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小兒夏季厭食不是病

天兒熱了, 人的胃腸部門卻成了“清冷衙門”:不少寶寶在夏日產生厭食情緒, 不僅表現為食欲不振、胃口不開, 就連平日喜歡吃的正常飯菜都變得沒有胃口。

厭食源於胃液少

夏天之所以會產生厭食情緒, 說到底就是因為天熱導致人們大量喝水, 沖淡胃液, 所以人的食欲降低, 偏好吃些清淡、涼爽的東西, 一般脾胃陰虛者夏天食欲較差。 再者, 夏天過多吃些冷飲也會導致食欲不振, 因為冷飲中通常含有食用油脂和白砂糖等成分, 也會導致人體血糖升高。

當年輕的母親們三五成群地湊在一起聊天的時候,

Advertisiment
話題總是離不開家庭、丈夫、孩子等等。 孩子不願意吃飯, 進食少這一類的話題, 往往能夠在這些場合裡引起共鳴。 在醫院的兒童保健門診, 以“厭食”為主訴前來求醫問藥者, 占了很大的比例。 這些孩子果真得了厭食症?如是, 應該採取什麼對策?這是家長和醫生們共同面臨的兩個問題。

何謂厭食須弄清

厭食, 其實是指由於不良的飲食習慣或各種急、慢性疾病引起的食欲不振, 食量顯著減少。 嚴重的厭食, 可影響生長發育, 造成營養不良。

厭食還要與畏食區別開來。 雖然這兩者都是食量減少, 但畏食者的食欲正常, 饑腸轆轆。 只是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 譬如口咽潰瘍、牙痛、吞咽困難或腹痛等原因, 進食時覺不適, 畏懼和拒絕進食而致食量減少。

Advertisiment
這些患者在消除了上述病因後, 食量便可恢復正常。

此外, 有些家長總喜歡將自己的小孩與鄰居、同事的小孩相比, 自己兒女的食量稍少, 便懷疑小孩“厭食”;或喜歡人為地給小孩定個食量標準, 達不到標準, 就認為是“厭食”。

殊不知, 每個小孩的消化吸收能力、熱量的消耗有個體差異, 所需營養素的量也就略有不同, 是不能一概而論的。 只要小孩的體重增長合乎標準, 精神、反應佳, 所進食的量, 就已合乎他自己的需要。 如果強迫進食, 結果只能是適得其反, 會真的弄出個厭食症來呢!

尋根究底查病因

大多數的厭食症與不良的飲食習慣有關。 因此, 對厭食的兒童, 首先要檢查一下, 該患兒平素有無零食過多?餐前有無飲用大量的飲料?進食時有無注意力不集中,

Advertisiment
例如邊聽故事、邊看電視邊吃飯等等。 這種不良的習慣, 可以擾亂或抑制胃酸及消化酶的分泌, 從而使患兒食欲減退。

其次, 部分患兒的厭食, 是家長長期強迫進食的惡果。 這些家長往往不瞭解小兒個體之間食量及體重增長的差異性, 不瞭解小兒的增長速度及食量的增加等, 均隨年齡的增長而減慢;不瞭解某些小孩體格瘦小是家族遺傳的正常現象;更不瞭解小孩也需要經常換換胃口, 不願意長期進食一種固定的食物。 因此, 他們常常過分擔心小兒營養不足, 體重增長不快, 進食量過小等等, 因而採用“高壓政策”, 甚至竹鞭在握, 動輒責駡, 強迫小兒進食。 這種做法,

Advertisiment
大大影響了小兒的情緒, 產生了“進食等於受罪”的錯覺, 並逐漸形成了條件反射性拒食, 最終發展成孩子厭食。

另外, 多種急、慢性疾病常常伴有厭食, 這可能與發熱、病原體毒素的作用有關。 大家比較熟悉的病毒性肝炎、結核、腸道寄生蟲、貧血等疾病, 都可有厭食表現。 身體各系統、器官有病, 尤其是消化系統受累時, 均可使消化機能降低。 所以小兒厭食, 要及時找醫生診治, 不應胡亂用藥, 以免耽誤病情。 缺鋅也可導致厭食。 這是因為缺鋅影響了核酸和蛋白的合成, 從而影響了味覺素的合成。 還可使唾液中磷酸酶減少及粘膜增生, 阻塞產生味覺的神經———味蕾, 使味蕾的功能減退。 所以, 若厭食的小兒找不到其它可以解釋的原因時,

Advertisiment
可做血鋅或發鋅的濃度測定。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