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小兒手足口病的治療方法
三、小兒手足口病的預防
1、什麼是小兒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引發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有20多種(型),其中以柯薩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腸道病毒71型(EV 71)最為常見。 多發生于5歲以下兒童,表現口痛、厭食、低熱、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現小皰疹或小潰瘍,多數患兒一周左右自愈,少數患兒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腦炎等併發症。
Advertisiment
2、小兒手足口病的症狀
發病初期先有發熱、咳嗽流涕和流口水等像上呼吸道感染一樣,有的孩子可能有噁心、嘔吐等症狀以後手、足的指及趾背部出現橢圓形或梭形的水泡,皰的周圍有紅暈水皰的液體清亮,水皰的長軸與皮紋是一致的。 然後水皰的中心凹陷變黃、乾燥、脫掉(脫屑)另外指、趾端有散在的比較堅硬的淡紅色丘疹或者皰疹。
Advertisiment
3、小兒手足口病的分佈以及感染源
同時在口腔裡,如嘴唇、舌口腔粘膜、齒齦上也有散在的水皰,但口腔裡的水皰很快破潰而形成灰白色的小點或灰白色的一層膜其周圍有紅暈,在灰白色的膜下可以見到點狀或片狀的糜爛面。 手足口病是由腸道感染引起的感染源為皰疹液、咽喉分泌物、糞便污染的手玩具、食具等。 它的潛伏期是3—8日。
小兒手足口病的治療方法
消毒隔離:將患兒與健康兒隔離。 患兒應留在家中,直到熱度、皮疹消退及水泡結痂。 一般需隔離7~10天。 患兒用過的玩具、餐具或其他用品應徹底消毒。
空氣流通:家裡應空氣新鮮,要定期開窗通風。 居室內應避免人員過多,禁止吸煙,防止空氣污濁,避免繼發感染。
Advertisiment
注意休息及飲食:患兒一周內應臥床休息,多飲溫開水。 患兒因發熱、口腔皰疹會令胃口較差,故飲食宜清淡、可口、易消化,口腔有糜爛時可以吃一些流質食物。 禁食冰冷、辛辣、鹹等刺激性食物。
口腔護理:應保持口腔清潔,預防細菌繼發感染,定時用溫水漱口,口腔有糜爛時可塗金黴素、魚肝油,以減輕疼痛,促使糜爛早日癒合。
Advertisiment
皮疹護理:患兒的衣服、被褥要保持清潔,衣著應寬大、柔軟,經常更換。 床鋪應平整乾燥。 剪短患兒指甲,必要時包裹患兒雙手,防止其抓破皮疹。 對臀部有皮疹的患兒,應隨時清理其大小便,保持其臀部清潔乾燥。 皰疹破裂的患兒可塗擦1%龍膽紫或抗菌素軟膏。
小兒手足口病的預防
加強對手足口病的認識:因為此病病程初期臨床表現類似感冒症狀,如發熱、咽痛等。 而口腔潰瘍往往會誤診為單純性的口腔炎。 家長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間如果發現寶寶發熱、起皮疹或口腔潰瘍的症狀,應及時到醫院就診,早期診治以免延誤病情。 就地隔離避免接觸:發現有手足口病徵象的孩子,不要再送托兒所、幼稚園;在家隔離治療也要同其他孩子分開食宿,用具、玩具應分開;直到病癒後才可回校,以免傳染其他兒童。
Advertisiment
把住病從口入關:防止糞便、口鼻分泌物污染水和食物,徹底處理好孩子的糞尿排泄物,布尿布要洗淨消毒再用,孩子的奶瓶、食具也要經常消毒,不讓孩子隨便吃不可靠的食品飲料。 養成衛生習慣:教育寶寶自幼養成衛生習慣,改掉吮手指的不良習慣,遠離垃圾及不清潔環境;養成遊戲後、飯前、便後一定徹底洗手的習慣。強化環境衛生:對幼托機構的環境及玩具、公共游泳池等必須嚴格消毒,最好通過衛生防疫部門來指導處理。
養成衛生習慣:教育寶寶自幼養成衛生習慣,改掉吮手指的不良習慣,遠離垃圾及不清潔環境;養成遊戲後、飯前、便後一定徹底洗手的習慣。強化環境衛生:對幼托機構的環境及玩具、公共游泳池等必須嚴格消毒,最好通過衛生防疫部門來指導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