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小個子孕婦適合順產嗎?決定順產的4大因素

肖女士:我身高比較矮, 特別擔心生產時費勁, 如果生了一半沒勁了再改成剖宮產, 還得遭二遍罪。 所以我想直接剖宮產。 可是好多人都建議我順產, 說恢復快, 對胎兒也好。 我現在也沒了主意。 我想諮詢專家, 個子太小, 生產無力, 是不是真的會影響順產呢?

關於順產, 准媽媽總是有很多疑問, 個子小的女性能順產嗎?專家說, 身高與產力沒有絕對關係, 所以小個子也能順產。

身高與產力沒有絕對關係, 子宮收縮是自主神經的收縮, 力量非常大, 所以正常女性都具有產力, 最主要最關鍵的是要注意用力的技巧。

Advertisiment
在整個分娩過程中, 產婦要適當地調節呼吸、放鬆心態、正確地運用力氣。 要想增強自己的產力, 孕婦在懷孕期間就要開始做運動, 同時也要保持良好的心情。 當然, 如果孕婦的腹部脂肪太厚, 力氣就沒有辦法使出來, 所以孕婦要控制體重, 這也是順產能否正常進行的關鍵。

剖宮產應該是在母體或胎兒有異常時所採用的方法, 例如, 孕婦骨盆腔狹窄、胎兒過大、胎兒胎位不正、前置胎盤、胎盤早期剝離、急性胎兒窘迫等, 不能成為產婦害怕順產的理由。 女性孕期一定要做好產前檢查, 在分娩期前多聽醫生建議, 選擇合適的分娩方式。

決定順產的4大因素

老一輩的婆婆們都習慣用臀部大小來判斷是否容易懷孕以及生產的難易程度,

Advertisiment
所以喜歡的都是身壯屁股大的媳婦。 但專家認為, 臀部大並不代表生產能順利, 因為臀部的形狀才是決定生產的難易的關鍵。 一般來講, 決定生產難易程度有四大因素:

因素一:骨盆

骨盆是由骶骨、尾骨和兩塊髖骨(由髂骨、坐骨及恥骨融合而成)所組成。 骶骨與髂骨和骶骨與尾骨間, 均有堅強韌帶支持連結, 形成關節, 一般不能活動, 妊娠後在激素的影響下, 韌帶稍許鬆弛, 各關節因而略有鬆動, 對分娩有利。 兩側髂恥線及骶岬上緣的連線形成骨盆的“骨盆界線”。 該界線將骨盆分成上下二部分, 上為大骨盆或稱假骨盆, 下為小骨盆或真骨盆(簡稱骨盆)。 大骨盆能支持妊娠時增大的子宮, 但與分娩無關。 臨床上可通過觀察大骨盆的形狀和測量某些徑線等,

Advertisiment
來間接瞭解真骨盆的情況。

骨盆由兩側前方的無名骨(腸骨、坐骨及恥骨圍繞而成)、薦骨及尾骨相連接成一個通道, 也就是“產道”。

評估骨盆之產容量時, 最重要的量度有:

1. 入口的產科直徑。

2. 坐骨棘之間的距離。

3. 恥骨下角與二結節間之距離。

4. 三平面(入口、中間及出口)之後矢徑。

5. 薦椎之屈度和長度。

這些客觀評估的尺度, 必須藉助放射線骨盆攝影才能測知。 但是放射線的照射, 可能會增加將來幼兒得血癌的機率, 所以並不廣泛被使用。

一般而言, 只在產程進展遲滯時, 才考慮採用這項檢查。 或者依據臨床的判斷及超音波檢查, 來決定是否有胎頭骨盆不對稱的問題, 必須採用剖腹產術。

Advertisiment

由於女性的骨盆的變化極大, 要將骨盆做硬性的分類實不可能。 為了實際上的需要, 依照骨盆入口的形態, 我們可將骨盆分為:

1. 女式, 即圓形或橫卵圓形。

2. 男式, 即心臟型或楔型。

3. 類人猿式, 即長前後卵形。

4. 扁平式, 即橫卵圓形, 但前後徑很短。

這四類的骨盆對分娩的影響, 以“女式”及“類人猿式”較有利於生產。 “男式”及“扁平式”都不利於陰☆禁☆道式生產。 當然, 骨盆的形態無法由肉眼透視, 屁股大比較會生小孩的說法, 也只是臆測。

因素二:胎兒

胎兒的姿勢、產式、體態、位置、頭圍、胸圍, 胎兒的數目及胎兒的健康狀況等, 都可能影響產程的進展及生產的方式。 如果胎兒體重過大超過4000克以上, 會增加難產的幾率。

目前有不少孕婦剛懷孕體重就增加了5公斤,

Advertisiment
妊娠期未過半, 體重增加卻已遠遠超過正常標準。 她們大多在懷孕以後, 就過於重視營養攝取, 一頓就比原來多吃好多, 各種甜的、高脂肪的、高澱粉類的食物也吃得不少, 目的就是要把肚裡的胎兒養胖。 如果胎兒過大只能選擇剖腹產, 雖然剖腹產危險不大, 但對產婦來說, 畢竟是個手術, 可能造成子宮的粘連, 以後如果要做人流手術, 難度也會增大。 此外, 太大的嬰兒以後患肥胖症、糖尿病等營養過剩的疾病幾率要比一般孩子高。

因素三:子宮的收縮力

目前我們仍不瞭解發動分娩的真正動機。 正常狀態下, 妊娠四十周左右可能是子宮伸張到某一程度、子宮頸周圍的神經叢受刺激、胎盤產生特殊激素、血中動情素、機黃體素下降、生理或心理等因素影響分娩的發動。

簡單來說到了分娩時,子宮開始有規律的收縮。宮縮開始時的疼痛有些象平時痛經,有人會感到腹瀉加重時的疼,一些孕婦也可能會感到腰背酸痛加劇等,總之,每個人的情況都稍有區別。

產婦會感到每次宮縮由弱變強,維持一定時間之後,又逐漸減弱以至消失。以後,兩次宮縮之間的間隔時間逐漸縮短,宮縮持續時間逐漸延長。這就是分娩前的子宮收縮,也稱分娩陣痛。

子宮收縮最初是每隔20-30分鐘出現一次,逐漸縮短到每次間隔15分鐘、10分鐘甚至每隔5分鐘就出現一次,宮縮持續時間由最初持續20秒增加到40秒甚至1分鐘。

產婦宮縮間歇的時間、持續的時間及宮縮強度等情況是有規律的,隨著宮縮間歇時間的縮短、宮縮持續時間的延長,宮縮的強度會不斷地增加,產婦的分娩時間就要臨近。在子宮肌收縮的作用下胎膜發生破裂,受到壓迫的胎兒無法繼續呆在宮腔裡,只好慢慢地向子宮頸口移動,宮頸口就開始擴張,將胎兒向外排出。

如果宮縮力太強,產程過短會造成產道裂傷;如果產程過長,說明子宮收縮不佳或胎兒和骨盆不匹配,應及時處理,必要時做剖腹產。

因素四:心理因素

雖然分娩是一種自然的生理現象,但是對於孕婦來講畢竟是一個較大的生理變化與心理刺激。據調查,產婦最怕的是分娩疼痛,其次是怕出血過多,再次是怕難產。臨產前孕婦恐懼情緒、可以通過中樞神經系統抑制子宮收縮造成宮縮無力,導致產程延長。

情緒緊張引起交感神經—腎上腺素系統興奮,引起兒茶酚胺大量釋放,使外周動脈阻力增加,血壓增高,胎兒缺血缺氧,造成胎兒宮內窘迫。孕婦的情緒穩定程度是影響難產的一個重要因素。據研究,情緒不穩定孕婦的難產率高於情緒穩定的孕婦。情緒不穩定的孕婦,往往產程較長或伴有不規則的宮縮。

為了保證分娩時情緒穩定,在懷孕期間孕婦就應瞭解相關的分娩知識,這樣就會明白各個產程的情況,消除對分娩的恐懼感,心中有數就能夠積極配合醫生,順利進行分娩

總結:判斷生產難易度非肉眼可見

臨床上,有些孕婦較易發生早產的現象,但卻找不出子宮、胎盤羊水或胎兒的異常因素,只能歸究于孕婦體質的關係,顯然是她的子宮太容易敏感收縮。

另外一類的孕婦則相反,超過預產期兩周,胎盤已至鈣化,羊水相對量少,但仍無任何子宮收縮的反應,必須藉助催生藥物的刺激,才能達到自然生產的目的者也不在少數。

簡單來說到了分娩時,子宮開始有規律的收縮。宮縮開始時的疼痛有些象平時痛經,有人會感到腹瀉加重時的疼,一些孕婦也可能會感到腰背酸痛加劇等,總之,每個人的情況都稍有區別。

產婦會感到每次宮縮由弱變強,維持一定時間之後,又逐漸減弱以至消失。以後,兩次宮縮之間的間隔時間逐漸縮短,宮縮持續時間逐漸延長。這就是分娩前的子宮收縮,也稱分娩陣痛。

子宮收縮最初是每隔20-30分鐘出現一次,逐漸縮短到每次間隔15分鐘、10分鐘甚至每隔5分鐘就出現一次,宮縮持續時間由最初持續20秒增加到40秒甚至1分鐘。

產婦宮縮間歇的時間、持續的時間及宮縮強度等情況是有規律的,隨著宮縮間歇時間的縮短、宮縮持續時間的延長,宮縮的強度會不斷地增加,產婦的分娩時間就要臨近。在子宮肌收縮的作用下胎膜發生破裂,受到壓迫的胎兒無法繼續呆在宮腔裡,只好慢慢地向子宮頸口移動,宮頸口就開始擴張,將胎兒向外排出。

如果宮縮力太強,產程過短會造成產道裂傷;如果產程過長,說明子宮收縮不佳或胎兒和骨盆不匹配,應及時處理,必要時做剖腹產。

因素四:心理因素

雖然分娩是一種自然的生理現象,但是對於孕婦來講畢竟是一個較大的生理變化與心理刺激。據調查,產婦最怕的是分娩疼痛,其次是怕出血過多,再次是怕難產。臨產前孕婦恐懼情緒、可以通過中樞神經系統抑制子宮收縮造成宮縮無力,導致產程延長。

情緒緊張引起交感神經—腎上腺素系統興奮,引起兒茶酚胺大量釋放,使外周動脈阻力增加,血壓增高,胎兒缺血缺氧,造成胎兒宮內窘迫。孕婦的情緒穩定程度是影響難產的一個重要因素。據研究,情緒不穩定孕婦的難產率高於情緒穩定的孕婦。情緒不穩定的孕婦,往往產程較長或伴有不規則的宮縮。

為了保證分娩時情緒穩定,在懷孕期間孕婦就應瞭解相關的分娩知識,這樣就會明白各個產程的情況,消除對分娩的恐懼感,心中有數就能夠積極配合醫生,順利進行分娩

總結:判斷生產難易度非肉眼可見

臨床上,有些孕婦較易發生早產的現象,但卻找不出子宮、胎盤羊水或胎兒的異常因素,只能歸究于孕婦體質的關係,顯然是她的子宮太容易敏感收縮。

另外一類的孕婦則相反,超過預產期兩周,胎盤已至鈣化,羊水相對量少,但仍無任何子宮收縮的反應,必須藉助催生藥物的刺激,才能達到自然生產的目的者也不在少數。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