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消化不良怎麼辦呢

養生之道網導讀:

小兒消化不良怎麼辦呢?在生活中, 我們常常會遇見寶寶出現消化不良的情況, 而腹瀉是消化不良的主要症狀之一。 那麼小兒消化不良怎麼辦呢?

Advertisiment

我們都知道, 小兒由於身體的很多功能發育並不完善, 經常會導致一些病症的發生。 特別是小兒腹瀉是常常會發生的事情。 那麼, 我們家長如果遇到小兒腹瀉的情況應該怎麼辦呢?我們應該如果進行調理小兒消化不良腹瀉的這種症狀呢?

小兒消化不良腹瀉是一種在小兒身上非常容易發生的病症。 一般年齡都在2歲以下。 在這個年齡層次患有腹瀉的症狀的一般都是因為消化不良而導致的腹瀉。

小兒消化不良腹瀉的症狀

小兒消化不良腹瀉的症狀表現在大便次數上。 一般小兒正常大便次數是每天1-2次, 呈黃色條狀物。 而小兒消化不良腹瀉時排便次數就會比正常情況下增多,

Advertisiment
輕者4-6次, 重者可達10次以上, 甚至數十次。

小兒消化不良腹瀉症狀表現大便形狀上。 小兒消化不良腹瀉時小兒排便為稀水便、蛋花湯樣便, 有時是黏液便或膿血便。 寶寶同時還會伴有吐奶、腹脹、發熱、煩躁不安, 精神不佳等表現。

注意事項

如果小兒消化不良腹瀉比較嚴重, 最好帶小兒及時就醫用藥。 媽咪愛或合生元兒童益生菌沖劑也可縮短腹瀉病程, 能調理胃腸道系統的, 拉稀的調到不稀, 便秘的調到不幹。

1、根據病情嚴重程度分為

(1)輕型腹瀉。 有胃腸道症狀。 全身症狀一般不太明顯, 體溫正常或是有地熱的現象。 如果出現了無水電解質幾酸堿平衡紊亂的話!一般是由於腸胃道的症狀引起的。

(2)重型腹瀉。 此型除有嚴重的胃腸道症狀外,

Advertisiment
還伴有重度的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紊亂、明顯的全身中毒症狀。

2、根據病程分為

(1)急性腹瀉, 病程

(2)遷延性腹瀉, 病程2周~2月。

(3)慢性腹瀉, 病程>2月。

3、根據病因分類

(1)感染性腹瀉

霍亂、痢疾、其他感染性腹瀉(除霍亂弧菌和志賀氏菌外的細菌、病毒、寄生蟲、真菌等引起)。

(2)非感染性腹瀉

食餌性腹瀉、症狀性腹瀉、過敏性腹瀉、內分泌性腹瀉、先天性或獲得性免疫缺陷、炎症性腸病、小腸淋巴管擴張症等。

病因

1、感染因素

(1)腸道內感染可由病毒、細菌、真菌、寄生蟲引起, 以前兩者多見, 尤其是病毒。 病毒感染。 寒冷季節的小兒腹瀉80%由病毒感染引起。 病毒性腸炎主要病原為輪狀病毒, 其次有諾如病毒、星狀病毒、科薩奇病毒、埃可病毒、冠狀病毒等。

Advertisiment

2、細菌感染

致腹瀉大腸桿菌, 包括致病性大腸桿菌, 產毒性大腸桿菌, 侵襲性大腸桿菌, 出血性大腸桿菌及粘附-聚集性大腸桿菌。

彎麴菌, 與腸炎有關的彎麴菌屬有空腸型、結腸型和胎兒型3種, 95%~99%彎麴菌腸炎是由胎兒彎麴菌及空腸彎麴菌引起的。

其他, 包括耶爾森菌, 沙門菌(主要為鼠傷寒和其他非傷寒、副傷寒沙門菌)、嗜水氣單胞菌、難辨梭狀芽胞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變形桿菌等。 3)真菌 致腹瀉的真菌有念珠菌、麴菌、毛黴菌等。 嬰兒以白色念珠菌多見。 4)寄生蟲 常見為藍氏賈第鞭毛蟲、阿米巴原蟲和隱孢子蟲等。

腸道外感染有時引起消化功能紊亂, 亦可產生腹瀉症狀, 即症狀性腹瀉。 年齡越小越多見。 腹瀉不嚴重,

Advertisiment
大便性狀改變輕微, 為稀糊便, 含少許黏液, 無大量水分及膿血, 大便次數略增多, 常見於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肺炎、中耳炎等, 隨著原發病的好轉腹瀉症狀漸消失。 使用抗生素引起的腹瀉:常表現為慢性、遷延性腹瀉。 由於長期使用廣譜抗生素, 一方面使腸道有害菌, 耐藥金葡菌、難辨梭狀芽胞桿菌、綠膿桿菌等大量繁殖, 另一方面使雙歧桿菌等有益菌減少, 微生態失衡而出現腹瀉, 大便的性狀與細菌侵襲的部位有關, 病情可輕可重。

3、非感染因素

(1)飲食護理不當, 多見於人工餵養兒。 餵養不定時、不適當或以澱粉類食品為主食, 或飲食中脂肪過多以及斷奶後突然改變食物品種, 均能引起輕~中度腹瀉(消化不良)。 氣候突然變化, 腹部受涼使腸蠕動增加;天氣過熱,消化液分泌減少;由於口渴,吸乳過多,增加消化道負擔,均易誘發腹瀉。大便為稀薄或蛋花湯樣,無膿血和酸臭味,如不及時控制,易併發腸道感染。

(2)過敏性腹瀉,如對牛奶或大豆製品過敏而引起的腹瀉。

(3)原發性或繼發性雙糖酶(主要是乳糖酶)缺乏或活性降低,腸道對糖的吸收不良引起腹瀉。

(4)氣候因素,氣候突然變化、腹部受涼使腸蠕動增加;天氣過熱消化液分泌減少或由於口渴飲奶過多等都可以誘發消化功能紊亂導致腹瀉。

正常現象的稀便,喂母乳的小孩會容易出現,因為母乳較容易被吸收,所以會經常排便,出現假性腹瀉。這種情況是可以不用擔心的,只要保持衛生就可以了。

感冒性拉稀,由於季節的變換,或者夜裡的時候小孩子沒有好好的蓋好被子,肚子著涼了,所以拉稀了。這種情況要第一時間去醫院檢查,治療。

餵食不當,這個是我媽媽告訴我的,我姐姐小的時候就因為吃了太多的罐頭,導致腹瀉,尋醫問藥後才知道原來是吃太多的罐頭,這種情況要立即制止食用不宜的食品。

寶寶腹瀉不止,父母要怎麼辦

除了去正規醫院針對病因治療外,腹瀉期間的預防脫水和繼續餵養也很重要。

1、防止寶寶脫水

對於無脫水的腹瀉患兒,應予以多飲水或增加母乳餵養次數或口服補液鹽預防脫水。

2、繼續餵養、合理調整飲食,促進康復

當寶寶出現腹瀉的期間,這個時候則應該對寶寶禁食。而如果是因為非疾病所引起嘔吐劇烈症狀的時候,可以短期禁食。

繼續餵養不僅能避免營養不良、還能加速腸道功能的恢復,包括消化和吸收多種營養素的能力。限制飲食或者給予稀釋食物餵養,將減慢腸道功能恢復、減輕體重,延緩腹瀉病程。但是繼續餵養需要根據患兒的具體情況做相應調整。

3、 避免乳糖不耐受加重腹瀉

急性腹瀉後出現繼發性乳糖酶缺乏是導致嬰兒腹瀉病遷延的主要原因之一,有研究文獻表明嬰兒腹瀉中乳糖不耐受發病率達46.9%-70%。如不及時糾正這種狀態,可進一步加重腹瀉,甚至造成營養物質的吸收障礙,影響嬰兒的生長發育。因此,適當限制含乳糖的飲食有利於病情康復。

小兒消化不良成因

1、給的食物不太易消化

由於嬰幼兒的消化能力差,父母要針對孩子的年齡特點,給孩子吃能消化吸收、願意接受的食品。一方面,父母要根據孩子不同的年齡 特點,飲食逐漸由流質向半流質(如米湯、糊狀食品、稀飯)以及固體食物(如軟飯、麵包等)轉變。3個月內的嬰幼兒,其消化液與成人不同,對澱粉的消化比較差,需要特別注意。

而對於2歲以下的嬰幼兒,所添加的副食品,一定要爛、細、軟,比如,可將青菜切碎,弄爛,做成菜泥。而對於2-3歲的嬰幼兒,因為已經 有16-20顆乳牙,食品可以稍微粗一點。同時,像整顆的瓜子、豆子、花生米、果凍這些食品對於嬰幼兒都十分危險,可能會被吞到器官裡,所以必須小心,要磨成粉,弄碎了才能吃。

2、給太多新的食物

比如:有的孩子第一次吃蝦,覺得味道很好,就一下子吃許多,結果造成消化不良。因此父母在讓嬰幼兒嘗試吃一種新的食物時,要讓他慢慢適應。一次量不能給太多,要逐漸地增加,讓孩子有個適應的過程。

3、食品搭配不合理

嬰兒4個月過後,父母就需要給孩子增加奶類以外的輔助食品,要注意給予孩子營養平衡的飲食。平衡的飲食就是指嬰幼兒吃進去的食物能 滿足他這個年齡和身體發展的需要。孩子的生長需要各種各樣不同的營養,其中包括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和微量元素、纖維素等營養素。糧食是最基礎的食品,而肉、魚、奶、蛋、蔬菜、水果等等都是身體所必需的。

因此,父母需要細心搭配孩子的飲食做到多品種,多樣化,避免偏食、挑食、食物過於單調。

小兒消化不良症狀

臨床症狀主要包括上腹痛、腹脹、早飽、噯氣、厭食、燒心反酸、噁心和嘔吐,病程多在2年左右,症狀可反復發作,也可在相當一段時間內無症狀。

或發病時以某一症狀為主,也可有多個症狀的疊加。引起或加重病情的誘因說不清。功能性消化不良分為4型:運動障礙型;反流型;潰瘍型;非特異型。

1、運動障礙型消化不良

此型以腹脹、早飽、噯氣為主。症狀多在進食後加重。過飽時會出現腹痛、噁心甚至嘔吐。胃動力學檢查50%~60%患兒存在胃近端和遠端收縮和舒張障礙。

2、反流型消化不良

突出的表現是胸骨後痛,燒心,反流。內鏡檢查未發現食管炎。但24h小時酸鹼度監測可發現部分患兒有胃食管酸反流。對於無酸反流者出現此類症狀,認為與食管對酸敏感性增加有關。

3、潰瘍型消化不良

其表現與十二指腸潰瘍特點相同,夜間痛,饑餓痛,進食或服抗酸藥能緩解,可伴有反酸,少數患兒伴燒心,症狀呈慢性週期性。內鏡檢查未發現潰瘍和糜爛性炎症。

4、非特異型消化不良

臨床表現不能歸入上述類型者,常合併腸易激綜合征。

除了反流型消化不良,其他幾種分類並無重要的臨床意義,許多患兒並不止歸入一個亞型,對患兒治療的指導意義不大。

兒童消化不良吃什麼好調理

1、蘋果

蘋果既能止瀉,又能通便。其中含有的鞣酸、有機堿等物質具有收斂作用,所含果膠可吸收毒素。對單純性的輕度腹瀉,單吃蘋果可止瀉。蘋果中含纖維素可刺激腸蠕動,加速排便,故又有通便作用。

蒸蘋果泥的做法是這樣的,準備一個蘋果,切一半之後,去除內核。放在蒸籠中蒸10分鐘左右之後出鍋。然後用勺子薑內部的果肉全部搗爛就可以食用了!

2、番茄

番茄含有豐富的有機,酸如蘋果酸、檸檬酸、甲酸,可保護維生素C,使之在加工烹飪過程不被破壞,增加維生素的利用率。番茄中還含有一種特殊成分--番茄素,有助於消化、利尿,能協助胃液消化脂肪,番茄素還能抑制細菌和真菌的生長,可治療口角炎。

番茄雞蛋湯的做法,準備2個番茄,2個雞蛋,少量油和鹽。將1個番茄用刀切成小丁,另一個打成番茄汁。鍋中熱油放番茄丁煸炒,炒至番茄出紅湯後,倒入開水繼續用大火煮至湯色變紅。將處理好的番茄汁倒入煮開後的番茄湯。再次煮開後將打好的蛋液螺旋倒入,半分鐘後加鹽調味即可。

3、大麥及大麥芽

大麥和大麥芽含有維生素A、B、E和澱粉酶、麥芽糖。

葡萄糖、轉化糖酶、尿囊素、蛋白質分解酶、脂肪和礦物質等,能夠有效治療消化不良症狀。陳皮大麥飲的做法,準備大麥仁15g,陳皮30g,油和鹽各適量。乾淨砂鍋一隻,放入適量清水,加入陳皮,煮沸5分鐘。加入大麥仁,小火煮五分鐘左右,關火,蓋上蓋子燜一會即可。

4、優酪乳

優酪乳除含有牛奶的全部營養素外,突出的特點是含有豐富的乳酸,能將奶中的乳糖分解為乳酸,幫助寶寶促進消化。 草莓蜂蜜優酪乳的做法:準備優酪乳200g,草莓5個,半勺積安堂荊條蜂蜜。把草莓洗淨切成小塊,加上優酪乳攪拌均勻。最後在草莓優酪乳上面撒上蜂蜜即可。

5、番木瓜

未成熟的番木瓜含有兩種酶類,一種叫番木瓜蛋白酶類,一種叫番木瓜蛋白酶,可分解脂肪為脂肪酸,可促進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番木瓜木瓜飲的做法,準備1個番木瓜,1個木瓜。將2種水果一同加入榨汁機,按下榨汁鍵榨成果汁後即可飲用。

6、白菜

白菜含有大量的粗纖維,可促進胃腸道蠕動,幫助消化,防止大便幹結。蒜茸白菜的做法,準備1斤白菜,蒜、醬油、鹽、雞精各適量。白菜洗淨後切段,蒜頭切碎待用。鍋裡放油,稍熱後下蒜末爆香,加入白菜翻炒至熟,加入適量鹽及醬油即可。

7、橘皮

橘皮對消化的促進作用主要是其中含有的揮發油對消化道有刺激作用,可增加胃液的分泌,促進胃腸蠕動。 橘皮粥的做法:準備適量大米、銀耳、橘皮、橘肉、枸杞、蜂蜜。將大米洗淨,將銀耳泡發好後切細。取半個橘子的皮,去白經,清水浸泡片刻後切成洗絲。大米煮滾開後放橘皮,放發好的銀耳,轉文火熬30到45分鐘。最後加入枸杞、果肉、蜂蜜即可。

8、蜂蜜

蜂蜜裡含有乙醯膽鹼,其作用於副交感神經,可促進腸胃蠕動。此外,蜂蜜中還含有很多低聚糖,它能促進人體腸胃中有益微生物的生長,這些有益微生物的代謝能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長,保持腸胃的微生態平衡。

每天可用半勺積安堂荊條蜂蜜加50克水,給2-5歲的小孩服務,可促進腸胃蠕動起到調節小兒消化不良功效。

如何預防寶寶消化不良

1、餵養要定時、定量,讓孩子從小養成飲食的好習慣,使其內臟更好適應。對較大的幼兒應鼓勵其養成自動取食習慣。

2、克服偏食,注意營養全面性。葷素配合要適當,克服以零食為主的壞習慣。避免濃茶、咖啡、酒類及香料、辣椒、芥末等強烈刺激性食物。

3、注意保持好小兒的食欲,因為只有在有食欲的情況下,進食才最為有益。要保持小兒好的食欲,必須注意進食環境不能過於嘈雜,更不能邊看電視邊進食;注意不要強迫進食或對小兒飲食限制過嚴;不要飯前吃糖果;避免進食時小兒過於疲憊或精神緊張;食物的色、香、味要有一定吸引力。

4、注意腹部保暖,不要使胃腸道受寒冷刺激,同時儘量減少呼吸道感染。

5、密切注意保持消化道通暢,養成定時排便習慣。

6、注意衛生,養成寶寶飯前洗手習慣,注意食物清潔新鮮。多進食易消化食物,避免煎炸等難消化食物,不宜邊看書邊進食。

這篇文章中著重的介紹了幾種小兒消化不良導致的腹瀉的症狀和原因,還有幾種調理小兒消化不良腹瀉的幾種食物的介紹。相信每一位讀者朋友們都有了一個非常獨特的認識了吧!如果出現小兒消不良腹瀉的症狀,請及時就醫哦!

腹部受涼使腸蠕動增加;天氣過熱,消化液分泌減少;由於口渴,吸乳過多,增加消化道負擔,均易誘發腹瀉。大便為稀薄或蛋花湯樣,無膿血和酸臭味,如不及時控制,易併發腸道感染。

(2)過敏性腹瀉,如對牛奶或大豆製品過敏而引起的腹瀉。

(3)原發性或繼發性雙糖酶(主要是乳糖酶)缺乏或活性降低,腸道對糖的吸收不良引起腹瀉。

(4)氣候因素,氣候突然變化、腹部受涼使腸蠕動增加;天氣過熱消化液分泌減少或由於口渴飲奶過多等都可以誘發消化功能紊亂導致腹瀉。

正常現象的稀便,喂母乳的小孩會容易出現,因為母乳較容易被吸收,所以會經常排便,出現假性腹瀉。這種情況是可以不用擔心的,只要保持衛生就可以了。

感冒性拉稀,由於季節的變換,或者夜裡的時候小孩子沒有好好的蓋好被子,肚子著涼了,所以拉稀了。這種情況要第一時間去醫院檢查,治療。

餵食不當,這個是我媽媽告訴我的,我姐姐小的時候就因為吃了太多的罐頭,導致腹瀉,尋醫問藥後才知道原來是吃太多的罐頭,這種情況要立即制止食用不宜的食品。

寶寶腹瀉不止,父母要怎麼辦

除了去正規醫院針對病因治療外,腹瀉期間的預防脫水和繼續餵養也很重要。

1、防止寶寶脫水

對於無脫水的腹瀉患兒,應予以多飲水或增加母乳餵養次數或口服補液鹽預防脫水。

2、繼續餵養、合理調整飲食,促進康復

當寶寶出現腹瀉的期間,這個時候則應該對寶寶禁食。而如果是因為非疾病所引起嘔吐劇烈症狀的時候,可以短期禁食。

繼續餵養不僅能避免營養不良、還能加速腸道功能的恢復,包括消化和吸收多種營養素的能力。限制飲食或者給予稀釋食物餵養,將減慢腸道功能恢復、減輕體重,延緩腹瀉病程。但是繼續餵養需要根據患兒的具體情況做相應調整。

3、 避免乳糖不耐受加重腹瀉

急性腹瀉後出現繼發性乳糖酶缺乏是導致嬰兒腹瀉病遷延的主要原因之一,有研究文獻表明嬰兒腹瀉中乳糖不耐受發病率達46.9%-70%。如不及時糾正這種狀態,可進一步加重腹瀉,甚至造成營養物質的吸收障礙,影響嬰兒的生長發育。因此,適當限制含乳糖的飲食有利於病情康復。

小兒消化不良成因

1、給的食物不太易消化

由於嬰幼兒的消化能力差,父母要針對孩子的年齡特點,給孩子吃能消化吸收、願意接受的食品。一方面,父母要根據孩子不同的年齡 特點,飲食逐漸由流質向半流質(如米湯、糊狀食品、稀飯)以及固體食物(如軟飯、麵包等)轉變。3個月內的嬰幼兒,其消化液與成人不同,對澱粉的消化比較差,需要特別注意。

而對於2歲以下的嬰幼兒,所添加的副食品,一定要爛、細、軟,比如,可將青菜切碎,弄爛,做成菜泥。而對於2-3歲的嬰幼兒,因為已經 有16-20顆乳牙,食品可以稍微粗一點。同時,像整顆的瓜子、豆子、花生米、果凍這些食品對於嬰幼兒都十分危險,可能會被吞到器官裡,所以必須小心,要磨成粉,弄碎了才能吃。

2、給太多新的食物

比如:有的孩子第一次吃蝦,覺得味道很好,就一下子吃許多,結果造成消化不良。因此父母在讓嬰幼兒嘗試吃一種新的食物時,要讓他慢慢適應。一次量不能給太多,要逐漸地增加,讓孩子有個適應的過程。

3、食品搭配不合理

嬰兒4個月過後,父母就需要給孩子增加奶類以外的輔助食品,要注意給予孩子營養平衡的飲食。平衡的飲食就是指嬰幼兒吃進去的食物能 滿足他這個年齡和身體發展的需要。孩子的生長需要各種各樣不同的營養,其中包括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和微量元素、纖維素等營養素。糧食是最基礎的食品,而肉、魚、奶、蛋、蔬菜、水果等等都是身體所必需的。

因此,父母需要細心搭配孩子的飲食做到多品種,多樣化,避免偏食、挑食、食物過於單調。

小兒消化不良症狀

臨床症狀主要包括上腹痛、腹脹、早飽、噯氣、厭食、燒心反酸、噁心和嘔吐,病程多在2年左右,症狀可反復發作,也可在相當一段時間內無症狀。

或發病時以某一症狀為主,也可有多個症狀的疊加。引起或加重病情的誘因說不清。功能性消化不良分為4型:運動障礙型;反流型;潰瘍型;非特異型。

1、運動障礙型消化不良

此型以腹脹、早飽、噯氣為主。症狀多在進食後加重。過飽時會出現腹痛、噁心甚至嘔吐。胃動力學檢查50%~60%患兒存在胃近端和遠端收縮和舒張障礙。

2、反流型消化不良

突出的表現是胸骨後痛,燒心,反流。內鏡檢查未發現食管炎。但24h小時酸鹼度監測可發現部分患兒有胃食管酸反流。對於無酸反流者出現此類症狀,認為與食管對酸敏感性增加有關。

3、潰瘍型消化不良

其表現與十二指腸潰瘍特點相同,夜間痛,饑餓痛,進食或服抗酸藥能緩解,可伴有反酸,少數患兒伴燒心,症狀呈慢性週期性。內鏡檢查未發現潰瘍和糜爛性炎症。

4、非特異型消化不良

臨床表現不能歸入上述類型者,常合併腸易激綜合征。

除了反流型消化不良,其他幾種分類並無重要的臨床意義,許多患兒並不止歸入一個亞型,對患兒治療的指導意義不大。

兒童消化不良吃什麼好調理

1、蘋果

蘋果既能止瀉,又能通便。其中含有的鞣酸、有機堿等物質具有收斂作用,所含果膠可吸收毒素。對單純性的輕度腹瀉,單吃蘋果可止瀉。蘋果中含纖維素可刺激腸蠕動,加速排便,故又有通便作用。

蒸蘋果泥的做法是這樣的,準備一個蘋果,切一半之後,去除內核。放在蒸籠中蒸10分鐘左右之後出鍋。然後用勺子薑內部的果肉全部搗爛就可以食用了!

2、番茄

番茄含有豐富的有機,酸如蘋果酸、檸檬酸、甲酸,可保護維生素C,使之在加工烹飪過程不被破壞,增加維生素的利用率。番茄中還含有一種特殊成分--番茄素,有助於消化、利尿,能協助胃液消化脂肪,番茄素還能抑制細菌和真菌的生長,可治療口角炎。

番茄雞蛋湯的做法,準備2個番茄,2個雞蛋,少量油和鹽。將1個番茄用刀切成小丁,另一個打成番茄汁。鍋中熱油放番茄丁煸炒,炒至番茄出紅湯後,倒入開水繼續用大火煮至湯色變紅。將處理好的番茄汁倒入煮開後的番茄湯。再次煮開後將打好的蛋液螺旋倒入,半分鐘後加鹽調味即可。

3、大麥及大麥芽

大麥和大麥芽含有維生素A、B、E和澱粉酶、麥芽糖。

葡萄糖、轉化糖酶、尿囊素、蛋白質分解酶、脂肪和礦物質等,能夠有效治療消化不良症狀。陳皮大麥飲的做法,準備大麥仁15g,陳皮30g,油和鹽各適量。乾淨砂鍋一隻,放入適量清水,加入陳皮,煮沸5分鐘。加入大麥仁,小火煮五分鐘左右,關火,蓋上蓋子燜一會即可。

4、優酪乳

優酪乳除含有牛奶的全部營養素外,突出的特點是含有豐富的乳酸,能將奶中的乳糖分解為乳酸,幫助寶寶促進消化。 草莓蜂蜜優酪乳的做法:準備優酪乳200g,草莓5個,半勺積安堂荊條蜂蜜。把草莓洗淨切成小塊,加上優酪乳攪拌均勻。最後在草莓優酪乳上面撒上蜂蜜即可。

5、番木瓜

未成熟的番木瓜含有兩種酶類,一種叫番木瓜蛋白酶類,一種叫番木瓜蛋白酶,可分解脂肪為脂肪酸,可促進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番木瓜木瓜飲的做法,準備1個番木瓜,1個木瓜。將2種水果一同加入榨汁機,按下榨汁鍵榨成果汁後即可飲用。

6、白菜

白菜含有大量的粗纖維,可促進胃腸道蠕動,幫助消化,防止大便幹結。蒜茸白菜的做法,準備1斤白菜,蒜、醬油、鹽、雞精各適量。白菜洗淨後切段,蒜頭切碎待用。鍋裡放油,稍熱後下蒜末爆香,加入白菜翻炒至熟,加入適量鹽及醬油即可。

7、橘皮

橘皮對消化的促進作用主要是其中含有的揮發油對消化道有刺激作用,可增加胃液的分泌,促進胃腸蠕動。 橘皮粥的做法:準備適量大米、銀耳、橘皮、橘肉、枸杞、蜂蜜。將大米洗淨,將銀耳泡發好後切細。取半個橘子的皮,去白經,清水浸泡片刻後切成洗絲。大米煮滾開後放橘皮,放發好的銀耳,轉文火熬30到45分鐘。最後加入枸杞、果肉、蜂蜜即可。

8、蜂蜜

蜂蜜裡含有乙醯膽鹼,其作用於副交感神經,可促進腸胃蠕動。此外,蜂蜜中還含有很多低聚糖,它能促進人體腸胃中有益微生物的生長,這些有益微生物的代謝能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長,保持腸胃的微生態平衡。

每天可用半勺積安堂荊條蜂蜜加50克水,給2-5歲的小孩服務,可促進腸胃蠕動起到調節小兒消化不良功效。

如何預防寶寶消化不良

1、餵養要定時、定量,讓孩子從小養成飲食的好習慣,使其內臟更好適應。對較大的幼兒應鼓勵其養成自動取食習慣。

2、克服偏食,注意營養全面性。葷素配合要適當,克服以零食為主的壞習慣。避免濃茶、咖啡、酒類及香料、辣椒、芥末等強烈刺激性食物。

3、注意保持好小兒的食欲,因為只有在有食欲的情況下,進食才最為有益。要保持小兒好的食欲,必須注意進食環境不能過於嘈雜,更不能邊看電視邊進食;注意不要強迫進食或對小兒飲食限制過嚴;不要飯前吃糖果;避免進食時小兒過於疲憊或精神緊張;食物的色、香、味要有一定吸引力。

4、注意腹部保暖,不要使胃腸道受寒冷刺激,同時儘量減少呼吸道感染。

5、密切注意保持消化道通暢,養成定時排便習慣。

6、注意衛生,養成寶寶飯前洗手習慣,注意食物清潔新鮮。多進食易消化食物,避免煎炸等難消化食物,不宜邊看書邊進食。

這篇文章中著重的介紹了幾種小兒消化不良導致的腹瀉的症狀和原因,還有幾種調理小兒消化不良腹瀉的幾種食物的介紹。相信每一位讀者朋友們都有了一個非常獨特的認識了吧!如果出現小兒消不良腹瀉的症狀,請及時就醫哦!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