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小兒別亂用退熱藥

發熱是人體必要的保護機制。 有些年輕的媽媽認為孩子發了熱一吃退熱藥病就好了。 因此, 她們動不動就給孩子吃退熱藥。 實際上, 這樣做很容易造成假像, 掩蓋症狀, 使疾病難以診斷。

一般健康人的體溫約為37℃, 高於37℃則為發熱。 幼兒大腦發育尚未完善, 體溫調節中樞功能薄弱, 因此, 孩子一有病就發熱, 而其它症狀不顯, 如感冒、麻疹、肺炎、局部感染、藥物反應、風濕熱等。 發熱成了孩子有病的信號。 因此, 發熱是診斷疾病的重要體征, 如果熱一上來就用退熱藥把它壓下去, 常常掩蓋了病情, 給診斷事業困難,

Advertisiment
甚至到了疾病危急時才被確診。

另外, 有些退熱藥, 如阿司匹林影響小兒凝血機制, 導致皮膚、肺、腦等臟器出血;又如非那西丁可使新生兒血液中的低血紅蛋白變成高血紅蛋白, 使紅細胞攜帶氧的能力下降, 導致組織缺氧, 嚴重的還會引起腦水腫、抽搐、昏迷等。 因此, 動不動就給退熱藥對孩子的健康是不利的。

小兒發熱時應查明原因, 再作對症治療或病因治療。

如果小兒體溫不超過38℃, 一般不需要用退熱藥, 在治療中密切觀察就行。 當然, 小兒體溫過高, 如達39℃或以上就會嚴重影響孩子健康, 且可發生驚厥、抽搐等。 這種情況下, 在積極治療的基礎上可用退熱藥, 同時採用物理降溫法, 如酒精擦澡、冰袋鎮頭等。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