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對待孩子的破壞行為 不能“以暴制暴”

很多家長常常為孩子的“破壞行為”頭疼不已。 孩子精力充沛, 常常愛搞些“破壞”, 不是把玩具拆掉, 就是把東西扔掉, 或者是把書撕掉, 等等。 父母常會覺得寶寶是個“破壞王”。

小孩子的破壞原因大致有這樣幾種:一是好奇心的趨勢, 孩子的大多數“破壞性”行為, 一般都出於好奇心;二是有意為之, 這類破壞行為是需要教育的, 如故意把蟲子踩死, 故意損壞玩具、故意把玻璃打破等;三是出於內心的不滿。

李炎灝媽媽:多多是一個愛笑愛鬧好動的調皮娃, 他喜歡挖土機、湯瑪斯各種車類, 也很喜歡動畫片。 他現在已經三周半了,

Advertisiment
這個階段的他, 一刻也閒不住, 一天到晚這裡動動那裡動動, 破壞能力超強, 什麼玩具都能被他拆壞掉, 但是他嘴巴很甜, 認錯認得很快, 只是認完了轉眼又忘記。

星寶寶小編說:把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拆開, 是孩子學習探索的一種表現。 寶寶並非故意去破壞一個東西, 而是因為他對這個東西感興趣, 想看看究竟是怎麼回事。 孩子的好奇心很強, 看到什麼東西都想自己去摸一摸, 拆東西、撕書、扔東西、碰這碰那, 這些表面上看起來都像是孩子的破壞行為, 實際上是孩子的好奇心在驅使, 是兒童的探索行為。 對於這樣的“破壞行為”, 家長不能“以暴制暴”, 應該抱有寬容的心態, 因為破壞的過程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

Advertisiment
過分嚴厲的批評很可能會扼殺孩子可貴的探索精神。

建議方面在阻止孩子破壞的同時, 將其注意力轉移到滿足其探索心上。 例如, 如果孩子喜歡拆玩具, 家長需要立好規矩, 哪些能拆、哪些不能拆。 一些用舊打算換新或壞掉的生活用具可以專門放在一個地方, 供孩子拆拆弄弄, 以滿足其探索的欲望。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