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待孩子身高的誤區

孩子的身高問題一直是父母關注的重點之一。 隨著社會競爭的加劇, 父母們更明白孩子身高對將來的成功會有一定幫助。 很多父母都希望孩子高人一等, 有些家長甚至不惜讓孩子吃藥或做手術來增高。 但也有些家長對待小孩身高走進另一個極端:認為孩子長得矮是家族遺傳, 後天無能為力, 或認為孩子長大後自然會長高的。

遺傳決定個體的身高發展潛力, 後天因素影響潛力能否充分發揮, 我們需要做的就是, 抓住時機消除影響身高增長的不利因素, 讓潛力完全發揮, 不留下遺憾。 對待孩子的身高問題存在許多的誤區,

Advertisiment
需要家長及時糾正。

身材矮小不能等

孩子身材矮小有很多因素, 體質性發育延遲只是其中的一種。 家長自認為孩子是晚發育, 採取“等等看”的觀望做法是不對的, 它往往會讓孩子錯過最佳的治療期, 最後導致孩子增高無望。

孩子身材矮小, 首先需要排除可能的疾病因素。 內分泌疾病、慢性疾病、遺傳代謝性疾病、染色體異常等都會影響孩子的身高增長, 究竟孩子是不是晚長, 這需要醫生檢查後才能得出判斷。 發現孩子長個兒出現問題, 家長應該及時帶孩子到正規醫院診療。

高蛋白食物也能影響身高

營養過剩讓孩子性☆禁☆早☆禁☆熟, 使青春期早到, 性發育期提前, 這樣的孩子在一定年齡階段可能比同齡孩子要高,

Advertisiment
至少是不矮的, 但是, 過早地促進骨骼發育, 導致骨骺在生長發育期之前提早閉合, 最終會成為矮個子。

孩子性徵發育表現早, 或者孩子突然長得很快, 都應及時去看醫生。 家長應注意讓孩子營養均衡, 不要隨便給孩子吃營養品和保健品。

壓力過大會影響長個

人體的生長取決於腦垂體前葉分泌的生長激素, 而生長激素主要在睡眠時分泌。 因此, 孩子的睡眠習慣不可輕視, 不管是什麼原因, 幫助孩子找到好的學習方法, 儘量不要讓孩子熬夜。

孩子還需要充足的鍛煉, 運動後生長激素也會分泌增多, 鍛煉能增加新陳代謝, 促進骨骼生長, 又能增強機體的防病能力, 減少疾病。 孩子若長期精神緊張,

Advertisiment
也會影響長個兒, 因此家長要幫助孩子消除緊張情緒, 讓孩子在一個愉悅的心情下成長。

發育過程要一直關注身高

生長是一個積累的過程, 家長只有清楚孩子的生長發育規律, 在孩子的整個發育過程都一直關注身高變化, 這樣才能及早發現問題, 及時解決問題。

孩子出生的第一年, 身高一般會增長25釐米。 第二年, 會增長10~12釐米。 兩歲以後到青春期前, 每年增長5~8釐米。 青春期會是孩子的一個生長高峰, 男孩年增長可能達到8~10釐米, 女孩年增長可以達到7~9釐米, 之後孩子身高的增長會逐漸放慢。

家長應定期監測孩子的身高變化, 學齡兒童至少一年一次, 對比正常的身高水準。 青春期開始的年齡段(8~10歲的女孩, 10~12歲的男孩)最好做一次全面的生長發育檢查,

Advertisiment
對孩子的生長發育情況進行評價, 這樣才能及早發現問題。

孩子比同齡的孩子要矮很多, 就要引起父母的注意了。 孩子年齡越小越小, 生長的潛力及空間越大, 對疾病的治療的反應越敏感, 生長效果越好;而且孩子的年齡越小, 體重越輕, 用藥的劑量越小, 所花費用也越小。 因此, 家長切不可等無視孩子的發育期。 此時骨骺接近閉合, 生長潛力很小, 已不再可能達到理想身高。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