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其他>正文

小兒哮喘之辯癥治療法(圖)

小兒哮喘是一種小兒常見病, 多見于3歲~7歲小兒。 主要以哮鳴氣促、呼氣延長為特征。 一般哮是指呼吸時喉中的哮吼聲, 喘是指呼吸急促, 因哮必兼喘, 故而通稱哮喘。 哮喘易反復發作, 好發于春秋氣候突變季節和冬季嚴寒時。

小兒哮喘之辯癥治療法

哮喘病名最早見于《丹溪心法》。 喘有虛實兩類。 張景岳云:“實喘者有邪, 邪氣實也;虛喘者無邪, 元氣虛也。 ”葉天士云:“在肺為實, 在腎為虛。 ”

罹患本證成因頗多, 一是素體不足, 二是痰飲留伏, 三是肺脾腎不足與痰濁相結。 歷代醫家認為, 肺脾腎三臟不足、衛表不固和痰濕內伏,
Advertisiment
是致病的主要內因。 外因多為氣候轉變, 寒溫失調, 感受外邪, 或者接觸花粉、絨毛、煙塵、魚蝦、油漆、寄生蟲、螨蟲等。 此外, 如飲食不節, 過食生冷或過咸、過酸, 也能誘發本病。

總之, 小兒哮喘的病因病機可概括為:患兒素體不足, 痰濕內盛, 腠理不固, 在外感邪氣或接觸致敏物質后, 觸動伏痰, 以致痰阻氣道, 失于宣肅, 肺氣上逆而發病。 本病屬本虛標實之證, 在急性突發階段, 病變主要在肺, 應急則治其標(肺), 或標本兼治;病情緩解后給予理脾;病久腎虛、氣不攝納者, 應治以溫腎納氣之法, 或肺腎同治。 筆者總結小兒哮喘治法如下。

急則治肺法

此法適應于哮喘急性發作初期。 癥見喉癢、噴涕、胸悶, 迅即出現氣喘喉鳴, 不能平臥,
Advertisiment
咳痰清稀, 形寒無汗, 面色青白, 四肢不溫, 不渴或渴喜熱飲, 舌淡, 苔白, 脈浮滑。 此乃寒邪觸動伏痰, 痰阻氣道, 肺氣上逆所致。 病位在肺, 以肺衛失宣為病變特征, 故治當宣肺達邪、祛邪消痰。

方用自擬平喘方:麻黃、杏仁、甘草、厚樸、桂枝各4g, 桔梗、前胡、僵蠶各5g, 半夏、橘紅、炙紫菀、炙款冬花、炙枇杷葉各6g(以上藥量為3~6歲量, 可隨年齡而增減)。 方中麻黃、杏仁為治療喘咳要藥;桔梗、前胡一升一降, 可以宣通肺氣;厚樸理氣, 使肺氣宣降相宜, 肺腸互通, 喘逆易平;痰為“宿根”乃本病發病的病理基礎, 故加半夏、甘草、橘紅, 燥濕化痰;僵蠶祛風解痙;炙紫菀、炙款冬花、炙枇杷葉潤肺平喘。 上方用于治療哮喘初發一般2~3劑后多能緩解。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