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幼兒期(1-3歲)>幼兒護理>正文

小兒拉痢疾

小兒拉痢疾指的是小兒得了急性細菌性痢疾。 這是夏秋季常見的腸道傳染病。 病原體是痢疾桿菌。 由病人的糞便以及由糞便污染了的食物、用具、水等傳播。 蒼蠅常是重要的傳播媒介, 蒼蠅叮了病人的糞便再叮食物、就將病原體帶到食物上, 小兒吃進了污染的食物而得病, 這是最常見的傳染途徑。 潛伏期短, 數小時即起病, 但可長達7天, 一般為2~3天。 起病急, 發高燒39℃以上, 大便每天10~30次, 便內帶粘液及膿血。 常有腹痛, 大便后有下墜感, 惡心、嘔吐;治療后, 數日內癥狀見輕而后治愈。 這是普通型。 輕癥不發燒, 只有輕度腹瀉,

Advertisiment
糞便中以粘液為主, 可有可無膿血。 小嬰兒對感染的反應較弱, 起病較慢, 先常有似消化不良的癥狀像輕癥, 但常易遷延不愈。 重癥較普通型癥狀嚴重, 燒更高, 大便次數更多, 每天在30次以上, 膿血多, 肛門括約肌松弛, 嘔吐頻繁, 常引起脫水酸中毒。 最為嚴重的是中毒型痢疾, 多發生在平日身體強壯的學齡兒童, 突發高燒起病, 不排便或排正常大便, 有的反復抽風或昏迷, 有的面色蒼白、四肢冰涼。 普通型菌痢或重癥菌痢在治療過程中如高燒不退, 可轉為中毒型痢疾, 多發生在起病24~48小時內, 嗜睡是轉型的信號。 因此, 對中毒型痢疾患兒應立即送往醫院診治, 普通型及重型痢疾患兒最好也在醫護人員的密切觀察下進行治療,
Advertisiment
待體溫下降癥狀見好后可回家繼續服藥治療。

治療的重點在于積極控制感染。 對輕癥患者, 可選用黃連素每日每公斤體重10~20毫克, 或痢特靈每日每公斤體重8~10毫克, 將總量分為3或4次服用。 也可二者同用。 療程不短于7天, 對小嬰兒或營養不良、佝僂病患兒應適當延長。 對普通型和重型病兒 , 可選用氟哌酸每日每公斤體重10~15毫克, 總量分3次口服;或用慶大霉素每日每公斤體重10~15毫克(即1萬至1.5萬單位)分3次口服, 療程7天。

患病期間, 小兒應臥床休息, 多喝水, 吃易消化清淡半流食。 病兒應用的物品皆應消毒。 慢性痢疾主要發生在營養不良及患佝僂病的小兒, 或發生在急性期間治療不及時或療程不夠的病兒 , 一般遷延不愈超過兩個月。

Advertisiment
慢性痢疾治療時間要長, 用藥與急性期相同, 先用7~10天, 休息4天, 重復治療4天, 再休息4天, 再重復治療4天, 全療程23~26天。 如此治療后, 大便已不見膿血, 或經培養已為陰性, 但大便次數仍多, 這是病后腸功能一時未恢復, 可不再用抗生素。

對小兒要加強衛生教育, 培養小兒飯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 不吃不潔食物的習慣, 以預防細菌性痢疾及其他腸道傳染病。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