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小兒嘔吐的穴位貼敷療法

小兒嘔吐, 是指乳食從口中吐出為主症的一種兒科常見病症。 與小兒嘔吐相似的還有小兒溢乳, 是偶爾小兒吸吮過多, 胃滿而溢, 不應視為病象。

引起嘔吐的原因, 多因暴飲暴食, 過食不潔食物, 造成脾胃受傷, 遂致乳食不化, 宿食成積, 阻滯中焦, 胃氣上逆;或者外邪犯胃, 入於中焦脾胃, 脾胃不和等。

1.方劑1

(1)組成大黃、芒硝各6g, 枳實5g, 丁香3g, 灶心上10g。

(2)用法先將前4味藥研為術, 灶心土煎湯, 備用。 用時取藥末適量, 然後用灶心土湯調成糊狀, 敷貼于臍孔上外以紗布覆蓋, 膠布固定, 每日換藥1或2次。 病癒為止。

(3)說明本方適用於食滯型嘔吐。

Advertisiment
症見噯腐吞酸, 嘔吐乳食, 脘腹脹滿, 夜寐不安, 大便酸臭, 舌苔白厚, 脈滑。

2.方劑2

(l)組成炒吳茱萸3g, 生薑、蔥白少許。

(2)用法上藥共搗成糊狀敷臍中, 外用膠布固定。

(3)說明本方適用於外感寒邪型嘔吐, 症見嘔吐, 涕嚏, 惡寒發熱, 頭身不適, 苔白, 脈浮。

3.方劑3

(1)組成鮮蔥白20莖, 雞蛋2枚。

(2)用法把鮮蔥白洗淨, 切碎略搗出汁, 放入碗內與雞堡(除殼)棚攪拌, 切勿放鹽。 熱鍋裡放菜汁少許, 將上2味藥倒鍋內煎成7cm2大餅l塊, 用紗布包裹趁熱貼神闕穴。

(3)說明本方適朋於外感寒邪嘔吐。

4.方劑4

(1)組成吳茱萸10g, 乾薑9g, 丁香6g, 生薑、蔥白適量。

(2)用法前3味藥共研為細末, 用時取適量與生薑、蔥白共搗為糊狀, 敷貼於肚臍上, 外以紗布覆蓋, 膠布固定, 每日換藥2次, 病癒為止。

Advertisiment

(3)說明本方適用於胃寒型嘔吐。 症見朝食暮吐, 伴見面色蒼白, 唇舌淡白, 食少不化, 腹痛便溏。

5.方劑5

(1)組成肉豆蔻(面裹煨熱)4.5g, 雄黃末3g。

(2)用法上藥為末, 醋糊為丸, 黃豆大, 曬乾。 用1丸醋泡少時, 放臍內以膏藥貼之。

(3)說明主治小兒吐瀉。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