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小兒孤獨症防治重在早干預

兒童孤獨症的最佳治療期是3-6歲, 如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不論如何治療, 其智力和行為只能停留在幼兒時期;但治療不及時, 則會導致終生殘疾,

Advertisiment
連自理能力都沒有;即使長大後, 有機會再經最優良的教育, 將來仍會有相當一部分人不能很好地適應社會, 也就是說不能像正常人那樣很好地生活。 所以, 專家提醒家長, 早期發現和早期干預很重要。

家長怎樣才能早發現呢?主要看看有沒三大核心症狀表現:1、社會交往障礙。 比如, 孩子常常呼之不應, 對父母缺乏依戀, 對同伴缺乏興趣等。 2、語言交流障礙。 半數患兒語言發育落後, 通常在兩三歲時仍然不會說話;還有些孩子即使有語言, 也不會和人正常交流, 說話時不與人對視。 比如, 有些患兒說話像“鸚鵡學舌”, 大人說“問阿姨好”, 他也說“問阿姨好”;有些則是重複語言, 不停地說一句話。 3、刻板重複行為或狹隘興趣。

Advertisiment
患兒興趣狹窄, 如迷戀輪子、圓形木棍等東西;他們還經常有一些刻板重複的動作, 如啃手指頭、不停地轉圈等。 4、孩子1歲以後不明原因不會說話, 缺乏和母親分離的焦慮、對逗弄缺少反應、常常獨自躲在角落裡玩車輪等單一沒意義的遊戲。

父母發現孩子可能有孤獨症傾向時, 應立即請教專家, 同時注意孩子學習能力的均衡發展, 因為即使是孤獨症的孩子, 如果訓練得當的話, 他們的能力依然可以如同常人一般。 目前孤獨症沒有特效藥物治療, 也沒有一種方法能夠徹底治癒孤獨症。 如孩子被診斷患上孤獨症, 就需要父母的配合:克服心理不平衡狀況並妥善處理孩子的教育與父母工作生活的關係;化愛心、耐心、恒心為動力,

Advertisiment
積極投入孩子的教育、訓練和治療活動中去;準備一本孩子發育行為或治療教育觀察記錄本, 和醫生建立長期的諮詢合作關係等。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