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小兒便秘會影響身高嗎

小兒便秘經常困擾家長, 也是小兒科常見的問題之一。 書田診所小兒科主治醫師戴季珊表示, 學前兒的便秘問題占了門診的35%, 平均每3個小病人就有1個因為便秘找上門。 便秘是指大便質地變硬, 造成解便困難, 嚴重會造成肛裂而疼痛流血。 一般而言, 病人經常數日解一次大便。

小兒便秘會矮三公分

戴季珊指出, 根據去年臺灣營養基金會的調查, 有便秘問題的孩童, 不但身體品質指數(BMI)明顯較低, 也會影響身高, “有便秘問題的孩童, 比沒有便秘者矮了約3公分”, 而且年齡越大, 差異越大。 戴季珊也發現因為便秘求診的小病人多半比較瘦小,

Advertisiment
呼籲家長若發現孩童有身高體重的問題, 可以多注意是否為便秘問題引起。

小兒便秘除了因為營養吸收不良, 引起身高體重的問題, 也可能因為腸堵塞造成急性嘔吐, 或是因為直腸的糞便堆積, 讓較稀的糞水流到褲子上, 造成孩童清潔上的問題, 甚至因為臭味引起人際問題, 影響社交, 建議家長多留心。

學前兒童易因上學壓力便秘

便秘的成因多和孩童的飲食與生活習慣相關, 好發於幼兒期(六個月大至兩歲)、學齡前、國高中階段。

幼兒期的便秘常發生在添加輔食之後, 由於水分及纖維素攝取的減少, 使得排便變得困難。 國高中階段的便秘問題則多是課業壓力引起。

值得注意的是,

Advertisiment
學齡前則是在幼稚園入學時發生。 這時候的孩子開始適應團體生活, 陌生的環境加上早起上學的心理壓力, 容易形成便秘。 或是孩子不習慣家中以外的馬桶, 開始對排便沒有耐心, 稍微有解便就交差了事。 同時, 這個階段的小孩也可能開始挑食, 在飲食上少了蔬菜水果的攝取, 造成排便困難。

戴季珊建議, 家長可以觀察孩子的解便次數以及排出的糞便, 判斷孩童是否有便秘問題。 若是一周不到兩次, 或是排便困難或疼痛、有肛裂或是肛門出血的情形, 就要懷疑小孩有便秘。 另外家長也可以觀察孩童的糞便, 如果形狀粗大曾塞住馬桶, 或是呈顆粒狀, 也有便秘的危險。

從飲食與排便習慣改善便秘才有效

在治療便秘上,

Advertisiment
大致有三種方法面對孩子的問題:

方法一

改變飲食習慣

戴季珊表示, 足量的纖維素及適度的水分有助於排便, 因此面對小病人的輕微便秘, 多會從飲食方面下手。 “如果只是輕微便秘引起的肚子痛, 尚未有血便或是肛裂情形, 會先請家長與小孩多喝水、果汁或是蔬菜水果”。

方法二

建立排便習慣

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 也是治療的方法。 戴季珊建議, 可以培養小孩飯後蹲馬桶5-10分鐘, 讓孩子飯後就想排便。 若是白天沒有時間, 也可以在晚餐飯後或睡前讓孩子蹲馬桶, “不是一定要排出糞便”, 戴季珊強調, 而是讓孩童培養排便的習慣。

方法三

使用軟便劑

軟便劑可以協助孩童排便, 但是並非長久之計。 戴季珊指出, 除非孩童的便秘問題嚴重到可能3至4天才解便一次,

Advertisiment
而且糞便變幹、變硬、變粗, 造成排便時疼痛, 引起孩童哭鬧, 才會考慮用軟便劑。 臨床上會使用軟便劑約3-6個月, 減少宿便的堆積, 改善硬便與肛門疼痛的情況, 也減少孩童對於排便的心理恐懼, “但是還是要從飲食與建立排便習慣著手, 才是根本的解決之道”, 戴季珊說。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