiment
道德精神和審美情趣的各方面的發展”。 同時還指出, 使人得到充分的自由的全面和諧發展是未來社會的主要目標, 也是人類教育要完成的總體目標。 而從小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 有利於促進幼兒體、智、德、美諸方面的全面發展, 是實現人的全面和諧發展的有效途徑之一。

由次可見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品德的形成是十分重要的, 也是幼兒品德教育的重點。

良好的行為習慣使人終生受益。 在一次幼稚園調查中的結果說明, 幼兒良好行為習慣和品德的形成有一定的規律:一為趨早性:俗話說“從小看大, 三歲看老”, 處於幼兒期的孩子猶如一張白紙, 成人在孩子形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關鍵時期進行了怎樣的引導,

Advertisiment
會通過逐漸長成的孩子的日常行為反映出來。 人的良好行為習慣萌發於幼兒期, 從小開始培養, 易形成好習慣。 二為漸進性: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有一個過程, 是循序漸進的, 內容由少到多, 要求由低到高, 逐步積累, 逐漸定型。 三為反復性:幼兒的良好行為習慣在形成過程中常出現反復, 他們的行為起伏變化, 表現不穩定。 這一點特別提醒我們, 培養好習慣一定要早, 從幼稚園開始, 也可更早一些, 從孩子懂事的時候開始。 葉聖陶先生說過:“好習慣養成了, 一輩子受用;壞習慣養成了, 一輩子吃它的虧, 想改也不容易。 ”

影響幼兒良好行為習慣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有的來自家庭, 也有的來自幼稚園、社會。 它們通過各種管道,

Advertisiment
不同側面, 綜合影響著幼兒的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1. 觀念先導因素

成人對幼稚教育的重視程度, 直接影響到幼兒, 能否養成良

好的行為習慣。 成人的重視程度, 教育方法是否正確, 首先都是一個觀念的問題。 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養成, 非常需要成人的重視並加以培養。 有些家長對子女期望過高, 望子成龍心切, 學習上不斷加大壓力, 生活上關懷備至, 但卻將日常生活中的良好行為習慣培養, 置之腦後, 聽之任之, 認為只要學習好就可以了, 別的都是小事情。 成人的這種錯誤觀念往往會折射到孩子的心靈中, 久而久之便成為孩子的觀念。

也有的家長反應, 他的孩子在幼稚園表現還不錯, 但到了家裡呢, 就好象變了一個人,

Advertisiment
非常任性, 凡事都“自我為中心”, 事事都要順從他。 其實造成孩子任性的表現有諸多原因, 其中不乏有家長的過錯。 我們常可以見到這樣的情景:在商店玩具櫃檯前, 孩子要父母買一樣玩具, 父母不肯, 孩子就大發脾氣, 吵鬧不止, 甚至躺在地上打滾。 怕丟面子的父母趕緊以滿足孩子的願望來使孩子停止吵鬧折騰。 於是, 每當孩子有新的願望, 父母不答應, 孩子就大發脾氣, 最後

家長不得不屈服。 久而久之, 孩子的“自我中心現象”越來越嚴重。 其實, 這種孩子不是天生的一副大脾氣, 而是父母慢慢地把把孩子養成這種脾氣。 行為主義心理學指出, 孩子們的行為無論好壞, 一旦受到了成人的讚賞或獎勵, 就使這一行為得到強化,

Advertisiment
以後再遇到類似情景時, 這一行為就很容易再出現。 因此如果孩子已經學會或正在試著以發脾氣的行為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千萬不要去強化他們的行為, 最好的對策就是不要理他, 不和他講話, 甚至看也不看他一眼, 直到孩子停止哭鬧為止。 這樣孩子就會明白髮脾氣既不會引起成人的關愛, 也實現不了自己的願望。

還有一些個別的家長公開宣稱, 孩子到幼稚園一要吃飽睡好, 二要多學好東西, 其他方面無所謂。 這種將品德教育、良好行為習慣形成置若罔聞的做法, 明顯影響了老師在幼兒行為習慣形成方面的教育效果。

2. 實踐鍛煉因素

行為形成來自實踐, 習慣的養成更有賴於實踐活動。 幼兒在日常

生活、交往、遊樂、勞動等活動中,進行著飲食、睡眠、盥洗、與人交往方面等技能、習慣的訓練,獲得“該如何做”的認識,形成一系列的行為方式,並在實踐活動中不斷的練習、強化,使之成為一種自然的習慣。不少孩子正因為從小被成人剝奪了實踐鍛煉的機會而一直未能養成良好的習慣。

3. 環境薰陶因素

每個人都處於一定的環境中,時時受到環境的薰陶感染。幼兒的

習慣養成與成人、同伴、群體、家園教育狀況有著密切的關係,幼兒的行為方式都帶有所處環境的烙印。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要有良好的環境和必要的條件,如整潔、乾淨的居室,寧靜、溫馨的臥室,獨立進餐的合適的餐具和桌椅等,使幼兒受到潛移默化的感染。幼兒好模仿,思維具體形象,成人及同伴的良好行為習慣是他學習的直接範例,有效地影響著幼兒良好習慣的形成。

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品德呢?

一、從孩子的日常生活抓起

良好的行為習慣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長期的生活裡逐漸形成的,它貫穿于孩子一日生活的各個方面。成人應善於抓住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譬如,孩子良好的衛生習慣是在他飲食、起居等活動中逐漸養成的,文明禮貌習慣是孩子在待人接物的過程中培養的,愛學習的習慣往往是在遊戲中形成的,愛勞動的習慣是在自我服務和為他人服務的過程中培育的。正如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所說的,教育就是習慣的培養。當然,作為成人應嚴格要求自己,處處以身作則,給孩子做出表率。如要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成人先要做到飯前便後洗手、不亂扔垃圾、不隨地吐痰……,這樣對於善於模仿的孩子來說必然受益匪淺。

二、調動孩子的積極性、主動性

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就要把孩子本來不自覺的行為,轉化為有意識的自覺行動。這就要求成人要細微地觀察孩子,瞭解孩子身心發展的規律,根據孩子的特點確定培養目標,並善於抓住教育時機,調動孩子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孩子儘快地從“要我做”向“我要做”轉化。

三.與家庭形成合力,為孩子改造成年人的世界

日本教育家福澤諭吉說:“家庭是習慣的學校,父母是習慣的教師。” 要讓孩子的行為習慣取得良好的成效,就必須建立起家庭、幼稚園聯合一致的教育網路。通過家長會、家長學校講座,讓家長進行系統的幼兒德育理論學習;家教專刊、家教小園地時刻發揮著它們的宣傳和交流作用;通過家園聯繫手冊,以書面形式每月聯繫,

有什麼事隨時與家長溝通,使家長和教師都能隨時瞭解幼兒在園和在家的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我們還通過家長開放日、家園共育等活動,讓家長觀看、瞭解、參與幼稚園的教育,使家長自覺、積極地配合我們的教育工作。只有讓孩子做到了在家與在園一個樣,良好習慣的養成才有真正的意義。

科學家根據自己的切身體會,提出了七個方面的重要內容:(1)慷慨大方。小夥伴在一起時,“把自己的東西一半分給小夥伴”,不能自個兒獨吃。(2)誠實守信。“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不說假話,要讓別人信得過。(3)有條不紊。“東西要放整齊”,用過的東西要放回原處。(4)講究衛生。“吃飯前要洗手”,不吃髒東西。(5)知錯就改。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更何況小孩子。但“做了事要表示歉意”,迅速改正。(6)勞逸結合。“午飯後要休息”,平時活動也不能過度。(7)細心觀察。“要注意觀察周圍的大自然”,要多看看,多想想等

科技在發展,基礎是教育。偉大事業源於最基本的教育。我們千萬不能忽視幼稚園的小事。比如,把小孩子在家裡、幼稚園裡說假話拿別人的東西當作小事,那就是危險的。我們不是也聽說過“偷白鯗,咬乳☆禁☆頭”的傳說?這就是貪小失大,養成了不良習慣造成的惡果。

教育家陳鶴琴曾說過“習慣養得好,終生受其益,習慣養不好,終生受其累。”願每一個成人都能把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當成一件關係孩子健康成長和社會進步、振興民族的大事來抓。

事業的成功在於人才,人才的培養在於教育,我們要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新人,那就要從小培養孩子具有良好的習慣和品德。

生活、交往、遊樂、勞動等活動中,進行著飲食、睡眠、盥洗、與人交往方面等技能、習慣的訓練,獲得“該如何做”的認識,形成一系列的行為方式,並在實踐活動中不斷的練習、強化,使之成為一種自然的習慣。不少孩子正因為從小被成人剝奪了實踐鍛煉的機會而一直未能養成良好的習慣。

3. 環境薰陶因素

每個人都處於一定的環境中,時時受到環境的薰陶感染。幼兒的

習慣養成與成人、同伴、群體、家園教育狀況有著密切的關係,幼兒的行為方式都帶有所處環境的烙印。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要有良好的環境和必要的條件,如整潔、乾淨的居室,寧靜、溫馨的臥室,獨立進餐的合適的餐具和桌椅等,使幼兒受到潛移默化的感染。幼兒好模仿,思維具體形象,成人及同伴的良好行為習慣是他學習的直接範例,有效地影響著幼兒良好習慣的形成。

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品德呢?

一、從孩子的日常生活抓起

良好的行為習慣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長期的生活裡逐漸形成的,它貫穿于孩子一日生活的各個方面。成人應善於抓住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譬如,孩子良好的衛生習慣是在他飲食、起居等活動中逐漸養成的,文明禮貌習慣是孩子在待人接物的過程中培養的,愛學習的習慣往往是在遊戲中形成的,愛勞動的習慣是在自我服務和為他人服務的過程中培育的。正如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所說的,教育就是習慣的培養。當然,作為成人應嚴格要求自己,處處以身作則,給孩子做出表率。如要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成人先要做到飯前便後洗手、不亂扔垃圾、不隨地吐痰……,這樣對於善於模仿的孩子來說必然受益匪淺。

二、調動孩子的積極性、主動性

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就要把孩子本來不自覺的行為,轉化為有意識的自覺行動。這就要求成人要細微地觀察孩子,瞭解孩子身心發展的規律,根據孩子的特點確定培養目標,並善於抓住教育時機,調動孩子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孩子儘快地從“要我做”向“我要做”轉化。

三.與家庭形成合力,為孩子改造成年人的世界

日本教育家福澤諭吉說:“家庭是習慣的學校,父母是習慣的教師。” 要讓孩子的行為習慣取得良好的成效,就必須建立起家庭、幼稚園聯合一致的教育網路。通過家長會、家長學校講座,讓家長進行系統的幼兒德育理論學習;家教專刊、家教小園地時刻發揮著它們的宣傳和交流作用;通過家園聯繫手冊,以書面形式每月聯繫,

有什麼事隨時與家長溝通,使家長和教師都能隨時瞭解幼兒在園和在家的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我們還通過家長開放日、家園共育等活動,讓家長觀看、瞭解、參與幼稚園的教育,使家長自覺、積極地配合我們的教育工作。只有讓孩子做到了在家與在園一個樣,良好習慣的養成才有真正的意義。

科學家根據自己的切身體會,提出了七個方面的重要內容:(1)慷慨大方。小夥伴在一起時,“把自己的東西一半分給小夥伴”,不能自個兒獨吃。(2)誠實守信。“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不說假話,要讓別人信得過。(3)有條不紊。“東西要放整齊”,用過的東西要放回原處。(4)講究衛生。“吃飯前要洗手”,不吃髒東西。(5)知錯就改。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更何況小孩子。但“做了事要表示歉意”,迅速改正。(6)勞逸結合。“午飯後要休息”,平時活動也不能過度。(7)細心觀察。“要注意觀察周圍的大自然”,要多看看,多想想等

科技在發展,基礎是教育。偉大事業源於最基本的教育。我們千萬不能忽視幼稚園的小事。比如,把小孩子在家裡、幼稚園裡說假話拿別人的東西當作小事,那就是危險的。我們不是也聽說過“偷白鯗,咬乳☆禁☆頭”的傳說?這就是貪小失大,養成了不良習慣造成的惡果。

教育家陳鶴琴曾說過“習慣養得好,終生受其益,習慣養不好,終生受其累。”願每一個成人都能把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當成一件關係孩子健康成長和社會進步、振興民族的大事來抓。

事業的成功在於人才,人才的培養在於教育,我們要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新人,那就要從小培養孩子具有良好的習慣和品德。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