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春季易患哪些疾病?

春回大地, 萬物復蘇。 隨著天氣的轉暖, 一些“冬眠”的病原微生物開始活躍——“鬧”春了。 它們的“鬧”會引起許多傳染病的流行。 那麼, 小兒春季易患哪些疾病呢?

四歲的冬冬星期天去了一趟奶奶家, 晚上乘公共汽車回家時, 在車上睡著了。 回家不久冬冬就開始高燒, 還喊、嗓子幹痛。 媽媽立即帶冬冬去醫院, 確診為流行性☆禁☆感冒。

流行性☆禁☆感冒多發生在冬春季, 主要經飛沫傳播, 流感病毒分為甲、乙、丙三型。 流感的典型表現為高熱、乏力、頭痛、咽喉幹痛, 有些患兒可出現或咳嗽, 輕症患者2—3天退熱, 多數在一周內可愈, 但乏力可持續兩周以上。

Advertisiment
嬰幼兒患流感與成人的區別在於特別容易引發流腦和, 從而嚴重影響孩子的健康。

小兒預防流感, 最重要的是加強自身保健, 起居有規律, 不要與流感病人直接接觸, 更不應和病人同用臉盆、毛巾等物。 流行期間盡可能少去或不去公共場所。 室內要保持通風。 孩子的飲食也很重要, 應食用清淡、易消化、高蛋白、高維生素的食物。 發燒較重的嬰幼兒可用解熱鎮痛藥, 一般無需使用抗菌素。

三歲的玲玲早起發燒、流鼻涕、打噴嚏。 媽媽以為孩子感冒了, 給她服了一袋沖劑。 到了中午, 玲玲的體溫升到了38.5℃, 前額還出現了針尖大小的淡紅色皮疹。 趕緊去醫院, 醫生告訴玲玲媽, 小孩得了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

Advertisiment
春季為發病高峰期, 患者多是6個月至5歲的小兒。 現今由於廣泛進行麻疹疫苗接種, 該病已大為減少, 且症狀也多不典型。 小兒感染後經過大約10天的潛伏期開始發病, 症狀為發燒、咳嗽、流淚、流鼻涕等, 發病2—3天在小兒口腔兩頰粘膜上會出現1—3毫米大小的白點, 稱“費——科氏斑”。 自發病第4天起, 孩子的身上會自上而下出現玫瑰色斑, 然後逐漸消退。

由於目前尚未發現有直接殺滅麻疹病毒的特效藥物, 因此, 對麻疹患兒精心護理就顯得特別重要。 若護理不當, 可出現許多併發症, 如、喉炎、腦炎等。 麻疹患兒一般都要求臥床休息, 住室要溫暖、安靜、清潔, 空氣要新鮮, 每天可開窗換氣2—3次, 但不得讓冷空氣直接吹到患兒身上。

Advertisiment
患兒不宜穿衣過多, 被子不宜蓋得太厚, 以防止孩子因熱量散發不出而引起高熱抽搐。 要給孩子多喝開水, 吃容易消化富含營養的食物。

兩歲的敏敏起床時, 面部出現了幾個米粒大的圓形小水泡, 有點發燒。 媽媽很著急, 趕緊抱敏敏去醫院, 檢查結果是孩子得了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 春季發病率較高, 多見於學齡前兒童。 皮疹的特點是:初為疹, 逐漸變為皰疹。 皰疹較為表淺, 形似露珠, 周圍紅暈, 初為透明, 後轉混濁, 十分刺癢, 1—2日後乾燥結痂, 脫落不留疤痕。

水痘的傳染性很強, 病人是主要的傳染源, 在皰疹結痂前均有傳染性, 未患過水痘的易感兒童接觸後90%可發病。 因此, 得了水痘一定要在家休息,

Advertisiment
以免把水痘傳給其他小朋友, 自己還要保持皮膚的清潔, 避免用手去抓, 防止皰疹感染。

小兒猩熱

兩歲的苗苗近兩天不願喝水, 懶洋洋的, 媽媽給他測體溫, 三十九度多, 還發現他全身散佈著針尖大小的點狀皮疹。 到醫院一檢查, 醫生說苗苗得了。

猩紅熱是由能產生紅疹毒素的A型鏈球菌感染所致, 表現為突然高熱, 並持續三十九度左右。 皮疹一般在起病後24小時出現, 始於耳後頸部, 一少日內蔓延及全身, 皮疹為點狀血性疹子, 壓之褪色。 小兒得了猩紅熱一定要去醫院治療, 要臥床休息, 要吃容易消化的流質或半流質飲食, 要注意口腔衛生, 多飲水。 猩紅熱的傳染性很強, 小患者不要與其他小朋友接觸, 健康兒童也要少去公共場所,

Advertisiment
更不要與猩紅熱病人接觸, 以防被傳染。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