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小兒捏脊可以預防哪些疾病

對於父母來說, 寶寶不吃飯、消化不良、易生病, 件件都是煩心事。 吃藥孩子吐, 打針不配合, 父母心疼不已, 怎麼辦?許多兒科醫生都建議父母不妨在家裡給孩子捏捏脊, 因為捏脊不僅可以促進寶寶生長發育, 還可以強身健體, 對許多慢性疾病的防治非常有效。

為什麼捏脊療法能治病?

捏脊療法是連續捏拿脊柱部肌膚, 來防治疾病的一種中醫治療方法, 常用于治療小兒的“疳積”、消化不良、厭食、慢性腹瀉、便秘、咳喘、夜啼等慢性病症, 屬於小兒推拿術中的一種。

捏脊療法通過捏、提等法作用於背部的督脈、足太陽膀胱經。

Advertisiment
督脈和膀胱經是人體抵禦外邪的第一道防線, 可以振奮陽氣、疏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 達到調整臟腑以及增強機體抗病能力。 捏脊療法因操作簡便易行、療效顯著安全, 所以可作為父母給寶寶日常保健或預防疾病的有效手段和方法。

小兒捏脊可以預防及治療哪些疾病?

1.消化系統疾病:如脾胃虛弱所引起的泄瀉、厭食、營養不良、疳積等。 由於寶寶的脾胃比較薄弱, 如果平時飲食不注意, 吃了過多高能量的食物, 如油炸食物、甜膩食物、高蛋白食物, 會因不能完全消化、吸收而影響脾胃功能, 形成積滯、厭食。 消化不良還可能引起腹瀉;其他感染性腹瀉遷延也會影響寶寶的脾胃功能。 這些都可用捏脊療法來治療。

Advertisiment
但急性腹瀉等急性疾病時, 不適宜進行捏脊。

2.呼吸系統疾病:孩子反復感冒、咳嗽, 西醫稱為免疫功能低下, 中醫則認為是小兒衛外功能薄弱, 陰陽不調。 捏脊通過刺激督脈和膀胱經, 能調和陰陽, 健脾理肺, 從而達到提高免疫力、減少呼吸系統感染的作用。 但寶寶出現感冒、咳嗽等症狀的時候, 不宜進行捏脊, 需症狀痊癒之後才能進行捏脊。

3.小兒遺尿症:中醫認為遺尿主要因腎氣不足, 膀胱虛冷, 或肺脾氣虛, 膀胱失約所致。 捏脊可以振奮陽氣、調整臟腑功能, 從而達到治療遺尿的效果。 此外平時出汗比較多的寶寶也可通過捏脊來增強體質, 減少汗出。

4.其他:如夜啼、睡眠不安。 中醫講“胃不和, 則臥不安”。 寶寶晚上睡覺時易哭鬧,

Advertisiment
睡不踏實, 主要是因為脾胃功能失調。 捏脊療法能調理脾胃, 使之正常運轉。 脾胃功能正常了, 孩子就不會有腹脹、腹痛、胃脘飽脹的現象, 自然能夠安然入睡了。

注意:捏脊療法比較適合慢性疾病或疾病的緩解期進行, 不適合在疾病急性發作的時候進行, 比如寶寶正感冒嚴重的時候或者急性腹瀉等。

捏脊療法的具體操作方法

1.讓寶寶俯臥于床上, 背部保持平直、放鬆。

2.捏脊的人站在寶寶後方, 兩手的中指、無名指和小指握成半拳狀。

3.食指半屈, 用雙手食指中節靠拇指的側面, 抵在孩子的尾骨處;大拇指與食指相對, 向上捏起皮膚, 同時向上撚動。 兩手交替, 沿脊柱兩側自長強穴(肛門後上3~5釐米處)向上邊推邊捏邊放, 一直推到大椎穴(頸後平肩的骨突部位),

Advertisiment
算做捏脊的第一遍。

4.在捏脊的過程中, 用力拎起肌膚, 稱為“提法”。 每捏3次提一下, 稱“捏三提一法”;每捏5次提一下, 稱“捏五提一法”;也可以單捏不提。 其中, 單捏不提法刺激量較輕, “捏三提一法”最強。 第二至四遍仍按前法捏脊, 但每捏3下需將背部皮膚向上提一次。 第五至六遍重複第一遍的動作, 單捏不提。 總共6遍結束。

5.最後用兩拇指分別自上而下揉按脊柱兩側3~5次。

6.一般每天捏1次, 連續7~10天為一療程。 療效出現較晚的寶寶可連續做兩個療程。

注意事項

1.時段:捏脊在早晨起床後或晚上臨睡前進行療效較好。 捏脊前要露出整個背部, 力求背部平、正、肌肉放鬆。

2.溫度:捏脊時室內溫度要適中, 捏脊者的指甲要修整光滑,

Advertisiment
手部要溫暖, 手法宜輕柔、敏捷, 用力及速度要均等, 捏脊中途最好不要停止。

3.時間:每次捏脊時間不宜太長, 以3~5分鐘為宜。

4.手法:①開始做時手法宜輕巧, 以後逐漸加重, 使小兒慢慢適應。 ②要捏撚, 不可擰轉。 ③撚動推進時, 要直線向前, 不可歪斜。

5.年齡:捏脊療法適於半歲以上到7歲左右的寶寶。 嬰兒必須在會翻身自行俯臥時才可以給予捏脊療法, 若嬰兒太小, 就強行將其行俯臥位, 可能會造成嬰兒不必要的扭傷, 甚至在捏脊過程中出現窒息。 超過7歲的孩子因背肌較厚, 不易提起, 穴位點按不到位而影響療效。

6.禁忌:寶寶背部皮膚有破損, 患有癤腫、皮膚病時不宜進行捏脊。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