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對抗腸病毒,小兒醫師建議補充乳酸菌肽

腸病毒四年一次的大流行又來了

又到了腸病毒流行的高峰期, 臺北市腸病毒門就診人次明顯比前一個月來得高, 臺北市衛生局特別叮嚀, 今年腸病毒恐會有一波大流行, 家長及老師一定要提高警覺!

歐醫師表示, 每年4~9月是最主要的流行季節, 腸病毒易存活於潮濕悶熱的環境, 共有60餘型, 其中尤其以「腸病毒71型」容易引起腦膜炎、腦炎等神經系統併發症最為嚴重, 甚至可能造成死亡。

腸病毒主要是經由糞口或飛沫途徑傳染, 且5歲以下的幼兒為重症高危險群, 如果有一個孩子感染腸病毒, 其他的孩子就很容易接觸而傳染,

Advertisiment
此外, 父母也可能將病毒帶回家中, 進而傳染給年幼的寶寶。

腸病毒臨床症狀及感染照護

腸病毒最常見的二項症狀, 其一就是皰疹性咽峽炎, 寶寶會出現發燒、嘔吐, 咽峽部會有小水皰或潰瘍;以及手足口病, 特徵為發燒, 並在口腔黏膜出現水皰或潰瘍, 而手掌、腳掌及臀部會有帶小水皰的紅疹。

雖然大部份寶寶感染腸病毒後, 症狀不會很嚴重, 但需要長達3-7天才能痊癒, 少數嬰幼兒可能會引發嚴重的併發症, 例如腦炎、腦膜炎、心肌炎等, 所以家長通常只要聽到寶寶感染腸病毒還是會很緊張。

但如果寶寶不小心感染腸病毒除就醫外, 歐醫師建議照護上要多休息、多喝水, 補充足夠的營養, 寶寶可能會因為口腔潰瘍的疼痛而不想喝水或進食,

Advertisiment
而造成水分或營養攝取不足, 嚴重甚至要住院治療, 所以, 寶寶如果因口腔疼痛減低食欲時, 可以多讓寶寶吃冰涼的食物, 同時也可額外補充特定保健食品, 以維持寶貝自我防禦力。

預防腸病毒居家&校園防護三步驟

腸病毒目前沒有特效藥或疫苗, 最基本的防護方式就是勤洗手、多運動及良好的正常作息。 歐醫師建議如果家中有還沒上學的寶寶, 家長要注意以下三件事:

1.外出回家後, 請先更換衣物並正確洗手才接觸寶寶。

2.保持環境整潔、定期消毒玩具。

3.流行期間儘量不帶寶寶到公共場所。

如果是幼稚園, 會建議老師每日養成防護三步驟, 包括:

1.量體溫, 瞭解孩童是否有發燒。

Advertisiment

2.開口檢查是否有嘴破或留意孩童是否有喉嚨痛的反應。

3.用餐前、如廁後叮嚀孩子要洗手。

平常補充乳酸菌肽照顧寶寶更輕鬆

現今家長生活忙碌, 為了照顧寶寶的健康, 總是希望有更輕鬆及有效的方式, 因此, 補充複合益生菌也是很好的保護方式, 不過, 不是所有的益生菌都能維持寶寶的保護力, 必須選對菌種以及多種益菌組合披覆作用力較好, 才能有理想的效果。

歐醫師建議家長可以選擇專為寶寶設計的乳酸菌肽成分產品, 因為乳酸菌肽能夠通過胃酸、膽鹽的考驗, 進入到消化系統抑制壞菌的生長, 進而幫助寶寶改變細菌叢生態, 建立良好的消化吸收力。

只要寶寶的消化道機能運作好, 自然體力就會提升,

Advertisiment
腸病毒就不容易威脅寶寶的健康, 並養成平常就補充的習慣, 支持寶貝建構完整防護罩, 自己保護自己, 如果在生病期間有腹瀉症狀, 更要增加乳酸菌肽的補充量, 協助寶寶更快恢復健康, 快樂成長。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