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對胃病極具特效的中醫藥方和用量禁忌

介紹一些對胃病極具特效的中醫藥方和用量禁忌:

茯苓

【藥材特徵】為真菌茯苓的菌殼。

【性味功用】味甘、淡, 性平。 利水滲濕, 健脾安神。 適用於各種急慢性胃病有脾虛表現者。 每次用量12克。

薏苡仁

【藥材特徵】喬本科植物薏苡的成熟種仁, 秋末果實成熟時採收。

【性味功用】味甘、淡, 微寒。 利濕健脾, 清熱排膿, 除痹。 清熱利濕應生用, 健脾止瀉炒用。 為治療脾虛證胃病最常用的藥物, 對脾虛濕盛者尤為合適。 每次用量10~30克。

澤瀉

【藥材特徵】澤瀉科植物澤瀉的塊莖, 秋季採挖。

【性味功用】味甘、淡, 性寒。 利水滲濕, 瀉熱:用於治療濕熱阻滯中焦的胃炎、潰瘍等。

Advertisiment
每次用量5~10克。

虎杖

【藥材特徵】蓼科植物虎杖的根莖和根, 春秋採挖, 曬乾, 生用。

【性味功用】味苦, 性寒。 利膽退黃, 清熱解毒, 活血化淤, 祛痰止咳。 對伴有口幹口苦、大便秘結、舌紅的胃炎、潰瘍、消化不良尤其合適。 每次用量10~30克。

車前子

【藥材特徵】為車前科植物車前或平車前的成熟種子, 夏秋採摘。

【性味功用】味甘, 性寒。 利尿通淋, 滲濕止瀉, 清肝明目, 主要用於治療暑濕阻滯中焦的急性胃炎, 常與澤瀉、藿香、佩蘭等配伍。

陳皮

【藥材特徵】芸香科植物橘及其變種的果皮, 於秋末冬初果實成熟時採收。 陳久者為佳。 其橘核、橘絡、橘葉也可做藥用。

【性味功用】, 味辛、苦, 性溫。 可理氣健胃、燥濕化痰, 具有良好的行氣止痛、健脾和中功效,

Advertisiment
是治療胃病最常用的中藥之一。 每次用量為3~10克。

青皮

【藥材特徵】橘的幼果或, 未成熟果實的果皮, 5~6月採集。

【性味功用】味辛、苦, 性溫。 疏肝理氣, 消積化滯。 治療飲食積滯導致的胃脘脹痛、食欲不振, 常常與山楂、神曲、麥芽同用。 每次用量3~10克。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