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對孩子進行評價的時候堅持全面辯證的原則, 同時幫助他們建立客觀的自我評價體系, 巧妙地引導孩子們向更高的目標前進。
孩子小的時候, 我們對他們的評價肯定是以正面鼓勵為主, 但是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和心智的成熟, 我們也要逐漸引導他們認識到自己存在的不足。 比如, 三歲的孩子寫字的時候, 無論寫得多麼歪歪扭扭, 我們都應該說:“你寫得真棒。 ”這時候不必擔心他們產生自滿心理。 但是當孩子們上一年級的時候, 我們就不能這麼簡單地評價他們了, 而應該注意他們寫字的姿勢和筆順是否正確,
Advertisiment
我們評價孩子的主要依據就是孩子是否實現了各方面的發展目標, 他是如何實現的。 因此, 目標的設置對預防孩子自滿非常重要。 因為, 多數孩子的自滿正是因為他們缺少有足夠誘惑力的新目標。
這裡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 很多家長對孩子缺少目標很不理解, 覺得怎麼可能呢, 找一個新的目標很困難嗎?曾有一位家長這麼問過我,
Advertisiment
Advertisiment
每當我的學生取得一定成績的時候, 我總是真心地祝福他們, 與他們一同沉浸在成功的喜悅當中, 甚至開個小型慶祝會什麼的。 只是當他們在以後的學習和生活中碰到了什麼困難解決不了的時候, 我們才會一起討論:“看來, 你已經取得的成績面對這些困難還是顯得有些無能為力, 那我們一起來看看, 下一步應該做點什麼, 怎麼做, 才能解決新問題。 ”
有位小學數學老師, 發現孩子學習乘法時積極性很小,
Advertisiment
有位做會計的家長發現自己的孩子雖然腦子非常快, 但粗心大意, 而且怎麼說孩子都不改。
Advertisiment
賬做完後, 父親帶著孩子去了企業, 領導接過帳本就給相關人員打電話, 讓他們過來對賬。 結果那些人過來一對就愣了, 其中一位不明究竟的同事問這位父親:“你可是咱們的老財會啊, 我可對手下說過,電腦可能因為病毒出現錯誤,你的賬絕對不會有問題,這次怎麼做成這樣?是不是有什麼事不在狀態?”領導假裝不知道底細,配合這位父親:“錯就錯了,粗心點也不是什麼大錯,先就這麼著吧。”這下所有人都像看怪物一樣看著領導:“那怎麼行?就這個賬我們馬上就得破產了,老總,是不是有什麼難言之隱?可再為難我們也損失不起這麼多啊。”
這時,孩子明白粗心的後果有多麼嚴重了,他趕緊向大家說明賬是自己做的,領導也把這個情況給大家做了說明。大家明白事情原委以後,一位中層領導對這個孩子說:“孩子,你這個想法可不對,對你來說,粗心無非就是分數多少的問題,這次考不好下次注意就行了。可到了工作中,這可是無法挽回的損失。你知道嗎?按照你做的這個賬,我們企業得損失六十幾萬,那就意味著兩百多人一個月得餓肚子了,很可能這個企業就此破產了。”從此以後,這個孩子在每本書的封面上都寫上了一句話:“要認真,多檢查,不粗心。”果然慢慢改掉了這個毛病。其實,以前父親也給孩子舉了很多粗心導致嚴重後果的例子,但是孩子沒有切身體會,就覺得無所謂。所以我們要想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不足,設定新的目標,是要講究一點技巧的。
明智的家長,會經常引導孩子們反思自己,我曾經在一位家長那裡見過一摞孩子的成長記錄。其中有一份要求孩子每個月都要認真填寫的反思記錄,我摘寫出來供大家參考:
本月我犯的錯誤,這些錯誤的後果,這些錯誤是不是可以避免的?(請大家注意,這位家長問的是可以避免而不是應該避免,這樣就現實得多。)
本月我表現出來的不足,這些不足與別人的差距,這些不足是不是可以彌補?彌補的方法是什麼?多長時間可以彌補?
本月我又接觸到了哪些新的東西?我能否適應這些東西?困難在哪裡?為什麼會產生這些困難?我是否應該克服這些困難?我應該如何克服這些困難?我多久能克服這些困難?
而且,這位家長還把這些問題逐條細化為知識上、生活上、思想上,等等。這實在是一種非常好的預防孩子自滿的想法。
我可對手下說過,電腦可能因為病毒出現錯誤,你的賬絕對不會有問題,這次怎麼做成這樣?是不是有什麼事不在狀態?”領導假裝不知道底細,配合這位父親:“錯就錯了,粗心點也不是什麼大錯,先就這麼著吧。”這下所有人都像看怪物一樣看著領導:“那怎麼行?就這個賬我們馬上就得破產了,老總,是不是有什麼難言之隱?可再為難我們也損失不起這麼多啊。”這時,孩子明白粗心的後果有多麼嚴重了,他趕緊向大家說明賬是自己做的,領導也把這個情況給大家做了說明。大家明白事情原委以後,一位中層領導對這個孩子說:“孩子,你這個想法可不對,對你來說,粗心無非就是分數多少的問題,這次考不好下次注意就行了。可到了工作中,這可是無法挽回的損失。你知道嗎?按照你做的這個賬,我們企業得損失六十幾萬,那就意味著兩百多人一個月得餓肚子了,很可能這個企業就此破產了。”從此以後,這個孩子在每本書的封面上都寫上了一句話:“要認真,多檢查,不粗心。”果然慢慢改掉了這個毛病。其實,以前父親也給孩子舉了很多粗心導致嚴重後果的例子,但是孩子沒有切身體會,就覺得無所謂。所以我們要想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不足,設定新的目標,是要講究一點技巧的。
明智的家長,會經常引導孩子們反思自己,我曾經在一位家長那裡見過一摞孩子的成長記錄。其中有一份要求孩子每個月都要認真填寫的反思記錄,我摘寫出來供大家參考:
本月我犯的錯誤,這些錯誤的後果,這些錯誤是不是可以避免的?(請大家注意,這位家長問的是可以避免而不是應該避免,這樣就現實得多。)
本月我表現出來的不足,這些不足與別人的差距,這些不足是不是可以彌補?彌補的方法是什麼?多長時間可以彌補?
本月我又接觸到了哪些新的東西?我能否適應這些東西?困難在哪裡?為什麼會產生這些困難?我是否應該克服這些困難?我應該如何克服這些困難?我多久能克服這些困難?
而且,這位家長還把這些問題逐條細化為知識上、生活上、思想上,等等。這實在是一種非常好的預防孩子自滿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