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厭食症的小偏方_孩子厭食怎麼辦

養生之道網導讀:

經常有父母很煩惱自己的孩子不好好吃飯, 導致影響了孩子的身體健康發育。 試試這幾道小兒厭食症的小偏方, 讓你的孩子胃口大開。 下面小編就為你介紹小兒厭食症的小偏方。

小兒厭食症以食欲缺乏, 厭倦、拒絕進食為特點, 同時伴有形體消瘦、腹瀉或便秘、大便乾燥、嘔吐、哭鬧愛動等。 這種症狀, 可以歸入中醫學“納呆”的範疇。 “納”是容納, 指胃的受納作用。 “納呆”就是說胃的受納功能呆滯、降低了。 小兒厭食的原因有很多方面, 飲食沒有節制、饑飽無度、家長餵養不當等, 都會使孩子的脾胃失調出現厭食。

Advertisiment
尤以學齡前兒童多見。

因不良飲食習慣, 導致孩子食欲減退, 小兒厭食症的小偏方來幫你忙。

孩子不吃飯, 做父母的是又氣又急又心疼, 與其強迫餵養造成他對吃飯更抵觸, 不如做點山藥糕, 幫助孩子開開胃。

偏方1、

取山藥2根, 蒸熟後去皮,
Advertisiment
碾成山藥泥, 加入一把熟麵粉和適量白糖攪勻, 搓成山藥麵團, 分成2等份, 擀壓成約06釐米厚的方形餅, 然後在兩層餅之間依次鋪上棗泥餡和山楂糕, 切成小塊, 裝盤, 蒸熟。

要說這山藥糕, 可是自古就有的滋補點心, 就連曹雪芹對它都十分看重。 在《紅樓夢》第十一回裡有這樣一段記述, 當秦氏病重, 鳳姐兒去看望她時, 秦氏道:“昨日老太太賞的那棗泥餡的山藥糕, 我吃了兩塊, 倒像克化得動似的。 ”鳳姐兒說道:“明日再給你送來……”病重的秦氏沒有胃口, 消化能力也很弱, 但對這棗泥山藥糕卻能“克化得動”, 可見這開胃消食的功能自是不一般了。 中醫學認為, 山藥味甘性平, 補脾益腎, 養陰生津, 能很好地補益脾胃之氣, 《神農本草經》裡曾把它列為“上品”。

Advertisiment
而餡料中的山楂糕也能夠開胃助消化, 棗泥能健脾胃、安心神, 所以這款山藥糕對孩子脾胃虛弱、食少、腹瀉有很好的治療作用。 且取之于天然, 拿來給孩子當零食點心就可以。

有些孩子吃得少卻喝得多, 尤其吃飯時總得喝點水才行, 同時還伴有小便短黃、大便偏幹、煩躁不安, 這屬於脾胃陰虛型小兒厭食。 當脾胃陰液不足, 失去了濡潤作用, 胃裡的虛火就會擾亂胃受納和脾運化的功能, 這時需要滋養脾胃, 説明其消化運轉。

民間有個小偏方——山楂湯, 可給孩子一試。

偏方2、

山楂20克(切片), 大棗10枚, 雞內金2個, 白糖少許。 先把山楂片和大棗烤焦, 呈現黑黃色, 加雞內金和白糖一起煮水給孩子喝。 每天2次或3次, 連服2天。
Advertisiment
此偏方可以健脾止瀉、消食化滯, 用於小兒不思飲食、愛哭鬧、手足心熱、頭髮乾枯、食中飲水、大便乾燥或稀溏、完穀不化等症。

你還可以嘗試的其他偏方:

1、淮杞兔肉湯

淮山藥30克, 枸杞子15克, 兔肉200克。 燉服。 每3天給小兒服1次, 每次150毫升。 用於脾胃陰虛型小兒厭食。

2、神曲粳米粥

神曲10~15克, 粳米適量。 先將神曲搗碎, 煎取藥汁後去渣, 將藥汁與粳米一同煮為稀粥。 用於脾失健運型厭食症, 症見長期食欲缺乏, 面色不華, 形體消瘦, 但精神正常。 脾陰虛、胃火盛者不宜用。

小兒厭食有何種危害

1、智力下降:

厭食可以出現貧血等疾病, 造成兒童注意力不集中, 學習能力下降等。

2、免疫力下降:

厭食可以導致營養物質缺乏, 如維生素A、D缺乏, 不能維持呼吸道上皮完整性,
Advertisiment
從而出現反復呼吸道感染等。

3、發育遲緩:

厭食可以導致營養物質缺乏, 出現骨骼發育落後, 致身材矮小等。

小兒厭食症的小偏方。 家庭生活條件好了, 也需要注意孩子的身體, 做到飲食得當。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