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對於生二胎 職場媽媽表示很糾結

【實例解析】

在一家公司擔任銷售主管的陳女士卻陷入了糾結當中。 一方面, 已經36歲的她想儘快給兒子添一個弟弟或妹妹;另一方面, 她又擔心重新經歷一遍懷孕養育孩子之後, 她辛苦奮鬥十幾年打下的基礎恐怕要拱手讓出了, 這讓她心有不甘。

有記者瞭解到, 與陳女士有同樣困擾的職場媽媽不在少數。 如果說生第一胎時大部分年輕媽媽還只是在新單位剛剛起步, 那麼如今有了生“二胎”資格的不少職場熟☆禁☆女, 已經成長為了單位的中流砥柱, 面臨著比生一胎更艱難的抉擇:到底是“生”, 還是“升”?

Advertisiment

現狀:競爭激烈職場媽媽不敢生

網友“逸之之”發帖稱:“最近一直討論是否審批二胎的事宜, 現在全家人都在想方設法地說服我……我要成為職業女性, 不要做家庭主婦。 我認為多一個孩子直接會影響女性三年的職業生涯, 何況我是要求孩子必須我自己帶大呢?”她最後發出感慨:“女人啊, 事業與家庭真的難以平衡。 ”文章開頭所說的陳女士頭胎生的男孩已經5歲了。 “單獨二胎”政策出臺後, 她糾結了:丈夫還想再生一個孩子, 可是一想還要再經歷一年左右的孕期、產期、哺乳期, 好不容易熬到的主管位置又要放棄, 這對已經36歲的她來說, 無異于重新擇業。

對“單獨家庭”做的一項生育意願調查顯示, 因為既忙工作又帶孩子, 可能會影響工作、失去升遷機會。

Advertisiment
因此四分之一的人因擔心“太累太辛苦”、“工作太忙沒時間”而放棄兩孩。 據記者調查瞭解, 在競爭激烈的職場上, “不敢生”是不少白領女性的普遍心態。 工作與孩子, 都在爭搶母親的精力, 不僅是外界的競爭, 有了孩子後大量分散的精力也讓職場女性難以全身心投入到工作當中。 孩子剛出生的時候, 雖然自己在單位上班, 但心裡總是記掛著孩子, 主動加班的情況就更少了, 對此, 很多媽媽都感同身受。 一胎時一個家庭圍繞一個孩子轉, 通過父母長輩的分擔, 職場女性還能像走鋼絲般維持住工作與家庭間的平衡, 那麼生二胎則可能面臨更多考驗。

企業用人:“已婚已育”優先考慮

在電視劇《咱們結婚吧》中,

Advertisiment
高圓圓飾演的女主角是一名酒店大堂經理, 能力突出外形靚麗。 可由於32歲未婚, 公司認為她即將因結婚生子而耽誤工作, 高圓圓就這樣丟了工作。 而她在隨後的求職中, 也因為同樣原因屢屢受困。

事實上, 女性求職受婚育困擾現象一直存在, 有記者流覽了一些招聘網站發現, 很多公司在選人時, “已婚已育”優先考慮。 不過, 隨著“單獨二胎”政策實施之後, 已婚已育也不再是雙保險了。 一家企業人力資源負責人說:“以前招聘都問婚育情況, 下次招聘還得婉轉問問應聘物件是否覺得孩子還需要一個伴兒。 下次我們招聘優先考慮的將是已婚已育有兩孩的, 可不知道符合這樣的要求而且年齡還不算太大的人選有多少呢?”這位負責人開玩笑地說。

Advertisiment

無論自己是否直接受益, 公眾都對放開“單獨”二胎的政策持支持的態度。 不過, 也有人擔心政策會不會讓女性在職場中更加弱勢。 原本30歲左右已婚已育, 重返職場的有工作經驗女性, 是雇主青睞的穩定人群。 “單獨二胎”政策讓這部分人的生育計畫也有了不確定性, 企業也會試探性地瞭解她們對生二胎的意願, 再決定重要崗位的安排。 40歲以後的女性, 如果還打算生二胎的話, 估計職場之路也就到頭了, 還不如回家做全職媽媽。 除非自主創業或自由職業, 找工作對她們來講, 實在不佔優勢。

職場專家:提前規劃做好各方面準備

一項研究結果表明, 越是收入高的職業女性, 越不願意生第二胎。

Advertisiment
韓國開發研究院在1980年至2005年25年的時間裡對女性工資和生第二胎之間的相互關係進行了研究, 並發表報告稱:“女性工資每提高10%, 生第二胎的幾率就下降0.56至0.92個百分點。 ”韓國開發研究院分析說, 隨著進入高收入職業群體的女性不斷增加, 比起再生孩子背負養育負擔, 女性更願意上班增加收入, 好好撫養一個孩子。

職場專家認為, 對於職場女性來說, 生不生二胎的困惑來自於工作與家庭的權衡, 要解決這樣的困惑, 就要學著與工作單位的領導積極溝通, 無論是懷孕期還是哺乳育兒期, 遇到任何問題, 都應該主動向上司提出這些問題的解決方案, 譬如實行彈性工作制, 協調好家庭事務和工作之間的關係。 其實, 生育本身並非女性職業生涯“絆腳石”。 關鍵是要做好個人規劃、心理準備及物質準備等,既要考慮目前工作狀況,更要考慮自身健康、精力以及家庭等因素,只有這樣才能魚和熊掌兼得,成為一個幸福的“職場媽媽”。

關鍵是要做好個人規劃、心理準備及物質準備等,既要考慮目前工作狀況,更要考慮自身健康、精力以及家庭等因素,只有這樣才能魚和熊掌兼得,成為一個幸福的“職場媽媽”。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