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小兒燙傷休克期及創面護理

我院自1996年9月至2000年9月, 共收治小兒燙傷26例, 占同期燒燙傷病人的61%。 小兒生理功能尚未完善, 抵抗力低;病情變化快, 易引起休克、感染、高熱、驚厥等併發症, 休克期及創面護理是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 本文總結26例小兒燙傷休克期及創面護理體會如下:

治療方法

在鎮痛條件下徹底清創, 清潔燙傷創面, 剪除剝脫表皮, 對末剝脫表皮加以保護, 創面應用抗生素濕敷包紮, 每2―4天更換敷料一次, 並全身應用抗生素及進行抗休克治療。

護理體會

1.休克期護理:小兒燙傷面積超過15%即可能發生休克。 患兒安全渡過休克期關鍵在於正確輸液,

Advertisiment
維持有效血容量。 護理人員應迅速建立輸液通道, 對穿刺困難者行靜脈切開, 並妥善固定, 保護好穿刺部位。 及時執行醫囑, 輸液先快後慢, 先輸膠體液後輸晶體液, 儘早有效擴容。

2.嚴密觀察病情變化, 嚴密監測體溫、脈搏、呼吸、精神狀態等情況。 準確記錄出入量。 若患兒煩躁不安時, 脈搏難以測量, 則以測量心率為主。 鑒於小兒肺組織的解剖特點, 在輸液過快時易發生肺水腫, 因此輸液過程中應增加對生命體征的監測, 如發現異常即予相應的處理。

3.創面護理:I度燙傷及頭面、頸部燙傷均採用暴露療法, Ⅱ度燙傷則包紮創面並應用濕敷法, 對有分泌物者及時清潔創面。

①清創的護理:清創時患兒因疼痛而煩躁不安、哭鬧不止時,

Advertisiment
應適當給予鎮靜、鎮痛藥物使患兒安靜。 及時清除創面滲出液、分泌物及創面上的壞死組織, 並用大量生理鹽水沖洗清潔創面, 用抗生素濕敷創面, 減輕局部水腫, 預防創面感染。

②創面包紮護理:II度燙傷軀幹、四肢均採用包紮療法。 包紮要牢固, 否則患兒躁動時易松脫, 包紮後注意遠端血運、創面滲出情況及有無異味。 如創面滲出液多, 敷料有特殊氣味及被大、小便污染時予以更換敷料, 檢查創面。 關節部位包紮及指(趾)間包紮均宜分別固定, 並固定在功能位, 以免形成功能障礙。

③暴露創面護理:清創後患兒應經常變換體位, 充分暴露創面。 病室內保持清潔、乾燥、溫暖, 保持病室溫度在28―32C, 病室相對濕度18―28%, 定時消毒病室,

Advertisiment
勤更換床單, 對會陰部燙傷患兒加強大、小便護理。

相關用戶問答