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小不點為什麼迷戀玩具武器

在學齡前的4-6歲的男童中, 有不少人十分迷戀玩具武器。 他們常常把玩具坦克、玩具機槍當作“寵物”愛不釋手, 對“殺傷力”更大的玩具火箭更是情有獨鍾。 他們還常常用積木搭起炮樓、掩體, 而不是學校、花園。 他們可以揀起一根木棍當作一支長槍, 拋出一隻鞋子當作發射了一顆導彈, 扔出一隻空瓶當作投擲了一枚炸彈——凡是能觸摸到的任何東西, 在他們心裡便都成了殺人武器。 不過, 其實他們往往並不想傷害誰, 而只是想通過“假戲”過一下“戰爭癮”, 如此而已。
實際上, 有的男孩生下來就比其他男孩更具挑釁或暴力傾向。

Advertisiment
當然, 很少有家長願意看到自己的孩子熱衷於這種“殺人遊戲”(儘管完全是假的)。 不過話又要說回來:他們只是在“演戲”, 而且大多並無任何真正意義上的惡意。
對於學齡前的小不點來說, 他們生活的這個世界就像是一團謎, 由此恐懼感便可能應運而生。 於是他們就常常通過演戲來揭開某些謎團, 以便自己能更好地理解這個不可捉摸的世界。 也許是害怕門背後躲著壞人, 故他們在演戲時便用槍先將其制服。 真實生活中看到一棟高樓, 他們或許會被怔住, 於是在家就用積木搭起一座相似的大樓, 然後又用手將其徹底摧毀。 此時, 正因為他感到了自己的強大, 恐懼感就被驅走了。 在想像的幫助下, 使得他們對他們迷亂的精神世界增強了控制的力度。
Advertisiment
說到底, 這與阿Q的精神勝利法頗有相似之處。
作為家長, 儘管不必為自己孩子的挑釁傾向過分擔憂, 但做出某些相應的努力仍有必要。 首先, 不讓其看更多的暴力電視(因為多看暴力電視只會加強其心理上的挑釁傾向), 相反應引導其多看一些有關自然和動物的電視節目。 其次, 儘量少為其提供玩具武器, 並嚴格限制其與有相似挑釁傾向的孩子玩“戰爭遊戲”, 以免到後來假戲真做, 難以自拔。 再次, 千萬不要也以挑釁或暴力手段對待一個有挑釁或暴力傾向的孩子, 因為這只能使孩子的自我控制更加困難。 而當你感到必須對其過分的挑釁行為作出規範時, 你的行動須是文明的,
Advertisiment
又是堅定的。
要是你的孩子已經在傷害人或破壞財物, 那就意味著你面臨的是更為困難的處境了。 不妨將其挑釁傾向轉引至運動場或遊樂場上, 以便為其找到情緒的發洩處。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