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為何總是“以我為中心”?

3歲左右的孩子, 社會交往的欲望逐漸增強, 常常要找小朋友玩耍。 而在玩的過程中, 孩子總愛搶東西, 別的小朋友手中的玩具, 他要玩, 伸手就拿;這種“以我為中心”的現象, 是很自然的。 嬰幼兒心理發展是從模仿開始的, 而模仿的最好物件是兒童夥伴, 其作用是任何成人所代替不了的。

兒童間的交往可以互相模仿, 一些正確的或者是錯誤的行為在交往中得到發揮或者削弱。 3歲小兒的交往應該說還是一種初步的交往, 他們還不會和同伴友好相處。 在他們看來一切都是“我的”, 不會考慮別人的權利和要求,

Advertisiment
沒有從“自我中心”中解脫出來。 他們不知道別人也在玩, 不會商量著辦事, 也不會自我克制, 而是“隨心所欲”, 所以他們也玩不長久, 爭吵是常有的事。

家長要注意使孩子掌握正確的交往方式, 多讓他們參加活動, 多多少少讓他們碰些釘子, 然後逐漸學會考慮別人的權益, 來擺脫“自我”, 逐漸瞭解自己與他人的區別, 瞭解集體中每個成員的權利和義務。 隨著年齡的增長, 4~5歲以後他們應該學會如何表達自己的意見, 懂得如何說服對方, 學會謙讓、克制, 以適應周圍環境。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