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導致產後血瘀的4大因素

產後血瘀是指媽媽產後陰☆禁☆道流血過多, 那到底為什麼會出現產後血瘀呢?

病因

可分為宮縮乏力、較產道裂傷, 胎盤因素及凝血功能障礙4類。

1、宮縮乏力

胎兒娩出後, 胎盤自宮壁剝離及排出, 母體宮壁血竇開放致出血。 在正常情況下由於產後宮腔容積縮小, 肌纖維收縮加強, 使交織於肌纖維間的子宮壁內血管被壓迫止血, 與此同時血竇關閉, 出血停止。 同時由於孕產婦的血液呈高凝狀態, 粘在胎盤剝離後損傷血管的內皮膠原纖維上的血小板大量聚集形成血栓, 纖維蛋白沉積在血小板栓上, 形成更大的血凝塊,

Advertisiment
有效地堵塞子宮血管, 使肌纖維收縮後放鬆時也不再出血。 若胎兒娩出後宮縮乏力使子宮不能正常收縮和縮複, 胎盤若未剝離、血竇未開放時尚不致發生出血, 若胎盤有部分剝離或剝離排出後, 宮縮乏力不能有效關閉胎盤附著部子宮壁血竇而致流血過多, 是產後出血的主要原因。

宮縮乏力可由於產婦精神過度緊張, 分娩過程過多使用鎮靜劑、麻醉劑;異常頭先露或其他阻塞性難產, 致使產程過長, 產婦衰竭;產婦子宮肌纖維發育不良;子宮過度膨脹, 如雙胎、巨大胎兒、羊水過多, 使子宮肌纖維過度伸展;產婦貧血、妊高征或妊娠合併子宮肌瘤等, 均可影響宮縮。

導致產後血瘀的4大因素

2、軟產道裂傷

Advertisiment

為產後出血的另一重要原因。 子宮收縮力過強, 產程進展過快, 胎兒過大, 往往可致胎兒尚未娩出時宮頸和(或)陰☆禁☆道已有裂傷。 保護會陰不當、助產手術操作不當也可致會陰陰☆禁☆道裂傷。 而會陰切開過小胎兒娩出時易形成會陰嚴重裂傷, 過早會陰側切也可致切口流血過多。

會陰陰☆禁☆道嚴重裂傷可上延達穹窿、陰☆禁☆道旁間隙, 甚至深達盆壁, 陰☆禁☆道深部近穹窿處嚴重撕裂, 其血腫可向上擴展至闊韌帶內。

分娩過程中, 宮頸發生輕微裂傷幾乎不可避免, 通常裂傷淺且無明顯出血, 不作宮頸裂傷診斷。 出血較多的宮頸裂傷發生在胎兒過快通過尚未開全的宮頸時, 嚴重時可向下累及陰☆禁☆道穹窿, 上延可達子宮下段而致大量出血。

3、胎盤因素

Advertisiment

胎盤因素引起的產後出血, 包括胎盤剝離不全、胎盤剝離後滯留、胎盤嵌頓、胎盤粘連、胎盤植入、胎盤和(或)胎膜殘留。

胎盤部分剝離及剝離後滯留可因宮縮乏力所致。 胎盤嵌頓偶發生於使用催產素或麥角新堿後引起宮頸內口附近呈痙攣性收縮, 形成狹窄環, 把已完成剝離的胎盤嵌頓于宮腔內, 妨礙事宮縮而出血, 這種狹窄環也可發生在粗暴按摩子宮時。 膀胱過度充盈也可阻礙事胎盤排出而致出血增多。

胎盤全部或部分粘連於子宮壁上, 不能自行剝離, 稱為胎盤粘連。 部分粘連易引起出血。 多次人工流產易致子宮內膜受損及發生子宮內膜炎。 子宮內膜炎也可由於其他原因感染所致, 子宮內膜炎可引起胎盤粘連。

Advertisiment

胎盤植入是指胎盤絨毛因子宮蛻膜發育不良等原因而植入子宮肌層, 臨床上較少見。 根據胎盤植入面積又可分為完全性與部分性兩類。

胎盤殘留較多見, 可因過早牽拉臍帶、過早用力揉擠子宮所致。 胎盤殘留可為部分胎盤小葉或副胎盤殘留粘附于宮壁上, 影響宮縮而出血, 胎盤殘留可包括胎膜部分殘留。

4、凝血功能障礙

為產後出血較少見的原因。 如血液病(血小板減少症, 白血症, 凝血因數Ⅶ地、Ⅷ減少, 再生障礙性貧血等)多在孕前業已存在, 為妊娠禁忌證。 重症肝炎、宮內死胎滯留過久、胎盤早剝、重度妊高征和羊水栓塞等, 皆可影響凝血或致彌漫性血管內凝血, 引起血凝障礙、產後流血血不凝, 不易止血。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