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我和兒子在廣場上玩, 有人送給我們一張宣傳單。 兒子問宣傳單上寫的什麼, 我就念給兒子聽:星期六, 新建動物園正式開業, 凡當天去動物園參觀的遊客, 免門票, 還有禮品相贈……
兒子一聽有這樣的好事, 頓時興奮起來:“爸爸, 到時候我們早早起來, 早早去。 ”
“行。 ”我毫不遲疑地同意了。
終於盼到了週六, 我們一家人早早起床, 早早吃飯, 然後6點不到就出發去動物園。
當我們到達動物園門口的時候, 也就7點左右, 沒想到, 我們來得早, 很多人比我們來得更早, 動物園門口已是人頭攢動, 擁擠不堪。 我們一家人手拉著手,
Advertisiment
免費進到動物園裡, 人擠人, 人擁人, 根本無法在某個地方站定, 只能隨著人流被動地走, 一圈下來, 什麼動物也沒看仔細。
兒子嘟囔道:“早來, 一點兒也不好。 ”
我當然也有同感, 早來未必是件好事, 晚來未必是件壞事——於是, 我們決定打道回府, 晚些時候再來。
一個月後, 我們再次到動物園參觀。 這次沒有了擠擠挨挨的人群, 動物看起來倒明顯地比上一次“多”了, 我們一家三口不急不忙, 認真地看了大象噴水, 又欣賞了猴王爭霸, 還長時間地逗留在“百禽園”, 認識了好多好多以前見所未見大大小小的鳥——晚一步來,
Advertisiment
“晚一步”並非壞事!由此我想到了對孩子的教育——
兒子有個小夥伴叫明明, 兩人同歲。 前年, 他們還不到上幼稚園的年齡, 可明明的爸爸卻找我商量:“雖然兩個孩子還都不到上幼稚園的年齡, 但現在都講究快人一步, 咱們也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是不是應該讓他們早一點兒入園, 早一點兒入園才能早適應, 早適應才能早成長……”
明明爸爸的話讓我心有所動:要想不輸在起跑線上, 不妨“搶跑”一下。 我幾乎就要同意明明爸爸的建議, 讓兒子和明明一起早一步上幼稚園了, 可妻子卻堅決反對:“不行, 兒子還小, 等一年再說吧!”
妻子是家裡的主心骨, 一直掌控著我家大事小情的決策權, 我只能抱歉地跟明明爸爸說:“你讓你家明明先上幼稚園吧,
Advertisiment
明明爸爸則抱怨我們“太不重視孩子的成長”, 於是明明就早一步上了幼稚園, 我兒子和明明相比, 則明顯地“晚”了一步, 到明明上中班的時候, 我兒子才入園。
對於孩子的成長, 是讓“早一步”好, 還是“晚一步”好呢?不妨先看看“早一步”和“晚一步”的不同表現。
先看明明小朋友在中班裡的表現。 明明在中班裡的孩子中個頭最矮, 漸漸成了老師和其他小朋友“照顧”的物件。 老師經常說:“明明小朋友是大家的小弟弟, 大家要愛護他, 不要欺負他, 不論做什麼事, 大家都要讓著明明小朋友。 ”在老師和其他小朋友的保護與謙讓下,
Advertisiment
再看我兒子在小班裡的表現。 兒子在小班裡的身高在平均身高以上, 無需老師和其他小朋友的特別照顧。 除了不用別人照顧, 兒子還需要擔當起“照顧”他人的重任。 這不, 沒過多久兒子就被老師委以重任, 當了小班長, 老師經常對我兒子說:“國澳小朋友, 你是小班長, 可要擔當起小班長的責任喲。 ”兒子當然不辜負老師的期望, 把小班長當得有模有樣, 每天把教室裡的小桌椅擺放得整整齊齊, 還要逐個勸說小朋友們要多喝水預防感冒;小朋友之間鬧了矛盾,
Advertisiment
通過以上對比, 我深深地感覺到, 讓孩子“晚一步”成長, 並非是“在起跑線上輸掉”了, 反而是“贏得了更多的成長後勁”——孩子的成長沒有劃定的起跑線, “準備好”才是成長的真起點, 而“晚一步”恰好是“準備好”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