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離焦慮症是兒童時期較常見的一種情緒障礙, 而這種不適應行為或情緒, 依不同年齡, 會有不同的行為反應, 例如:越小的孩子, 會表現出來緊緊抱著父母不放、害怕、非常愛哭;而較大的孩子, 則會有懼怕的表情出現、情緒非常不穩定、又叫又跳的、耍賴、哭躺在底上不起來等等。 下面就來告訴你對待寶寶分離焦慮的辦法。
1.降低親子依戀強度
因為孩子將父母作為自己安全的港灣, 所有的事情都依靠父母來完成, 所以在父母離開時便會產生這種分離焦慮, 因而降低親子依戀程度,
Advertisiment
2.積極的引導
在孩子入園之前要讓孩子知道幼稚園是個有趣的地方, 家長可以不斷地跟寶寶說:老師像媽媽一樣地愛你, 老師就像是你的朋友, 你有什麼不高興的事, 都可以和老師說等等。 首先要讓寶寶在心理上不排斥老師, 這樣老師才可以接近寶寶並加以引導。 同時放低對老師的排斥心理。 有很多小夥伴在一起玩遊戲, 老師阿姨還會和大家一起做很多有意義的活動, 可以學本領, 也可以玩遊戲, 使孩子對幼稚園留下一個好印象, 並且產生嚮往與期待。
3.形成新的依戀關係
Advertisiment
分離焦慮主要是孩子失去了所依戀的人, 出現了不安全感。 要讓孩子不產生焦慮, 適應父母不在場的環境, 就要讓孩子與老師建立新的依戀關係。 家長平時要對孩子多誇獎老師的和氣、漂亮;告訴孩子老師會講很多故事, 會唱歌, 會帶你們做遊戲;在送孩子入園和接孩子回家時, 可以刻意的在孩子面前與老師友好的交流, 讓孩子覺得老師是爸爸媽媽的好朋友。 每天入園的時候, 在家裡就應該說好, 媽媽送到教室就會去上班, 並且實際上也堅持這樣做, 不要表現出不舍, 否則聰明的寶寶一看到你的不舍, 馬上就會以哭來要脅你。
回到家裡, 爸媽要問一問寶寶在幼稚園是怎麼玩的, 不要帶任何的暗示, 就讓寶寶憑自己的理解和表達敘述出來,
Advertisiment
4.增強幼稚園的吸引力
家長來接孩子時, 不要接了孩子馬上就回家。 幼稚園一般允許家長陪幼兒在戶外活動場地的活動器械上玩一會兒, 但要注意安全。 當孩子玩得高興時, 家長要表示應該結束了, 並答應他明天再來玩。 這樣, 幼兒可能會“懷念”在幼稚園玩耍的情景, 明天有了到幼稚園更強的動力。
5.注意孩子生活技能的培養
焦慮的產生有時還因為孩子的生活能力差, 在幼稚園需要自己動手的事情不會做。 婷婷的哭鬧就與生活技能的缺乏有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