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小兒多動與多動症的區別

多動症為兒童期最常見的失調症之一, 約有4%的兒童發病, 男多於女, 常於入學前開始出現症狀, 不能長期地專心思考某一問題或保持安靜, 常與父母或其他兒童發生激烈爭執, 很難與人友好相處, 入學後無好轉, 並且大約有25%的多動症兒童還伴有學習困難, 40%可能有偷竊或違法行為。 青春期後, 多數患兒病情好轉, 活動過多的症狀消失, 但注意力不集中, 性格異常可繼續存在。 據國內教養所統計, 440名接受教養的青少年中有100名在兒童期有多動症。

關於多動症的原因尚無一致的意見, 有人認為是行為失調,

Advertisiment
兒童多動症是後天不良教育的結果;有人認為是機體失調, 是天生的, 並隨年齡增長而持續存在, 已發現多動症與腦細胞功能異常有關。 但令人奇怪的是:活動過度的多動症患者腦細胞的功能活性反較正常人下降, 尚無法解釋這種低活性的細胞如何會表現出積極的行為。

小兒多動與小兒多動症的區別在於:

1.正常好動的孩子雖然也有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現, 但對有興趣的事情, 卻能專心致志, 很少分散注意力, 而多動症的孩子做不到。

2.正常兒童雖然表現散漫, 如上課做小動作, 甚至吵鬧打架, 但當他意識到必須控制自己時, 他能控制得住, 而多動症的孩子卻不能控制自己。

3.正常兒童做快速、反復和輪換動作時,

Advertisiment
表現得靈活自如, 而多動症患兒卻表現得很笨拙。

4.中樞神經興奮劑能使正常兒童引起興奮, 而患多動症的兒童服後, 卻很快地表現出安靜、少動、注意力相對集中。 當他們服用鎮靜劑時, 反而出現興奮、多動。

因此, 對被懷疑的孩子, 不妨給他們喝些咖啡或濃茶, 如果孩子沒有突出表現時, 希望家長不要隨便帶孩子到精神病院去就診, 否則會給孩子心理上造成不良的刺激, 也不要隨便對孩子說“你是多動症”, 這樣做反而會影響孩子的智力發展, 增加精神負擔。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