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小兒抽搐的處理方法

小兒抽搐發作時家長要沉著、冷靜地採取正確的處理方法, 有效地制止抽搐, 防止小兒受傷。 我們曾經收治過一個1歲4個月的患兒, 因“抽搐原因待查”入院。 入院時頸部、胸部、腹部、背部、雙上肢前臂內側多處皮膚有塊狀紫色淤癍, 更為嚴重的是:雙踝關節後面跟腱處咬傷、皮膚破潰, 四肢皮膚有腫脹。 經過詢問病史得知, 小兒身體多處塊狀紫色淤癍是家長在小兒抽搐發作後“刮痧”所引起的。 而在雙跟關節後面跟腱處的皮膚破潰是其家長在小兒發生抽搐時用牙齒咬的, 目的是制止抽搐。

小兒抽搐發作時正確的處理方法如下:

Advertisiment

1、應採取平臥位, 頭偏向一側, 使口腔內的分泌物易從口角流出。

2、按壓人、合穀等穴位, 制止抽搐。

3、松解衣領口, 防止呼吸道受壓。 如果有舌後墜, 用舌鉗將舌拉出, 防止呼吸道阻塞。

4、瞭解患兒抽搐前有無前驅症狀, 在有前驅症狀時立即平臥, 或讓患兒迅速平臥, 防止摔傷。

5、用牙墊或厚紗布包裹在壓舌板或筷子置於上、下臼齒之間, 防止舌咬傷。

6、保護抽動的肢體, 切忌用力按壓肢體, 防止骨折或脫臼。 移開一切可導致患兒受傷的物品。 抽搐的患兒需專人守護, 意識恢復後仍需注意防止患兒因身體虛弱或精神恍惚而發生事故。

7、仔細觀察患兒抽搐的性質、發作的頻率、持續的時間等, 及時到醫院就診。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