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發達的現在加速了孩子們早熟的腳步, 孩子對性的好奇也漸漸變得普遍起來, 但是過早的接觸性知識對孩子來說不一定是好事。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幾位媽媽的經歷吧。
隔物交談法
現在的孩子身體普遍發育成熟較早, 不到14歲的男孩子, 也會開始初次遺精。
當吳女士發現兒子有天早晨急急忙忙地拿著內褲沖進衛生間, 並拒絕別人進入時, 她突然意識到, 孩子長大了。 那兩天, 孩子的情緒明顯很蔫, 問也不願說, 吳女士覺得有些事, 孩子不好意思說, 她和丈夫也不知道從何處問起。
後來, 吳女士在書店給孩子選擇了幾本有關青春期的書,
Advertisiment
他們給孩子留了一張字條, 首先就孩子進入青春期這件事表達了父母的祝賀, 問孩子是否有些地方需要爸爸媽媽説明與解答, 然後告訴孩子, 爸爸媽媽也有些事情想和他好好聊聊, 最後和孩子約定晚上在QQ上互相再詳細地談。
Advertisiment
到了晚上, 一家人分成兩撥, 一撥在臥室, 一撥在書房。 在QQ上吳女士的丈夫主談, 吳女士補充記錄。 果然, 在QQ上, 孩子放開了許多, 就一些自己不知道的事情也敢於向父母詢問了, 而父母不和孩子面對面直接交流, 有些不好意思的解釋也便於能夠說出口。 甚至, 他們還在網上下載了一些詳細的圖片, 直觀地向孩子講述了青春期性的來龍去脈, 吳女士的丈夫還對孩子說了自己青春期發生的一些糗事, 一下子拉近了與孩子的距離, 使孩子敞開心扉和父母談了自己對性的困惑和疑問, 父母一一地給予了耐心細緻的解答, 並告誡剛剛進入青春期的孩子一些該注意的事項。
給孩子談性藝術
親身體會法
張女士的兒子讀初中了。
Advertisiment
有一次兒子的同學來家玩, 他們在房間裡關起門聊天。 張女士就悄悄地站在門口聽他們說什麼。 她竟然聽到一個同學說:“你怎麼還看這個?我們都升級看‘A’的了。 ”她大吃一驚。 考慮了一下, 張女士端起一盤水果, 敲開了兒子的門, 進去沒話找話地跟他們談起來, 並說起自己小時候和同學談戀愛的事。 剛開始孩子們都很拘束, 後來說到好笑的地方, 氣氛就活躍了, 他們也放開來說了。
這時張女士故意說:“報紙報導有個小學生看‘黃書’,
Advertisiment
同學一走, 兒子就主動拿出了那本書, 向張女士認了錯, 還跟她保證:“以後要以學業為重, 不會再看了。 ”對於孩子的這種事, 不妨將自己青春期的經歷暢快分享, 才是解決問題的最好方法。
Advertisiment
家長回答性問題的態度
1、不要回避。 回避、搪塞只會讓孩子覺得這種事情見不得人, 自己的好奇心也讓父母蒙羞。
父母應統一口徑, 不要給孩子大相徑庭的答案。
2、直接回答。 遮遮掩掩、製造神秘感只能增加孩子的好奇心, 甚至導致對生育、性☆禁☆愛的恐懼。 編造神話故事能讓父母一時蒙混過關, 但是將來孩子一旦發現事實, 就不再信任父母。 如果你想成為孩子的第一任人生教師, 就必須從一開始給他老老實實的答案。
3、給孩子符合他年齡段的回答。 簡潔地對孩子解釋, 而不是給他上一堂複雜的科學或者道德課程。 如果你回答不了, 就找一本簡單的書, 和他一起閱讀。 值得注意的是:小孩子通常還對“性”不感興趣, 只想知道自己是怎樣出生的。
4、正確地稱呼所有的器官。民間昵稱容易給孩子造成混淆,也經常帶有猥褻粗鄙的意味。正確的稱呼讓孩子對自己的身體肅然起敬,給他們一種科學的、自然的、正常的感覺。
5、僅僅回答他提問的部分。孩子問什麼,你回答什麼。不要過多地提供資訊,尤其關於性☆禁☆交,最好運用平直的方式告訴孩子“爸爸的陰☆禁☆莖把精子放進媽媽的陰☆禁☆道裡,精子遇到卵子,小寶寶就形成了。”
6、讓孩子對此感到愉悅。無論你採取何樣方式與孩子溝通,切記讓孩子時刻感到溫暖,感到自己是爸爸媽媽愛情的結晶,爸爸媽媽對於孕育自己的過程充滿溫馨的回憶;讓孩子對自己的性別感到滿足和自豪,對將來自己也會做父母感到快樂。
小編總結:讓孩子適當的瞭解性知識是有必要的,但是通過正確的途徑去瞭解是很重要的,接觸不良的讀物或媒體會使孩子的身心健康受損。所以,父母應該適當的與孩子進行教育。
4、正確地稱呼所有的器官。民間昵稱容易給孩子造成混淆,也經常帶有猥褻粗鄙的意味。正確的稱呼讓孩子對自己的身體肅然起敬,給他們一種科學的、自然的、正常的感覺。
5、僅僅回答他提問的部分。孩子問什麼,你回答什麼。不要過多地提供資訊,尤其關於性☆禁☆交,最好運用平直的方式告訴孩子“爸爸的陰☆禁☆莖把精子放進媽媽的陰☆禁☆道裡,精子遇到卵子,小寶寶就形成了。”
6、讓孩子對此感到愉悅。無論你採取何樣方式與孩子溝通,切記讓孩子時刻感到溫暖,感到自己是爸爸媽媽愛情的結晶,爸爸媽媽對於孕育自己的過程充滿溫馨的回憶;讓孩子對自己的性別感到滿足和自豪,對將來自己也會做父母感到快樂。
小編總結:讓孩子適當的瞭解性知識是有必要的,但是通過正確的途徑去瞭解是很重要的,接觸不良的讀物或媒體會使孩子的身心健康受損。所以,父母應該適當的與孩子進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