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小兒口腔炎的預防護理

小兒口腔炎的預防護理

嬰幼兒免疫力低下、皮膚粘膜的屏障功能也差, 常因感染、外傷或其他因素的影響, 引起口腔粘膜糜爛、損傷而致病。

感染性口腔炎在嬰幼兒較多見, 可單純發病也可繼發於腹瀉、營養不良、急性☆禁☆感染、久病體弱等全身性疾病時。 主要有以下三種:

鵝口瘡:又名雪口, 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真菌性口炎。 此病與新生兒出生時產道感染或乳具感染有關, 此外菌群失調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如長期濫用抗菌素)。 其表現主要是在孩子的口腔粘膜上出現白色乳凝塊樣物,可有一處或多處同時發病。

Advertisiment
這些白膜可以發生在口腔內的任何部位, 常見於上下唇內側,頰粘膜、舌面、牙齦、軟硬齶上,有時也能波及到咽部。 開始為乳白色點狀或小片狀,逐漸融合成大片乳白色膜,略微凸起,周邊不紅。 不易擦去, 若強行擦拭後局部潮紅, 可有溢血。 一般無全身症狀, 重者可出現食欲低下、拒奶、哭鬧不安、低熱、呼吸困難等。

家庭護理要點:

1、一般用2%碳酸氫鈉溶液清洗口腔, 每日2~3次。

2、面積較大時, 可用制黴菌素10萬u加水1-2ml塗患處,一天3次, 一般3~4天即可治癒。

3、孩子生病時應正規使用抗菌素以減少本病的發生。

4、對於白膜蔓延到喉頭、氣管、食管乃至血液的嚴重病兒必須及時送醫院治療。

皰疹性口炎:是Ⅰ型單純皰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禁☆感染,

Advertisiment
以6個月到2歲的嬰幼兒最易罹患。 起病時可有38℃-40℃的發熱, 1-2天后口腔粘膜上出現小水皰, 可為單個, 也可成簇。 小水皰破潰後形成很淺的潰瘍, 上面有黃白色膜樣滲出物, 周圍有紅暈。 患兒常有局部疼痛伴流涎, 煩躁哭鬧、拒食吐奶等表現。 本病終年可以發生, 冬春季為流行高峰, 具傳染性, 可在托幼機構群體發病。 若不經治療, 經過l-2周會自愈, 但容易復發, 反復發作者通常與微量元素鋅的缺乏有關。

家庭護理要點:

1、急性期多為對症處理, 如退熱、鎮靜, 局部可用皰疹淨(研細塗之)或中藥錫類散。

2、保持口腔清潔, 勤喂水, 飲食以流質或半流質為宜, 以減少刺激。

3、應補充微量元素鋅, 可起到預防復發的作用。

細菌性口炎:它多於急性☆禁☆感染、長期腹瀉等抵抗力降低、口腔不潔情況下發病。

Advertisiment
可發生於口腔粘膜各處, 以舌、唇內、頰粘膜多見。 初起為粘膜充血水腫, 然後出現大小不等的糜爛或潰瘍, 上面覆蓋厚厚的灰白色假膜, 易於擦去, 擦拭後創面可見出血。 全身反應與感染的嚴重程度有關。

家庭護理要點:

1、如感染嚴重、症狀明顯、口炎範圍大時, 應儘早就醫給予抗生素靜滴或肌注。

2、局部可塗金黴素甘油、中藥養陰生肌散、以及2%利多卡因止痛。

3、加強口腔護理及對症治療。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