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氣候比較乾燥, 一些平時愛上火的寶寶現在更加嚴重了, 他們更容易患上口腔炎, 那麼一旦說寶寶患了口腔炎, 媽媽們應該如何做好護理呢?
鵝口瘡
又稱雪口病, 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真菌性口炎。 此病與新生兒出生時產道感染或使用不潔奶具有關, 此外菌群失調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如長期濫用抗菌素)。 其表現主要是在孩子的口腔粘膜上出現白色乳凝塊樣物, 可有一處或多處同時發病。 這些白膜可以發生在口腔內的任何部位, 常見於上下唇內側, 頰粘膜、舌面、牙齦、軟硬齶上,
Advertisiment
皰疹性口腔炎
多見於1~3歲小兒, 其中以6個月到2歲的嬰幼兒最易罹患。 此病為Ⅰ型單純皰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禁☆感染, 全年均可發病, 無季節性, 傳染性強, 可在托幼機構小流行。 臨床表現:起病時可有38℃~40℃的發熱, 1~2天后口腔粘膜上出現小水皰, 可為單個, 也可成簇。 小水皰破潰後形成很淺的潰瘍, 上面有黃白色膜樣滲出物, 周圍有紅暈。 患兒常有局部疼痛伴流涎, 煩躁哭鬧、拒食吐奶等表現。 病程長, 發熱可持續5~7天, 潰瘍10~14天癒合。 若不經治療, 經過l~2周會自愈, 但容易復發, 反復發作者通常與微量元素鋅的缺乏有關。
Advertisiment
潰瘍性口腔炎
多由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鏈球菌等引起感染。 多見於嬰幼兒, 常在急性☆禁☆感染、長期腹瀉等抵抗力降低, 口腔不潔情況下發生。 初起為粘膜充血水腫, 然後出現大小不等的糜爛或潰瘍, 上面覆蓋厚厚的灰白色假膜, 易於擦去, 擦拭後創面可見出血。 可發生於口腔粘膜各處, 以舌、唇內、頰粘膜多見。 全身反應表現為患兒哭鬧、煩躁、拒食、流涎, 常有發熱體溫可達39~40攝氏度。
健康護理要點
1、對症治療:
a.鵝口瘡一般用2%碳酸氫鈉溶液於哺乳前後清洗口腔, 或局部塗抹10萬~20萬U/ml制黴菌素魚肝油混合液, 每日2~3次。
b.皰疹性口腔炎局部可塗皰疹淨(碘苷), 亦可塗西瓜霜、錫類散、冰硼散等。 每日2~3次。
Advertisiment
c.潰瘍性口腔炎局部可塗金黴素甘油、中藥養陰生肌散、以及2%利多卡因止痛。 每日2~3次。
2、多飲水、飲食宜清淡:
飲食以微溫或涼的流質為宜, 避免酸、鹹、辣、熱、粗、等刺激性食物。
3、防止繼發感染及交叉感染:
為患兒塗藥或清潔口腔前後要洗手, 患兒的玩具、食具、毛巾等都要及時消毒。 鵝口瘡患兒使用過的奶瓶、水瓶及奶嘴應放於5%碳酸氫鈉溶液中浸泡30分鐘後洗淨再煮沸消毒。 皰疹性口腔炎具有較強的傳染性, 應注意隔離。
4、孩子生病時應正規使用抗菌素以減少本病的發生。
應補充微量元素鋅, 可起到預防復發的作用。 對於白膜蔓延到喉頭、氣管、食管乃至血液的嚴重病兒必須及時送醫院治療。
寶寶一旦上火, 媽媽們要及時應對哦!
Advertisi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