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對孩子,不妨慢些再慢些

整個社會對於兒童的研究都起步很晚, 我們每個為人父母的人, 對於兒童的瞭解就更是有限。 但是, 我們通常是懷著居功自傲的心態去對待兒童的。 我們覺得自己也有過童年, 自然知道孩子是怎麼回事。 我們覺得自己已經長大成人, 自然可以俯視兒童。 我們自然而然地帶著“主宰”之心, 去“培養”、“教育”和“塑造”兒童, 卻根本沒有發覺, 兒童恰恰是比我們更神奇的生命體, 是承載著更多大自然的祝福與給予的生命體, 是我們需要謹言慎行、敬畏與呵護的生命體。

當然, 在這個過程中, 商家的竭力嘶號功不可沒。

Advertisiment
他們對三歲前腦細胞分裂程度的著重渲染, 他們刻意把左腦與右腦割裂而提出的單獨開發理論, 他們覓得一個“敏感期”的概念後借機營造的“過時不候”的焦慮, 讓父母僅存的那些平和與審慎喪失殆盡。 我們開始擔心, 開始焦慮, 開始在一件本該“靜候佳音”的事情上採取催生的態度。 我們甚至直接用人生終點時也許會刻在墓誌銘上的榮譽, 當作眼下培養孩子的目標。 在起點和終點間拉一條最直的線, 不去考慮兒童的成長節奏, 不去考慮路徑是否單一, 只是想著“快些、再快些”。

其實對孩子, 實在應該慢些, 再慢些;並且, 遠些, 再遠些吧!

這裡說的遠, 一方面有目光放長遠的意思, 更重要的是, 讓我們在面對孩子時後退兩步,

Advertisiment
以便更整體地看一個孩子;讓我們去瞭解“兒童”這個整體, 而不是時刻緊盯自己這一個孩子;讓我們的控制無法輕易觸及孩子, 以便我們在做出任何一個影響他的決定前三思;讓我們站遠一些, 放下焦慮, 放下手中緊握的育兒之“術”, 而是從“道”的角度去審視兒童, 思考如何做父母。

我想, 當我們真的站遠一些, 會看到更完整的圖景, 也會讓內心更平和, 而這兩點對於我們的孩子, 真的很重要。 我們應該學習如何站遠一些—遠離日常操作, 遠離教育目標, 遠離教養技術, 而是通過一些形而上的思考, 成為更清醒、更包容、更多元、更具吸收性的父母。 這是當下的社會環境裡, 你能為孩子做的非常有益的一件事。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